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
作者:杜卿卿      更新:2023-04-23 07:33      字数:4687
  顾驰笑着回答,“我爹娘自会教育孩子,倒是张婶家的儿子需要好好管教一番。”
  他从怀中掏出五枚钱,还有竹箱里的笔墨纸砚,“这就是第一名的奖励。”
  张婆子凑上去翻来覆去查看,甚至喊来村里其他中学的学子,“张婶,顾驰真的是第一名,我们都知道。”
  听到这儿,她才死心,顾驰笑眯眯接过东西,伸出手来,“婶子,咱们说好的。”
  其他人也都看着,张婆子不情不愿把那两枚铜钱甩在他手上。
  顾驰接过来,“张婶再见,要是下次您还不相信,只要掏钱,我保准还让您检查。”
  说完这些,他径直回家,看着手心里躺着的两枚铜钱,没关系,这只是开始,他会用自己的实力证明。
  看见顾驰的身影,在墙角数蚂蚁的大宝迈着小短腿跑来,“小叔,我帮你提东西。”
  说着接过他手中的竹箱,吃奶的劲儿都用上了,小脸儿憋的通红,竹箱啪嗒一声,倒在地上。
  看着他可爱的小模样,顾驰捡起竹箱,另一只手牵着他,“现在你还小,好好吃饭,等长大后再帮小叔提东西,好不好?”
  大宝鸡仔啄米般点头,小嘴叭叭的说起一天的事情。
  “三郎,今日怎么回来晚了?”顾母赶快给他端来一直温热的饭菜。以往他回家的早,一家人在一起吃饭。
  “娘,你看”,顾母沿着视线看过去,自家宝贝儿子手中躺着几枚铜板。
  “这是从哪儿来的?”顾驰把事情说了一遍。
  顾母放下手中东西,捧着他的脑袋亲一口,“三郎,你真厉害,娘太开心了。”
  顾驰脸色微红,自己已经是小男子汉了,娘亲还是和以前那样,一激动就亲上来。
  大宝二丫在一旁看着,仰着小脸儿,“小叔,我们也要亲亲。”一人一边,糊了他一脸口水。
  顾母赶快把这消息告诉顾家其他人,“你们看看,三郎小小年纪就能拿到奖银,还考了第一名,比镇上的学子都厉害。”
  吴氏眼珠转了转,“娘,三郎发了多少奖银?”
  顾母喜滋滋的开口,“七文钱。”
  吴氏立马没了笑容,“才七文钱?”看着婆婆那幅样子,还以为有多少钱呢!
  顾母心情好,没和她计较,“一文钱一个肉包子,七文钱也快能买上一斤肉,你还不知足?”
  顾母看着顾大郎他们,“读书多辛苦啊,还不是为了以后咱们老顾家出人头地。三郎有天赋,却小小年纪就要承受这么大的责任,咱们更要大力支持。”
  至于两个儿媳妇,顾母也不强求,是真心还是假意,她看的分明。
  顾母拿出一个木箱,几枚铜板孤零零躺在箱底,“以后三郎所有的奖银,我都放在这里面,不到万不得已,谁也不能动,这是咱们老顾家的光荣。”
  她可不傻,现在是没多少钱,万一以后三郎有了大出息,家里其他人眼红怎么办,还是现在就把事情说清楚比较好。
  一晃眼,天气热起来,夏天作为一年最炎热的时候,吹的风都透着热气,沉闷的让人呼吸不过来。小狗爬在地上吐出舌头,知了在树上无精打采的鸣叫。
  期间又经过两次考试,其中包括一次期末考核,顾驰毫无悬念每次都是第一。
  现在小木箱里的奖银已经有二十二文钱,第一次的七文,第二次五文,还有期末考核奖银翻倍,成了十文钱。
  期末考核结束,此时中学生涯还有一年时间。不过在此之前,学院发生了一件好笑的事情。
  第7章 夏至
  在第二次考核成绩出来后,乙班的谢林来到顾驰面前,他扭捏一会儿,不知如何开口。
  上一次他发誓一定要超过顾驰,可是这一次顾驰还是第一,想起郭策说的那句话,他掏出油纸递给他,“这些东西给你,把你的答卷让我看看。”
  顾驰摆摆手,把答卷递给他,“不用这些东西。”
  本来不情愿的脸上,逐渐认真起来,谢林星星眼的看着顾驰,“看你答卷,真是受益良多,以后你就是我师傅。”
  顾驰: 你经过我同意了吗?
  就这么,在谢林单方面的同意下,顾驰多了一个徒弟。
  乙班的同学打趣,“谢林,你不是发誓要赶超顾驰吗?怎么如今成了他的徒弟?”
  谢林白了他一眼,“顾驰简直是天才,作为他的徒弟,是我的幸运。认识他之后,才知道他的强大和天赋,虽然现在没有超过他,但我的心里一直树立着这样的目标,总有一天我会追赶上他。”
  顾驰: 好惨,有一个想要把自己拍死在沙滩上的徒弟。
  学院的夫子也知道这件事,倒是给了他们启发,先进生带动后进生,于是求知学院开始了红红火火的拜师活动,学子整体学习有了很大的提高。
  还有一年时间中学课程就要结束,在这一年中,所有的小伙伴都很刻苦。
  许是大家认识到时间的紧迫,平日贪玩的那些也主动拿起书本乖乖学习。即便如顾驰,挑灯夜读也是常事,吃饭的时候都要抽空看书。
  王夫子颇为重视顾驰,每次都会拿一些其他的书籍资料给他,可以让他不拘泥于目前的进度,积极吸取知识海洋里的精华。
  读书的时间总是过的很快,眨眼间又一年过去了,甲班的学子此时又长大一岁,经过刻苦认真的学习,中学的内容全部学完,进入到新的阶段。
  在中学的最后一年里,知识内容加深,难度加大,而顾驰并没有辜负王夫子的期望,每次考试还是第一,木箱子里的铜板也多了起来。
  期末考核之后,王夫子来到学舍,“这是咱们最后一堂课,接下来你们就要准备童生考试。童生试虽是科举众多考试中最简单的,但是并不容易通过,有些白发苍苍八十高龄还在考童生。该教给你们的,也都告诉你们了。下面就靠你们个人的自律,好好复习,夫子相信你们。”
  他看着每一位学子,“大家寒窗苦读多年,能够看到希望,就不要轻易说放弃。但读书不是唯一的途径,如果在科举道路上走不通,及时抽身,还不太晚。师徒一场,以后有什么问题还可以继续向我请教。”
  看着王夫子两鬓的白发,甲班学子心里不太好受,三年前夫子脸上皱纹还没有这么多,短短三年时间,为了他们的学习,夫子真的老了,而他们,也长大了。
  三年的中学生涯结束,接下来他们可以自由安排,选择在家里复习,或是继续来到学院,学院会给他们这一阶段的学子安排统一的夫子,负责解答疑问、通知消息、发放试卷资料。但主要还是自己学习,根据自己的能力决定何时参加童生考试。
  而这一阶段毫无疑问是漫长的,艰难的,通过中学并不意味着就可以立即参加童生考试,大部分学子刻苦复习多年才开始下场。
  收拾好所有的书籍,顾驰看着王夫子,看着每一位学子,看着求知书院的一草一木,颇为不舍。
  虽然他只在这里待了一年多时间,但书院是他更进一步的开始。有了王夫子的赏识,他才能凸显光芒;有了各位小伙伴,他也在别人身上受益良多。
  转眼夏至已到,果子熟了,小麦沉甸甸的金黄,树叶绿油墨翠,月河哗啦啦流淌,整个月水村弥漫着自然的清香。
  热风透过窗户和门缝吹来,更显闷热,顾驰有个好去处。
  东屋旁边的小竹林,竹竿绿阴如盖,散发着淡淡清香,一方石凳,一壶清茶,伴随着丝丝凉气,神清气爽,顾驰沉浸在知识的海洋当中。
  地里庄稼收了,粒粒灿黄一袋袋,看着重新饱满的粮房,这才安下心来,对于村里人来说,只要吃喝不愁,这就是神仙般的生活。
  夏日的天黑的晚,火烧云铺满半边天空,奇形怪状,顾母摆好饭菜,放凉的绿豆汤,鲜红的番茄一块块,撒了一层糖,酸甜入味;青翠的黄瓜,顶上挂着小黄花,凉翠甘甜。
  顾家每人拿着大蒲扇,时不时扇几下,赶走咬人的蚊虫。
  终于天黑,热了一天的鸡狗懒洋洋趴在窝里,宁静了一天的月水村热闹起来。
  知了知了的蝉声不断,大人小孩齐上阵,舍不得用的煤灯也拎出来,这是干嘛呢?
  来到树林边停下,煤油灯放在一旁,顾家人开始忙活起来。竹竿一伸,网兜里落下几只知了。
  抓蝉可是个技术活,柳树杨树上最多,眼要亮手要稳,握住的竹竿不能左右摇晃,啪一下上去,知了乖乖落马。
  顾父顾母干惯庄稼活,手脚麻利;顾家兄弟几个从小就开始抓知了,就连大宝几个,也在地下和矮树上捡了不少,看着满满一背篓,还挺沉的。
  知了喜欢光线,地上的煤油灯四周爬满知了,一个一个拿下来放进背篓,盖上盖子。吹了灯,开始回家。
  镇上大户人家喜欢尝鲜,每到这个时节,月水村的人都会拿到镇上去卖,一斤四文钱。
  但是在镇上卖并不容易,那些买的起的人家,都有自己的来源,并不经常去买他们手中的东西。因此经常会出现在镇上等候一天还未卖出的情况。
  这种情况多了,村里的人没办法,渐渐的,就不再卖知了,而是留着自己吃。
  顾家也是如此,一背篓的知了卖不出去,这东西费油的很,又不能每顿都吃,当真是可惜。
  顾驰赶在傍晚,去往镇上一趟,来到谢家。
  谢林刚好就在家中,听了顾驰一番话,欣然同意,“这事儿包在徒弟身上,保证给你办的妥当。不过咱们镇上还是太小,要不了太多,这东西,吃几次就腻了。”
  顾驰点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如果拿到临南县去卖,肯定能卖出价钱。”
  接着他又开口,“听说你父亲经常去县里运送货物,如果低价大量收购,然后提高价钱卖到县里,应该能挣一些钱。”
  谢林思考一会儿,这倒是个方法,“这样吧,等父亲今晚回来,我和他商量一下,明天给你答复。”
  晚上谢父听闻他的话,“这法子我之前也想过,但是咱们人手不够,量大才能挣钱,既然你那师傅愿意大量提供,咱们就好好干上一票。”
  第二天顾驰来到谢家,谢父和他交谈一番,“伯父,也可以送到县城的酒馆,做出香辣味或者咸香味,取名黄金蝉,当个下酒菜也不错。”
  谢父点点头,“黄金蝉,这名字有意思”,看着一旁的谢林,“和你师傅好好学学。”
  接下来每日顾家以三文钱一斤大量收购,每天早上摸黑送到镇上,再由马车运往县里。
  一连忙活大半月,这桩生意才结束,顾母看着背篓里小半知了,留给自家吃。
  说起来他们虽每日抓百十来斤的蝉,可自己却没吃几口。一斤三文钱,一家人吃一顿,几十文就这么没了,也就那有钱人才吃的起。
  谢父派人送来这段时间的利润,道谢之后,顾家人围在一起,看着桌上的银子。
  苗氏添了添嘴唇,“娘,快数一数有多少钱。”
  顾二郎看她一眼,“送来的时候不是说过了吗?”
  苗氏气闷,这个呆子,亲自数一遍才真实啊。
  顾母随手拨弄几下,“县城里每斤六文钱,咱们拿了四分利,谢家占大头,这半个月来,每日收购一百斤左右,刚好九两银子。”
  这大半个月累的够呛,一部分人在家收购,一部分去到外村收购,大宝大丫每日也拎着小篮子满村找寻知了。
  吴氏看着桌上的铜板眼睛都直了 ,“要是能一直这些下去就好了,辛苦几日,比种一年的庄稼还要挣钱。”
  顾大郎看着他,“快回神,真要是整年都有知了,也就不挣钱了。”
  顾驰笑着开口,“不止是知了,像药材山货之类的,送到县城也能挣钱,这些都能存放很久,等以后咱们有了牛车,就可以隔几日送去县里。”
  顾母把银子收起来,“家里有头牛确实方便,但是现在还不能买,你还要读书考试,家里用钱的地方多着呢!”
  顾驰走到她旁边,“娘,你坐下来,听我慢慢说。”
  顾母坐在那里,顾驰开了口,“县试一般都是每年二月份开始,府试四月份左右,距离现在还有大半年,咱们先把牛买回来,耕地送货也方便些,到时候咱们把鸡蛋、山货都拿到县里去卖,肯定要比现在挣钱。”
  顾父听后点点头,“三郎读书多,想的远,就听他的。”
  顾母想了想,感觉自己儿子说的也有道理,这才同意。
  说干就干,第二天一大早顾父就去镇上看看有没有卖牛的,直到傍晚他才归来。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