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节
作者:斐妩      更新:2023-04-21 20:50      字数:4421
  而此时,时间已经进到了八月,乡试开考近在眼前。
  乡试共分三场,每场考三日。每一场都需要提前一天进入考场。
  初八就要入考场,前一天晚上,姜杨把秦子玉喊到了家里。
  秦子玉被黄氏压得一直关在屋里读书,被黄氏拉到姜家,姜桃见了他都差点认不出他——他从前是很贪靓的,把自己捯饬得精精神神的,乍看过去就是个翩翩少年,不听他说话绝对不知道他个性恶劣。
  而眼前的秦子玉瘦了大一圈,面色发白,眼底下一片浓重的青影,再也没有什么风度可言。
  姜杨喊他进书房,他还老大不愿意地直嘟囔。
  黄氏就骂他,说:“你这是猪鼻子插大葱装蒜呐!前头磨着我,想让我开口让阿杨指点的不是你吗?!”
  秦子玉老脸一红,“可那不是之前吗?这都明天就开考了,现在说啥不都晚了?”
  姜桃拉了黄氏一把,让他给秦子玉留点面子,然后开口同秦子玉解释道:“前两天卫先生才让人送了一些资料来……”
  听到卫常谦,秦子玉眼睛一亮,再也不发牢骚了,小跑着去了姜杨的屋。
  姜杨其实早就在研究学政的喜好,做这种研究的不在少数,但大多数人研究这些是变着法地想给学政送礼,他不同,他是研究学政在学术上的偏好。
  每年科考虽然考的都是四书五经,但出题人的偏好不同,题目的倚重方向自然也不同。
  本他也没有什么把握的,后头卫常谦送了资料来,他才确定自己研究的方向没错。
  他分享给了贺志清一份,看在黄氏的面子上,又把秦子玉喊过来了。
  就像考前学霸给学渣划重点一样,他和贺志清给秦子玉划了一片,三个人在书房里待了一整夜。
  初八那天,三人被家人送进了考场。
  本来柳氏是很紧张的,之前院试她就担心的吃不好睡不好的,但姜桃和黄氏心态都很好。
  姜桃是平常心,反正姜杨这次只是去试一试,考中当然好,考不中就下回再接再厉。黄氏则是觉得秦子玉考不上,就是陪练嘛,他自己没那个本事,她这当娘的在外头再着急也不顶用。
  柳氏被她们两个安抚住,这才勉强稳住了。
  就这样一直到了八月中下旬,乡试总算结束了。
  结束那天姜桃她们一大早就去接人了,姜杨和贺志清精神头看着倒还成,只秦子玉仿佛生了一场大病似的,连路都不能自己走了,被他俩搀出来的。
  别看黄氏平时损他打他,把他当块叉烧似的养,真看到了他这样子,还是心疼得直掉眼泪。
  三家人各自接了人回去。
  到底是真的辛苦了,姜杨回去后先吃了顿饭,泡澡的时候直接就睡着了。
  还是姜桃守在外头一直没听到水声,让萧世南进去看了才让他帮姜杨擦了身子,抱到了床上。
  其后三天,姜杨除了吃饭就是睡觉。
  姜桃担心起来,后来从黄氏和柳氏嘴里听说贺志清和秦子玉也是那样的,而且能吃能睡就算好的了,其他一些身子骨弱的,回去后直接病得下不来床了。她这才放心一些。
  八月桂花飘香之际,乡试放榜了!
  第146章
  放榜那天姜桃没去,一来是姜杨还没恢复元气,没人在家看着她不放心,二来是提防着人看到名次来榜下捉婿!最后就是乡试的报喜和放榜是同时进行的,就算足不出户,考中了也不愁不知道。
  黄氏和柳氏就住在两边,见她没出门,就一起来了姜家,和姜桃一道等着听信儿。
  午时贴榜同时,报喜的队伍也出发了。
  书生巷这时也热闹起来,不知道谁大吼了一声——
  “开始报喜啦!”
  随后只听街外锣鼓齐鸣,“报,青州府益都县秦子玉秦老爷高中乡试第一百名!报,青州府益都县秦子玉秦老爷高中乡试第一百名……”
  报喜是倒着报,从末尾往前报。
  王氏猛地听到这报喜声,腿软地差点栽倒。
  “阿桃你快掐我一把,我是不是在做梦!”
  姜桃笑着扶了她一把,“您先别晕,报喜的人马上就要来了,快准备好赏钱!”
  黄氏只能自己掐了一把,感觉到痛了就连忙让丫鬟搀扶自己回家去喊秦子玉。
  秦子玉还在睡呢,前头他在考场里不舒服,虽不至于生病,但回来后让她娘请大夫给他开了几副安神的汤药,汤药一吃觉就格外多。
  被黄氏喊起来,说他考中了乡试第一百名,秦子玉和她一样的反应,揉着眼睛嘟囔着说:“今天这梦做得好真实啊!不过往常做梦都是考中解元,这一百名也忒难听了点!”
  黄氏一个爆栗敲在他头顶,说:“你一次就考中了举人还嫌名次差?赶紧给我起来,一会儿报喜的人上门来讨赏钱,你还在床上躺着像什么话?!”
  秦子玉这才知道自己不是在发梦,晕晕乎乎地套上衣服,晕晕乎乎被拉到了卧房外头。
  没多会儿报喜的人就到了秦家门口,黄氏拿着个大钱袋子乐呵呵地分赏钱——别看她嘴里说着觉得不真实、像做梦,但其实早在放榜前就准备好了赏钱,私心里还是希望自家儿子和他爹一样能走个狗屎运。
  没想到还真用上了!
  等这边送走了人,外头街上骑着快马报喜的人已经报过了五六十人。
  黄氏喜气洋洋地又过了来,想说秦子玉都能中,姜杨和贺志清就肯定不用担心了!
  不过她也知道这种事不好随意打包票的,就也没提。
  在一声声的报喜声中,姜杨和贺志清的名字总算出现了。
  两人一个第三,一个第四,又正好挨在一起。
  柳氏呼出一口长气,死死捏着的拳头总算是松了开来。
  她对姜桃和黄氏笑了笑,起身回了自己家准备赏钱。
  姜桃刚开始确实是平常心,但后头那报喜声一声高过一声,她也不由自主地跟着紧张起来,虽不至于像柳氏那样脸都惨白了,但也是心跳得飞快!
  眼下总算尘埃落定,她笑着去喊姜杨。
  姜杨是真的长在书房里了,元气还没恢复还想接着看书,家里也就姜桃说得动他,这才只是靠在床上看,没像之前那样日日在桌前点灯熬油。
  他也听到了外头一声高过一声的报喜,一直没报到他的名字,他也不是不紧张的。此时人放松下来,瞧着也更精神了。
  他起身穿衣洗漱的时候萧世南抱着小姜霖回来了,进了屋萧世南把小姜霖往地上一放,擦着满头的汗水就道:“那榜前的人也忒多了!我早去了那么些时候都没挤进去,还是听到了报喜才知道阿杨中举的!”
  黄氏还在姜家,乐呵呵地问:“阿杨那么聪明才考中第三名,解元和亚元你知道是谁不?”
  解元和亚元的报喜照理说就在姜杨之后,但这边没想到动静,就是他们两人都不住在这附近。
  萧世南咽下一口冷茶道:“回来的时候听到了,解元是卫家的卫琅。亚元姓杨,叫什么我倒是没记住,是没听过的名字。”
  “卫琅啊,”黄氏了然地点点头,“这倒并不意外。不过我本以为阿杨怎么也得是亚元的。”
  姜杨这时候进了正屋,道:“亚元应该是东昌府的杨益之,他也是有才之人,不过为人有些孤僻,不和学子来往的,我也只是听过他的才名,没见过他的真人。”
  说着话,报喜的队伍过来了,姜桃和柳氏都站在门口派了赏钱,没多会儿贺志清和秦子玉也都过来了。
  贺志清见了姜杨就笑,说:“怎么前头你考第一,我就考第二。今遭你考第三,我就考第四呢!合着我次次都得矮你一头?让人怪不是滋味的!”
  姜杨笑着对他拱了拱手,说:“头名解元,次名亚元,三四五名都是经魁,我同贺兄是一样的。”
  两人相处了几个月,惺惺相惜,成了真正的朋友,贺志清也不是真的泛酸,笑着打趣两句也就不提了。
  他们这边说着话,黄氏瞪了秦子玉一眼,秦子玉老老实实地给姜杨鞠了个大躬道谢。
  姜杨侧身避过并不受他的礼,黄氏就笑道:“阿杨受着吧,都是应该的!”
  姜杨摇了摇头说:“您言重了,考前我不过给子玉兄押了一下方向,也只押中了不到半数。他此番中举,是他自己的本事。”
  姜杨也不是谦虚,而是说真的。
  他又不是出卷人,又不会读心术,卫常谦送来的资料也只是参考,他押中的题实在有限。
  如果按着现代的百分制来算,他划的重点最多是让本来能考五十分的人,勉强考个及格。
  作用其实是有限的。
  秦子玉能考中其实还多半是靠他自己,他本来天资就不差,虽比不得姜杨、贺志清他们,更不能和卫琅那样的天纵奇才相提并论,但在同龄人中也是佼佼之辈,当年在学塾的时候,举人先生最看好的就是姜杨,后头就是秦子玉了。
  不过他虽然天资不差,但是心性却有些欠妥,通俗的说就是容易分心,坐不住。
  不然按着他那天资和优渥的读书环境,他不会考两三次才中秀才。
  也是歪打正着,黄氏年头上开始对他施行棍棒式的高压教育,还真把他的性子给定住了。
  如此用功了八个月,加上考前姜杨推了他一把,他自己运道也不差,正正好考中了第一百名。
  黄氏想不到那些,她就觉得是姜杨最后的提点很顶用,不然他儿子考到快二十才中秀才的人,能一次性考过乡试嘛?!
  要不是知道姜家今非昔比,啥都不缺了,黄氏恨不能分一半身家给姜桃姐弟做谢礼!
  知道成绩之后他们三家人就该分开了。
  贺家夫妻要回府城,黄氏要带秦子玉回县城,姜桃则和姜杨商量,看他准备下一步如何。
  姜杨中了举人肯定是要去京城备考的,但是去之前还得回一趟槐树村,把这大喜事和姜老太爷、老太太分享,要去和恩师卫常谦道谢,还得把前头没办的流水席给办上。
  姜桃已经为了他在省城滞留了那么久,他也不舍得她再奔波,就说只自己回去就好,等家里的事情结束他就上京去找姜桃汇合。
  姜桃本还有些不放心,黄氏就同她道:“阿杨和我们一道回去,等你家的事情处理完,我家子玉也该上京了。到时候我肯定把他全须全尾地交到你手上。”
  黄氏和姜桃的关系好得没话说,她又对姜杨感激的不行,有她看顾着,姜桃自然放心。
  于是姜桃和姜杨就此分别,带着萧世南和小姜霖出发前往京城了。
  姜桃前头到过最远的地方就是省城,虽然从前在京城生活过短暂的一辈子,但去京城的路途却很陌生。
  萧世南就更别说了,十二岁出的京,四年过去连回家的路都不记得了。
  这时候暗卫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出发的前一天暗卫给他们包下了一只船,留了字条让他们隔天早上去码头。
  等姜桃他们上了船,暗卫们这才现了身,姜桃也第一次知道原来自家一直有十来个人看顾着。
  这一小队暗卫的头领是个二十左右的高瘦青年,面容虽然生的普通,但透着一股与年龄不符的沉稳劲儿。
  暗卫的名字不能对外说,姜桃知道他姓奚,本来她尊称他一声“奚统领”,但她如今身份贵重,对方不敢受他的尊称,姜桃就干脆喊他小奚。
  这喊法听着有些女气,奚云私下里没少被下头的人笑话。
  可笑话完,其他暗卫看到姜桃沿途买吃喝的时候,总是不忘给他们捎带一份,又因为只知道奚云的姓氏,她总是笑着喊“小奚”,然后把那些吃的喝的交到他手上,托他分发给其他人,顺便也会关心他两句……他们就泛酸了。
  唉,早知道他们也把自己的姓氏通报上去了——都是自小离开家人的,哪个不渴望这种家人一般的嘘寒问暖呢?甚至还有一些不记得家人模样的,都把姜桃代入到自家姐姐的形象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