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七章吃相难看
作者:
落雨秋寒 更新:2023-05-07 07:27 字数:2107
当时谢如沫走脱后没引起他们的重视,这才是房家失策的地方。现在不仅煮熟的鸭子飞了,还给房家造成莫大的困扰。
这一刻,房家悔得肠子都青了。
房安哲也来到了大厅,“对了,祖父,我们接到消息,谢家预备在南郊那边建一个大型医馆。”
房宗誉捂着心口,一阵难受。不用说,这又是谢家因为谢如沫下的决策。
“祖父——”
“还有什么,一并说了吧。”看房安哲一脸欲言又止的模样就知道还有事没说。
“谢通去了汝阴,听说要在那里再建一个中药园产地。”
原先谢家就有十二个大型的中药园产地,现在再增一个,就变成十三个了。他们房家虽号称拥有八个中药种植产地,可无论是规模和药材种植的种类上都远远比不上谢家。
“不能再等了,我们要加快那个项目的进度,我们只有在荀晋笔记上所说的西医手术等方面有所突破,才能反过来一举压制谢家!”
“所以葛如玺手上的东西至关重要,咱们一定要拿到,知道吗?”
交待完,他就让人扶他回去休息了。今天他真是心力交瘁。
房家潜心求发展,而冯鹤昌回去之后,吩咐冯潜闭门谢客,冯家开始完全沉静下来了。
入夜了,吩咐人将谢氏医馆的大夫全都安全送回家后,谢羌恒谢如沫祖孙二人,才登上马车回家。
天色很暗,马车慢慢地走着,
“今天发生在谢家粥棚的事,都听说了没?”
“你说是那个樊大娘得了皇上的恩典每月都有粮油可领直到她去世,并且去世也是由皇上出丧葬费的事吗?”
“是啊,多好的事啊,东西多少是其次,最重要的这是皇上的恩典啊。”
“可惜我去的谢家永和坊那边的粥棚,要是去永兴坊就好了。”
“听说皇上还亲自和谢大国手道谢了,说谢谢谢家义诊施药,咱听着这些话心里暖啊,皇上心里还是记挂我们这些百姓的。”
“拜托,人家谢家年年都有义诊的好么?”有人小声嘀咕。
谢府的马车缓缓而过,这些人的话一字不落地进入谢如沫祖孙二人的耳朵里。
“怎么,心里不舒服?”
马车里只有他们祖孙二人,谢如沫放松很多,不必再操心表情管理。
“不舒服有一点。”谢如沫没瞒着,很爽快地承认了。
她的想法有一点点大逆不道,谢羌恒却没说她,他知道她在外会注意的,也就是在他跟前了,才这般无所顾忌。
“祖父,皇上一直都是这样吗?”
谢羌恒不置可否。
“皇上啊,年轻时性子急躁,有点急功近利,年纪渐长登基后稳重很多,人家不是说老小孩老小孩吗?他现在临老了,有些孩子性,也正常吧?”谢老爷子慢悠悠地说道。
谢如沫若有所思,她祖父这话说得很委婉,以她的理解就是,未登期前皇上行事目的性强,很是急功近利,登基后稳重了些,自制力也比早年要强一些,能掩饰自已的目的了,懂得迂回了,吃相没那么难看,现在年老了,自制力比不上年轻的时候,本性又渐渐暴露了。
如果沈东篱也在此的话,他听了谢老爷子的话也会点头赞同的。从岑国师这两年来日渐受重用这一点来看,便可看出端倪。要知道,皇帝年轻时对这些化外方术非常推崇信任,不然不会对无邺大师那番话耿耿于怀多年。
后来受荀晋影响,渐不信,但岑霍在备受冷落的这些年也过得安稳逍遥,也可琢磨出武成帝的态度,他一直没变,只不过是懂得压制和掩饰了而已。
马车前面,谢理就坐在赶车的车夫旁边,听着马车里老少家主在谈论皇上,额头上出了细汗,他能说真不愧是谢家的血脉么,胆子是同样的大。
幸亏现在夜也深了,路上没什么人,加上马车前后的都是谢家的人,都警戒着,不然被第三只耳听去了,那可就麻烦了。
“他要有麻烦了。”
谢羌恒投来感兴趣的眼神。
谢如沫笑而不语。
今天的事看着像是他大获全胜,实则不然。一个秀才之死,却让他的母亲养老有了保障。
这让奋战在东北和西南的将士们怎么想?他们保家卫国,为了大周抛头颅洒热血,多少性命丢在了战场之上,家中的老人妻儿尚且得不到这样一份保障。了不起得一份抚恤金,多少战士死了也就死了,默默无闻的,尸骨无存,令亲人痛彻心扉。
而攀秀才呢?何德何能,撇开他与冯府的恩怨,他是自已跳江自杀的,于国何功,于民何利?凭啥就能得到皇上的恩典?
不患寡而患不均,这舆论没人引导恐怕知情的士兵们心里都还会嘀咕,若是有人引导,啧啧,士兵难管了,军队上层要头疼了。
这点不仅是她祖父没想到,恐怕连皇帝自已也没料到吧。他们想不到,并不是他们笨,而是思维被局限了。一直以来,军队的将士都是这样的待遇,从没听说过有不满的。
其实若他不开这个头,或者他应了冯鹤昌的提议,将锅甩回给冯府,这事倒也就结了。他依然能得到樊大娘和周围百姓的爱戴,毕竟他给他的子民做主了嘛。至于攀大娘的不愿意?重要吗?劝劝就好了。
可他偏偏啊,想着利益最大化吧。太贪心了。
不过谢如沫才不想提醒武成帝呢,提高战士们的福利,那不是应该的吗?
这恐怕也是沈东篱喜闻乐见的吧?
想起沈东篱,不免想起她祖父和她说起过沈国公府的一些情况,现在沈国公府当家做主的女主人是继夫人郭盈,郭盈与沈国公乃表兄妹,青梅竹马般长大,后嫁与沈国公为侧室,最终扶正。
原本夫人阎盈出自武勋世家阎家,阎盈是正室。但郭盈生的沈南山竟比沈东篱还大,这其中定然有不可言说之处。
阎盈在沈东篱五岁那年病逝,满一年后,沈国公将郭盈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