身为领主的我只想好好种田 第175节
作者:大汉护卫      更新:2023-04-16 17:28      字数:3131
  “咳咳……”
  一旁的老臣姚崇作为旁观者,耳目清明,没有被纵横家的话术影响。
  而且,姚崇一声轻咳,让唐玄宗稍微冷静下来。
  不过,姚崇没有出言反对这个纵横家。
  他想要看看对方的意图。
  如果对方的意图符合己方的利益,姚崇也没有理由打断对方的话。
  各个诸侯对待纵横家的态度也相当暧昧,属于相互利用的关系。
  一切以利益至上。
  唐玄宗盯着这个纵横家:“朕知道张华威胁甚大,你认为该如何破局?”
  那人答道:“咸阳镇的秦孝公,有十万秦军,兵多将广。若是与秦孝公结盟,陛下的十万唐军,加上秦孝公的十万秦军,与张华抗衡,又有何难?最坏的情况,莫过于无法攻灭张华,但张华想必也不敢拿陛下如何吧?这样一来,陛下便可以高枕无忧了。”
  唐玄宗有能力发动政变,精通人情世故,很快明白对方的用意:“你是前来游说我与秦孝公结盟?”
  那人也不狡辩,而是坦诚说道:“不错。秦孝公与陛下有一样的忧虑。无论秦,还是唐,都无法单独面对夏,唯一的取胜之道,就是结盟。”
  唐玄宗沉吟道:“你是秦孝公的人?”
  “在下确实受到秦孝公所托,欲与陛下结成秦晋之好。公子扶苏可以与大唐公主联姻,巩固同盟,攻灭张华。”
  “……”
  唐玄宗托腮,似乎在心里权衡其中的利弊。
  与秦孝公结盟,有利有弊。
  上次与张华结盟,消灭安禄山,结果让张华成为新的霸主。
  如果这次与秦孝公结盟,消灭张华,那么保不准秦孝公会取代张华,成为又一个霸主。
  在蒙恬投靠秦孝公时,秦孝公还是一个人口三十万的势力,但这段时间,秦孝公一直在暗中发展,壮大势力,现在人口已经百万。
  唐玄宗在秦孝公身上看到了张华的影子。
  秦孝公是一个比较有名的秦国君主,著名的商鞅变法就是发生在秦孝公期间,几乎奠定了秦国将来的霸权。
  唐玄宗对秦孝公的戒备程度,仅次于因为尧山大战击败十万燕军而威望暴涨的张华。
  纵横家似乎看出了唐玄宗的顾忌,继续游说:“秦、唐结盟,攻灭张华,秦孝公有希望壮大,但陛下也有机会。我们可以提前划分将来的势力范围,平分张华的领地和人口。因此陛下不用担心秦孝公会成为第二个张华。到时候,各凭实力,逐鹿关中。”
  “朕素闻公子扶苏的名声,可以联姻,共同抵御夏军。”
  唐玄宗思忖一会,最终同意下来。
  公子扶苏的名声,不仅在当时显赫,而且在后世的君王之中,也认为公子扶苏是贤能,因此唐玄宗同意秦孝公的联姻请求。
  以后击败秦孝公,还有可能吸收秦孝公的班底。
  “那么我们详加约定盟约的详细内容,以及迎亲的时间。到时候,秦孝公会派出一队兵马,来到双方边境迎亲。”
  秦孝公派来的使节见目的已经达到,露出欣慰的表情。
  姚崇还是没有站出来反对。
  唐军因为安禄山的缘故,元气大伤,无法独力抗衡夏军,如果不与秦孝公结盟,那么下一刻被灭掉的势力就是大唐了。
  只是付出一个公主的代价,就可以稳固同盟,这笔买卖很是划算。
  这就是古代公主的可悲之处,完全是政治联姻的牺牲品。
  即使是身为父皇的唐玄宗,也将女儿看作是一种政治资源。
  反正公主都是要出嫁,那为何不嫁给一个同地位,又对政治有帮助的人物呢?
  这就是政治联姻的目的。
  黄河以北,孙策带兵八万,开始向华北平原腹地扩张。
  然而,孙策遇到了强敌,对方发动十万大军,营地延绵十余里,旌旗蔽空,为首的主公意气风发,身边两员虎背熊腰的猛将霸气凛然,不可一世。
  孙策带着太史慈、董袭等猛将出阵,与对方十万大军对峙。
  双方剑拔弩张,杀气腾腾。
  朱治、吕范两员忠臣跟随在孙策左右,望见对方军阵森严,不禁感慨:“没想到会在此地遇到四世三公的袁本初,颜良、文丑二将就在袁绍左右,主公不可轻视。”
  孙策豪情壮志:“之前没能有机会与袁绍交锋,此次我孙伯符要打趴袁本初!”
  第一百五十三章 科举与水利工程
  “杀!”
  孙策持枪在袁军之中驰骋,长枪霸道横扫,沿途的袁军骑兵被孙策扫落!
  太史慈护在孙策左右,引弓激射,一箭贯穿几个袁军。
  两员猛将在十万袁军中冲撞,率领精锐骑兵,试图凿穿十万袁军!
  袁绍军的旌旗招展,两员猛将骑着战马疾驰而来,拦截孙策、太史慈!
  “吾乃河北上将颜良是也!快来与我决一死战!”
  几十斤重的大刀劈来,被孙策长枪格挡,沉重的刀锋让孙策身躯为之一晃,战马发出一声哀鸣。
  孙策出言嘲讽:“可是在白马被关羽于万军面前取下首级的颜良?”
  “可恶!我必杀你!以后再杀了关羽!”
  颜良勃然大怒,额头青筋结虬,大刀呼啸,疯击孙策!
  颜良听说他后来在官渡之战的白马津被关羽斩杀,引以为耻。
  此时孙策故意嘲讽,引发颜良无尽怒火。
  颜良无形的气势暴涨,一刀狂过一刀,如惊涛骇浪,覆盖孙策!
  孙策持枪迎战颜良,一点寒光先至,随后枪出如龙!
  龙虎相争,在万军之中混战!
  孙策仗着年轻气盛,血气方刚,硬撼颜良!
  孙策以快制力,长枪的攻势一次比一次迅捷,疾如狂风!
  颜良势大力沉,一力降十会,暴躁如雷!
  “子义,颜良交给我对付,你去战文丑!”
  孙策与颜良接战,发现河北上将颜良拿自己没辙,于是让太史慈专心对付文丑。
  太史慈放弃弓箭,取下双戟,与文丑的长枪激斗,两员从未谋面的猛将在混战中厮杀,激战不下。
  孙策强化三军,吴军攻势如虎,让兵力雄厚的袁绍也很是难受。
  双方站至日落,这才各自鸣金收兵。
  吴军、袁军在朝歌一带鏖战,连战三日,无法取胜。
  孙策在遇到袁绍之后,双方势均力敌,孙策扩张的势力被遏制。
  孙策常用的骑突战术被颜良、文丑遏制,袁绍自身也是极其有手段的诸侯,没有被孙策彻底击败。
  “如果公瑾在此,区区袁绍,又何足挂齿。”
  孙策收兵回营,不禁感慨。
  他所缺少的,只是周瑜一人而已。
  如果有周瑜在孙策军中效力,那么孙策势力将会发生蜕变。
  随着各大势力的地盘扩大和固化,想要继续扩大,已经没有那么简单。
  一旦遇到强敌,死磕到底,往往会两败俱伤。
  张华也遇到了瓶颈。
  在唐玄宗、秦孝公势力探查消息的细作传回消息,唐玄宗和秦孝公有结盟的意向,而且双方还有意联姻。
  “不能让这两个势力轻易联姻。”
  张华获悉两大势力结盟的消息,于是起了心思,决定从中作梗。
  “探明两大势力联姻的时间,以骑兵截杀。”
  张华设法破坏政治联姻。
  蒯祥已经带着上千工匠,前去北边修建坞堡,阻止闯王李自成的大顺军南下。
  王平、廖化被任命为校尉,带兵两万,驻守北边的几座坞堡。
  张华还将陈午、田禋的乞活军,也部署在北境。
  李自成的老营,战斗意志特别顽强,对张华势力的威胁极大。
  张华从归降的胡人部落之中,挑选出南蛮部落的精锐,补充王平的无当飞军。
  有无当飞军和乞活军坐镇北境,张华这才腾出手来,对付唐玄宗和秦孝公。
  范仲淹从河洛传来消息,主要上报三件事,其一,孙策与袁绍在朝歌交战。
  其二,努尔哈赤击败朱由检,朱由检向范仲淹求援,但范仲淹的兵力只能固守河洛,无力出虎牢关。即使范仲淹勉强出兵,在平原地形也会被八旗骑兵冲垮。
  其三,九级文化建筑应天书院设立,范仲淹计划开科举,选拔人才,进入应天书院培养,提高他们的基础属性和天赋。
  换而言之,只要人口数量足够多,筛选出一批潜质较好的人才,进入应天书院,他们的基本属性可以更高,也有可能觉醒天赋,甚至是领悟第二天赋、第三天赋。
  如此一来,一些后人,也有可能诞生名将,不至于断层。
  张华认可范仲淹的决定,于是让范仲淹筹备第一届科举,并且决定笔试的科目。
  科举分为文举、武举。
  在张华的强调下,文举除了文史,还要考核法令、算术、时策、经济、天文、地理等实用科目,并且降低诗词歌赋、儒家经典的比重,提升法家、墨家、农家的地位。
  武举考虑举重、骑射、步射,还要考核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