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节
作者:
孺人 更新:2023-04-20 05:00 字数:4337
那么多的钱堆桌子上,要是这时候不小心来个人过来串门或是碾米什么的,不消一下午的功夫,指定满村子都知道他们在屋里数钱的事了。
到底是年轻,连财不露白的道理都不知道。赵桂想到这,看着小两口就一个劲的摇着头,深觉自己对他们还得操不少心。
不过这事吧,还真不能完全怪谢意和朱娇娥。
自家大黄那么机灵,哪回家里来人了没提醒啊?只要不是自家人,哪怕熟得像齐六婶和周嫂子那样的过来了,大黄都得叫上几句。
再说了,这不是刚把地换完么,小两口正在这里算一下家里的存款。
现在大伙都还没把钱存到银行的意识。
一个是银行在村里普及的并不多,再一个村民们大多也没这闲钱往银行里头去存啊!就算是谢意和朱娇娥,那也是今年手里头才有这么多钱的。
大多的时候跟村里其他人一样,钱都是装在衣柜里。衣柜上面加把锁,平日里都是锁着的。钥匙藏在床底下的一双破鞋子里面,要用了从鞋子里把钥匙掏出来开柜拿钱就是了。
至于这会谢意和朱娇娥在家里把钱拿出来盘算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他们打算修房子了。像拿好地跟人家换坏地的事,就是换来修房子用的。
只要把这地换成是自家的了,到时候想修房子也只需要跟队里去申请报备一下就行了。
这不,看到赵桂英过来了,便顺便把这事说了下。
赵桂英听小两口这么一说,过了好一会才问他们,“你们这房子修了才多久啊,这么新,咋又要修了呢?”
这话其实已经是讲得比较好听的了。按赵桂英听到的第一反应应该是,“两个败家子哦,前头舍不得花力气去地里干活,还在村子里花钱请人来收红薯也就罢了。现在呢,这好好的新屋子修起来没两年,整个村里就属他们修的房子最好了。结果刚赚了点钱就瞎嘚瑟了,又想花钱修新房子了。”
其实赵桂英这会恨不得对着小两口再吼上一句,“要是钱多的放在手里手痒痒,你倒是交到你妈手上啊!你妈我指定给你们好好的存着,一分钱都不动你们的。”
不过好歹知道儿子儿媳妇已经分家出来另过了,就算是平日里还在一张桌子上吃饭,但这意义到底不一样了。这些话硬生生的让赵桂英给逼了回去,忍了许久才说了以上那么几句话。
新换回来的地离他们现在住的地方很近,不到两三百米的距离。谢意别的都不稀罕,就稀罕这地的位置。
这地要是离得远了,平日里打理起猪圈来就有点不大方便。这要是离得太近了,多少会有点味道飘过来。
哪怕是谢意特别讲究卫生,经常让齐六婶和周嫂子打扫猪圈。有的时候自己也会过去整理一下,再加上村民们又经常过来拉猪粪水,这才稍微好些。可即便是这样,天气一热,再吹点风过来,那股子味道就怎么也免不了带上一点了。
尤其是眼下这猪有越养越多的趋势下。只怕到时候,这味道会更重了。
而且许是养猪养多了,夏天的蚊子也多。大人还好,四小只皮肤嫩,一叮个包就特别显眼,大人看了也心疼。每天晚上睡觉前,谢意和朱娇娥都得仔仔细细的将蚊帐里的蚊子打得干干净净的,才敢让四小只进去睡。
这换来的地有七分,七分地算下来的话,得有四五百平米了。拿来修房子住,是最好不过的了。
至于现在住的这些房子也不会空置下去,白白浪费了。
这些谢意和朱娇娥都划算好了。
猪圈扩大的事情迟早要干,这回他们整就整大一点。那么紧挨着猪圈旁,他们现在住的屋子就是最合适不过的地方了。
而且后头之前已经修了几间猪圈了。
到时候合并到一起,后头再稍微修整一下,还有空余的地方都可以修成猪栏,底下也挖一排通道出来排粪水。
不说多了,后院那点位置抛开厕所那屋,就已经有五间修好的猪栏,一间灶房了。灶房到时候整改完也能当猪栏用。
而猪圈和屋子中间本来就隔着一块空地,这要是连到一起的话,又能修上几间猪栏出来。再加上后院空余的那点子地,反正七七八八加一起至少能多弄出个十几二十来间猪栏。
一间猪栏能养上两头猪,便算是替谢意把猪栏不够用的问题给解决完了。
至于前头住人的三间屋子可以不用动,当杂屋放东西,或是住人什么的,那都行。毕竟这猪场要是越整越大的话,晚上这边还是睡个人过去比较好。
里面是这么计划好了的,外头更简单了。
把现在屋子外头靠着猪圈那边的围墙给一拆,这些拆出来的土砖也不会浪费,是可以重复利用的。
到时候在猪圈和现在住的房子外头再修一个大的围墙出来,彻底的将这边全给围了起来。这样安全上,便又多了几分。
谢意说的这些事,都是正事。
就算是赵桂英舍不得花钱出去,也说不出阻拦的话来了。
只是到底舍不得惯了,赵桂英私下里还是觉得谢意和朱娇娥这胆子太大了点,摊子整得也太大了点。
现在整个村子里的人都跟她说,“谢意现在这么能干,你这是要享福拉!”
可他们是不知道啊,儿子儿媳妇能干归能干,也能挣钱。可会挣钱,也会花钱啊!这好不容易这兜里捂了点钱进来,估计都还没捂热乎呢,转头又得花出去了。
到最后,口袋里面照旧是空落落的,啥也没有。
第78章
谢意和朱娇娥可不知道赵桂英这会的心思。
他们还年轻, 年轻人大多时候都有着一股子的冲劲。
手里头的钱存在那里就只能存着, 只有拿出去折腾,才能折腾出更多的钱回来。
几乎是地一换回来, 谢意转头就去找了大队书记。
眼下地分了下来,等于说谢意是用自己的地修房子,队里对这种事基本上管得就没那么严格。
那边一批准, 这边谢意就开始动工了。
先弄的肯定是住房。
换回来的地爱长冬茅草,这没关系。谢意多花了点钱请人过来使劲挖,将地基打深一点, 彻底将冬茅草的根都给整出来就行了。
别看七分地拿来种庄稼好像并不多, 可这要是拿来修房子, 那修起来特别的费钱了,尤其是谢意这一回想休整得好一些。地基打得深不说,盖房子用的也不再是土砖, 改换成红砖了。
这么宽的地方, 谢意肯定是不会全部建起来的。而且就算是他想建,他也拿不出这么多钱来。
跟之前的房子一样, 前后都会修一个大平地出来。将来拿来晾晒东西,最是方便不过了。
即便是这样盘算着来弄,口袋里面的钱还是很快就哗啦啦的流了出去。
就算是因着前头卖了二十头猪, 谢意和朱娇娥手里头都有五六千来着。不管怎么说,在村子里修栋好点的房子回来, 那是一点问题也没有。可看着手里头的存款在一天天的变少,两口子晚上算账的时候, 还是不免心疼的很。
毕竟这才刚开始呢,后头用钱的地方肯定更多。
好在进入十二月之后,猪场的第二批猪开始陆续出栏了之后,心疼的这种情况这才稍微好点。
虽说钱是花了不少,可另一头有补给回来,也就不是那么在意了。
房子修到腊月二十八那天就暂时先停工了,谢意花了一天的时间,将请过来的师傅和小工的钱给结算清楚后,才有时间跟朱娇娥去县城买年货。
四小只倒是也想跟着一块去,但是朱娇娥跟谢意这回却坚决不同意。
县城不比集市,路途更远一些不说,最主要的是这一回他们过去也不单单是买年货。是还有正事要干的。
带着四小只,估计时时刻刻都得分心盯着,其他的你也就别想去干了。
好在这会地里都没啥活干了,出发那天将四小只往赵桂英那边一丢就能完事。
两人一到县城,便先去了卖三轮车的地方。
自行车和三轮车摆放的位置紧紧的挨在一起,可情况却大不相同。
一边人山人海的,将卖东西的围了个水泄不通。
可另一边呢,却只有寥寥无几的一两个人在那里看。
人多的那边是卖自行车的,人少的这边是卖三轮车的。
谢意和朱娇娥走到卖三轮车这边的时候,人售货员抬眼看了眼他们两,指着不远处人山人海中的地方好意提醒,“自行车你们得到那边才有的卖。”
不怪售货员这么说,主要是最近这半个月来,自行车的生意是眼看着一天好过一天了。
这到了年底,相看对象的小伙子大姑娘的一把一把的。连带着他们这边卖自行车的生意,一下子就火爆了起来。
像这种相看的,要是成功了,可不就开始谈聘礼谈嫁妆了么!
以前自行车是个紧俏货,买的人就多。不过这也不是说现在就不紧俏了,而是因为这两年大伙日子好起来了,手里头也有余钱了。
这余钱一多,很多事就开始讲究了起来。
像谢意和朱娇娥刚结婚那时候,人说打个三十六条腿什么的,就算过得去了。所以那时候朱娇娥陪嫁有一台自行车,才会在村子里闹那么大的轰动。
可要是搁在现在结婚,光三十六条腿,那可就不够体面了。
人家现在讲究啥?讲究的是三转一响!
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有了这些东西,这婚礼才体面。
而且也不是三十六条腿的事了,还整出个四十八或七十二出来。
甭管舍不舍得,当周围的人都这么干的时候,你不跟着干,人姑娘那边不乐意不说,过来吃酒席的也都会背后嘀咕几句。
眼下谢意和朱娇娥这会一过来,售货员这是把谢意和朱娇娥当成谈恋爱的对象了。
以为两人过来是要买结婚用的东西。
别看朱娇娥和谢意结婚有几年了,可两人都长得面嫩不说,还因着平日里极少出去晒太阳干农活,这皮肤也比一般人白上不少。
这猛的一看,别人还真看不出来两人结婚几年了,连娃都给生了。
谢意和朱娇娥可不知道售货员这会心里的想法,谢意只是笑着告诉售货员,“我不买自行车,我就是过来买三轮车的。”
这话一出来,售货员立马就诧异的多看了两人一眼。这一看才发现,感情人家家里这条件是真不错啊!
跟时下大多数灰扑扑的穿着相比,谢意和朱娇娥确实穿得算精致了。
这年头都是的确良的天下,大多数的人都偏爱这种布料。
这种布料挺括滑爽、易洗快干,还比棉布结实,“经蹬又经踹、经铺又经盖”,一件顶三件。
而且在这个年代大部分都是灰扑扑一片的时候,的确良的多种色彩就更讨人喜欢了。
很多穿不起全部由的确良做衣服的人,都忍不住爱美之心,会想办法买一点的确良的布料过来,做上一个假领子,那也是不错的。
甚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种做法都是一股潮流,不少人都跟着一起弄。
眼下朱娇娥和谢意穿得就是一整套的确良做的衣裳。
其实要是让谢意选择,他还是会觉得棉布或是丝绸的布料更让人舒服。
因为大夏天的时候,朱娇娥用的确良给他做了几套衣服。
这衣服好看是好看,可是却不吸汗不透气。大夏天要是穿这衣服,真的是受罪。
也就是这个季节,用来做外套什么的,倒还是可以的。
这边售货员也是看了两人的穿着后,才认真给他们介绍了起来。
“我们这主要有两种三轮车。一种是像自行车那样,两只脚踩动了。还有一种,就是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