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民国 第226节
作者:
湖涂 更新:2023-04-14 05:14 字数:2056
他们没想到阮会珍竟然直接让他们走人了。
难道不是闹一闹,阮总和他们讲条件吗,这还没说几句话呢,就让他们走?
一想到离开公司,以后过不上这样的日子了,他们就想起了以前过的日子,三餐不济,一家人都挤在破房子里,孩子们都面黄肌瘦的,连饭都吃不饱,更不用说读书了。
如果离开公司了,他们岂不是要过回以前的日子了。
利益让人疯狂,也能让人清醒,很快,这些人都后悔了,甚至有些人开始偷偷的离开聚集地,往宿舍那边钻。
反正这么多人,也不会有人看见自己,到时会自己死不承认就行了。
看到一两个人这么做,其他人也都效仿,偷偷的离开这里。
慢慢的,人越来越少,只剩下一小坨人在这里。其中那几个喊事情的人也在里面。
这几个人似乎也被这场面给震惊了。他们没想到,好不容易煽动的人,这么快就走了。
阮会珍看着留下来的人,冷着脸道,“你们既然都准备走,那就赶紧去办手续吧,我们江南集团不勉强你们。”
“你这个资本家,有什么好说的。”
“你放心,我也不想和你们说什么,应该说,等你们有本事让工人过上更好的日子的时候,再来和我说,年轻人,空有抱负是不行的,真正为人办实事才是最重要的。你们的想法是美好的,但是想过给这些工人点来的后果吗?离开这里,他们没吃没喝,流离失所,这就是你们想要的结果吗?还是说,你们的本意就是制造混乱,你们不是爱国爱民,你们只是在享受这种领头人的优越感,看着这些穷苦的百姓被你们操控,你们心中一定在膨胀吧。”
阮会珍已经看出这几个人是干什么的。
不管是什么样的组织,总会出几个激进人士。这些人只是其中一小部分,但是制造出来的破坏力也不小。
这几个人被阮会珍说的哑口无言,纷纷面红耳赤,有些人若有所思,有些人却还是带着几分不甘心。
不过陈小黑一行人已经带着人过来了,看着几人还在聚众,纷纷赶到了外面。
等人都走光了,李敏过来扶着阮会珍,“阮总,先回办公室去吧。”
“不用了,我很好。这一次虽然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却也让我看清了很多的东西。我们的工人都生活在‘世外桃源’,我想,应该让他们去看看‘民间疾苦’了。”
这次的事情,也给阮会珍敲了一次警钟。
自己的工厂这么多人,很容易混入一些人。这次只是几个激进分子,下次呢,也许是别有用心的日本人,也许是一些特务分子。这些都是要防范的。而且工人平时都在工厂,什么都不懂,很容易被别人的言论影响,思想教育也很重要。
“把刚刚那几个人的画像送到其他的工厂去,也给合作的工厂拿一份,给他们提个醒儿。以免发生暴动。”
这个时候日本人已经开始动作了,上海不管怎么样都不能先乱起来,给别人可趁之机。
处理完这些事情之后,她突然觉得有些累,很想看到霍城和小石头。
霍城已经现在不在上海,自然是见不到了,好在还有小石头。
阮会珍回到办公室,才拿了公文包,就直接去工厂门口坐车,准备回去。不过她才出门,就看到了一双皮靴出现在眼前,在一抬头,正事穿着军装,披着披风的霍城。
霍城染了风霜,但是脸上带着几分安定的笑意。
阮会珍看着他,心里一松,走了过去,紧紧的楼主他扎着皮带的腰,整个人偎依上去。
作者有话要说:
第130章
工人闹事的消息自然瞒不住霍城。
阮会珍不想说,霍城也不多问,反正他想知道的事情,不用问也能知道。他知道会珍对这些人的感情,现在这些人公然闹事,肯定让她心里很不舒服。
和阮会珍一起坐车回家之后,他就让保姆把孩子抱过来。
看到孩子了,阮会珍的心情也好了许多,把孩子抱在怀里轻轻的逗弄。
“还是我们家小石头最好了,不会让妈妈伤心。不过以后长大了可就不说不定了。这婆媳关系可难相处了,以后咱们家小石头是帮着媳妇呢,还是帮着母亲啊。”
霍城听到她这话,笑道,“这是什么怪道理,小石头要是不孝顺你,咱们就不认他了,反正你还有我呢。”
阮会珍白了他一眼,“你怎么能和小石头比。”
霍城顿感心伤,脸上露出委屈的神色。
不过这表情被霍将军做出来,可就有一点反差萌了。
阮会珍噗呲笑了一下,“大宝宝别生气了,等我哄好了小宝贝,就来哄你。”
霍城眼睛一亮,坏笑着凑过来,“不如你别动,让我来。”
这话就暧昧了。
阮会珍顿时面红耳赤,使劲瞪她。可惜她自从生了孩子之后,更多了一些女人味,这眼睛也是水润润的,瞪过来倒像是在抛媚眼,只怕霍城惹的大笑连连。
孩子贪睡,一会儿就睡着了。
夫妻二人把孩子抱到楼上,一起侧着身子躺在床上,看着中间熟睡的孩子。
“一天一个样子了,也不知道以后会长成什么样子。”
阮会珍满脸慈爱的看着自己的孩子,心中的母爱之情源源不断的澎涌而出。原来做母亲就是这种感觉,光是看着这小小的,软软的一团,心里就忍不住喜爱的无法言喻。
霍城却一直看着她,眼中带着迷恋。
听到阮会珍说话,又看了一眼孩子。嘴角满足的笑,“咱们的孩子,以后自然是长的英俊潇洒,风流倜傥了。这还用说吗?”
“王婆卖瓜。”阮会珍笑骂道。
霍城道,“在我眼里,咱们的孩子自然是最好的。我心里更想给他一个好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