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婆婆的诰命之路 第532节
作者:三羊泰来      更新:2023-04-17 17:12      字数:3991
  次日早朝结束,周书仁被留了下来,这次萧清也在,可依旧单独留下了他,一下早就跟着太子离开。
  大学士丁大人眼底嫉妒,“萧大人,您还是户部尚书啊,这不知道的以为周大人是呢!”
  萧清心里翻白眼,他倒是希望周书仁是,可惜,皇权交替前,周书仁只能是侍郎,这个嗯要太子施。
  丁大人见萧大人面无表情,以为说到了萧大人的痛处,“大人,您还是尚书,如果您不压着,这您还不被周书仁架空了。”
  李钊看不上丁大人,“有这个功夫嚼舌根,不如多办差事,丁大学士要是能力强,想来皇上和太子也愿意留你,可惜啊,有的人满腹草包。”
  丁大人脸上火辣辣的,第一次被人不客气的下脸面,“李尚书。”
  可惜,李钊已经甩了袖子先走一步。
  萧清笑了笑,“我觉得李尚书说得对,有这个功夫,丁大人还是多动动脑子想想正事的好。”
  丁大人气的不行,却又觉得丢尽了脸面,“好心没好报。”
  政殿内,太子将折子递给周书仁,“这是徐州海务分司送的折子,大人的三子提出细分海务商品的税收,周大人你也看看。”
  周书仁心里什么都明白,他安排的,仔细看着上来的折子,没有人贪了昌廉的功劳,彻底放心了,“臣觉得提议可行,细分税收不仅能增加税收,也能更好的控制市场经济。”
  太子注视着周书仁,这个折子早就送到京城,为何今日给周书仁看,全因他和父皇要查清楚是不是周书仁的主意,结果,证实了猜想。
  太子想到父皇的话,这样也好,收敛的了情绪,想着更多的实惠,他代理朝政有政绩,对他有好处,尤其是今年的年头一看就不好的情况,“周大人说的对,近两年市场进口商品的价格有些乱,如此一来的确能更好的控制价格,平稳经济。”
  周书仁,“太子明断。”
  殿内只有太子,周书仁没见到皇上,也不知道皇上去哪里了,现在看来,皇上是真信任太子。
  太子心里琢磨着给周昌廉什么赏赐,升官是不可能了,只能赏赐财了。
  半个时辰后,周书仁离开政殿,刚出来见到皇上手里捧着花,忙道:“臣见过皇上。”
  皇上讲手里的花交给小公公,“书仁要出宫?”
  “是。”
  皇上背着手,“朕也有些日子没出宫了,书仁等朕一会,朕换身衣服一同出宫。”
  周书仁,“……”
  现在的皇上这么悠闲,他看着怎么这么羡慕呢!
  皇上出来的很快,“走吧。”
  周书仁没敢问皇上要去哪里,低着头走着。
  皇上踩着地上的雨水,“朕想去城内看看,是否到处是积水。”
  周书仁回着话,“西城,南城好一些,规划得城区也不错,只是一些没规划到的地方,积水不少。”
  第1062章 心性好
  皇上嗯了一声,“还是却银钱,如果银钱足够能继续规划,城中百姓的日子也能好过许多。”
  周书仁不吭声了,别跟他提银钱,这刚得了一笔银子,都盯着呢,如果不是他将今年年头不好可能发生的事写成折子递上去,这笔银子都留不下。
  皇上没听到回话,忍不住乐了,“书仁,朕只是随后一提,朕老了,现在太子很好,日后让太子操心吧。”
  周书仁干笑着,“户部是真没银子。”
  皇上幽幽的道:“还是穷啊,十年战乱,不,还要加上前朝末期的朝廷昏庸无道,百姓凄苦,养了这么多年,也很难一下子恢复过来。”
  周书仁沉默着,十年的战乱死伤了太多的成年男子,壮劳力死伤太多,有太多的村子成了寡妇村,没有壮劳力,哪怕有田地,一年朝廷能收上来多少税收?
  周书仁想了想道:“会有盛世的一天。”
  他希望自己能看得到,现在已经有了盛世之兆。
  皇上语气轻松,“是啊,会有盛世的一天,说来,还是书仁是朕的福将。”
  如果没有周书仁,他知道,不会有盛世之兆,真的乱起的时候,修养生息多年一遭打回原形。
  周书仁,“臣惶恐,臣只是尽了臣的本分。”
  皇上笑了笑,说话间已经到了城门口,周书仁要回户部,皇上要去四处查看,二人才分开。
  周家,雪梅发愁,“娘,这雨天没完了。”
  “你婆婆又在家里唉声叹气的?”
  雪梅点头,“新置办了不少的地,婆婆和公公愁坏了,一年要交税,如果收成不好,一年白操劳。”
  竹兰想了想,“我打算让庄子养一些鸭子,你也让你公婆养吧。”
  雪梅道:“我公婆想多养几头猪。”
  竹兰,“也行,不过要搭好棚子,这雨水大,免得小猪生病,一头猪仔值不少银钱。”
  雪梅脸上有了一丝的笑,“娘,您放心好了,我公婆会伺候好这些猪仔的。”
  竹兰嗯了一声,将手里做好的衣服递给闺女,“这是给缪缪的衣服,你给她带回去。”
  雪梅想到相公的回信,“娘,江茗的儿子,您还记得吗?”
  竹兰自然记得,还来家里住过,“怎么突然提起他?”
  雪梅解释道:“相公回家,他在族学教学,本就喜欢那孩子,这次回去聊了不少,听说有人上门说亲,相公就与我提了几句,缪缪的年纪也不小了,娘,您觉得江茗的儿子如何?”
  她没野心,自然不希望闺女借着娘家高嫁,她觉得,姜家的情况,闺女还是嫁个差不多的人家比较好。
  竹兰惊讶了,“啊?我以为你要为姜笃说沐岚呢!”
  雪梅笑眯眯的,“亲上加亲也挺好的。”
  竹兰一下子想明白闺女的打算,江家的闺女嫁过来,江家对缪缪只会更好,加上江家的情况,江家的儿子能借力的不多,能依靠昌廉,可昌廉是雪梅的弟弟,加上江家人口简单,雪梅又多年帮助江家,这是恩情。
  姜升还教导江沐辰多年,多方面的衡量,的确很合雪梅的心思。
  竹兰想到先些日子冉正的试探,冉家的确不是好亲事,思量后道:“你们做爹娘的,你们有数就好。”
  雪梅松了口气,她就怕娘不同意,所以才委婉的提议,“娘,江家的两个孩子我也算看着长大的,大起大落,两个孩子没怨声载道,还能努力学习生活,两个孩子心性好,这是女儿更看重的,尤其是沐岚,您说过长媳很重要,沐岚小小年纪经历这么多,她适合长媳。”
  如果不是相公提了去江家说亲的多,她也不会这么急,按照她的意思,顺其自然,等一等不急。
  竹兰拍了拍闺女的手,“你的眼光,娘信的。”
  大闺女的主意大,好像自家的女娃主意都是大的。
  雪梅有些急着要给相公回信了,“那女儿回去就回信,让相公与江茗聊聊,现在定亲不合适,相公要参加乡试,等明年的。”
  竹兰想了想,“你别只送信回去,你要有这个心思,就给两个孩子送一些需要的礼物,连同信件一起送回去。”
  雪梅心里已经盘算着送些什么回去了,男孩子笔墨纸砚就行,沐岚送些精巧的首饰。
  宁侯府,皇上与宁绪相对而坐,宁绪内心十分的复杂,他心里七上八下的,儿子的反应,他都看在眼里,显然儿子猜到了自己真实的身世。
  现在皇上来是什么意思?他好不容易当爹了,眼看着要当爷爷了,又要变成孤家一人?
  皇上喝了姜茶去了寒气,注视着宁绪,“容川已经猜到了。”
  宁绪声音发沉,“臣知道。”
  皇上知道宁绪多容川多好,也知道,宁绪是真讲容川当儿子看的,皇家不是没有过继的先例,可过继都是皇族人,从未过继给外姓,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开口,他不是来扎宁绪心的。
  宁绪知道早晚有这么一天,只是心里不好受,投入了感情不是说收回来就能收回来的,“皇上,容川在宁侯府很好。”
  皇上眼神锐利,随后又平和,好像刚才的锐利是错觉,“你是他三舅舅,容川自然很好。”
  宁绪动了动嘴唇,爹的算计很好,只可惜,算错了皇上,皇上对容川太好,容川这孩子聪明,早早的猜到了自己的身世。
  皇上出宫的行踪不是秘密,都知道皇上去了宁侯府,一点避讳都没有,而且一直都没有离开过。
  梁王得到消息,本来半个月没查到任何消息,他就窝了一肚子的火,加上齐王和楚王也在查,他就更烦躁,“容川,你说父皇是不是等你回府?”
  上次聚会,他心里就存了疙瘩,这半个月容川没进宫,他就放下了,现在疙瘩越长越大,他的直觉告诉他,父皇没离开就是为了容川。
  容川心里七上八下的,“臣不知。”
  梁王仔细的盯着容川,他觉得他该找人画一幅宁大公子的画像,否则,他压不下心里的怪异感。
  第1063章 还活着吗
  周家,晚饭后,各房都回去了,周书仁坐在热乎乎的炕上才说了昌廉的事,“我估计赏赐明日就会下来。”
  竹兰遗憾的道:“可惜昌廉起步高,否则凭着功绩没两年就能升一升,现在有功绩也要熬年月,没个三五年,他是升不上去的。”
  “至少昌廉升的时候,凭借着功绩不会有人阻拦,三五年就三五年,昌廉这孩子沉淀沉淀也好,他还是升的太快,太顺了。”
  竹兰嗯了一声,“你心里有数就好,对,大闺女说了姜笃和姜缪的亲事,江家的两个孩子。”
  周书仁本要拿书的手收回来,“这丫头入了京城也小心翼翼的,难为她一直保持着本心,这样也好,能免了很多的麻烦。”
  竹兰感慨着,“大闺女可不是我教的,这孩子一直跟着原身的婆婆,从小教养的不错。”
  周书仁嗯了一声,也没多想,王朝末期,匪患不断,被灭门的多,逃命的也多,乱世之中,掩藏身世的人太多。
  宁侯府,前面的侍从打着灯,身后皇上与容川各撑着一把伞,天黑了,皇上才准备回宫。
  安静的院子内,侍卫侍从很多,却没一个人敢出声,都静静的走着。
  皇上眼看着到了前院,自己接过伞,示意身边的人都退下,对着同样打着伞的容川道:“一晃,你都娶妻要当爹了。”
  容川本以为自己的内心会翻腾,没想到却格外的平静,“臣长大了,已经能担得起自己的小家。”
  皇上注视着伞下的小儿子,随口问着,“你在侯府一切可好?”
  容川已经摸清,他身边的人有爹的,有皇上的,“皇上都清楚,臣一直很好。”
  他也不会傻的去刺激皇上多提爹,皇上的心眼不能赌,自从猜到身世后,他身上的自在就没了,他没想装不知道,他在皇上的眼里心机只是孩童罢了。
  皇上嗯了一声,他清楚,他也知道,更看到了宁绪眼底的落寞,一生为他,最后断了子嗣,宁家宁绪这一代都是为了他,抬起手拍了拍容川的肩膀,最后什么也没说。
  容川见皇上抬脚要走,想了想上前道:“皇上,张家还有活人吗?”
  皇上的脚步顿住,侧过头,“朕以为你不会问。”
  容川低着头,“当初还在周家村的时候,臣与张大铁一家已经断了恩怨,救命之恩两不相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