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节
作者:邈邈一黍      更新:2023-05-02 03:37      字数:5345
  尽管他没有被八哥拉拢过去,也对直郡王一直都不太感冒,但是经过八哥的拉拢,他对八哥的好感度绝对是飙升的。
  现成的例子就放在身边,而且是他亲身经历过的,都不用去模仿别人,只要把八哥之前拉拢他的那套说辞和做法,稍微改一改,就可以用在拉拢十三哥身上。
  不过他不是把十三哥拉到四哥的阵营里去,准确的说四哥现在还没有所谓的阵营,夺嫡这事儿他不擅长,可也知道时机的重要性,他是绝对不会提前推四哥出场的。
  因此,所谓拉拢,不过是把十三哥从太子的阵营上拉下来,继续做不掺和夺嫡大事儿的小阿哥。
  看看五哥、七哥,人家照样也不掺合,不还是过得很好,九哥和十哥也很看得开,手里差事不多就不多呗,想办事难道还非得在朝廷里吗。
  十三爷最羡慕的就是这个弟弟了,活得随性自在,想做什么便做什么,他若是能有十四弟同样的境遇,必然也会活得这样轻松。
  “额娘已经去了,八妹和十妹都还没有婚嫁呢,我不奢求他们能跟五姐一样留在京城,大清的公主差不多都要去草原抚蒙的,我就是想让草原上的那些人知道,这两个人不能欺负。”
  十三爷差不多把掏心窝子的话都说出来了,额娘走的时候,他不在京城,回来也未见到额娘的尸身,只看到了两个哭成泪人的妹妹。
  也想像十四弟那样安心在上书房读书,也想只忠于皇阿玛一个人,可他没有那样的运气。
  这话说的心酸,胤祯眼泪都差点跟着勾出来了,女子不易,当初五姐的婚事,刚刚定下来还是在京城呢,他与四哥连同额娘还都各种不放心,草原离京城实在太远了,大清朝死在草原上的公主也太多了。
  胤祯给十三哥倒了一杯酒,也给自己倒了一杯酒,“我敬十三哥。”
  十三哥不知道太子的结局,但是却救了李卓,也因着他的事儿,跟太子有了疙瘩。
  相比十三哥,他实在拙劣了些,只想着自扫门前雪,却没想过在一开始就把十三哥劝住。
  他不知道太子将来是被废,还是出了什么意外以至于英年早逝,但十三哥所图的不过是为八姐和十妹提供一份保障,太子并非是好的选择,真若是被废,十三哥也会受连累,八姐和十妹也将跟着受连累。
  “任何事情都是有风险的,与其靠别人,不如靠自己,我倒觉得,八姐和十妹如果将来真去了草原,好的体魄,强硬的性子,还有身边跟着陪嫁过去的人,这些更重要,咱们在京城,固然可以提供一份保障,但远水解不了近渴。”
  如果不是五姐的性子早早的就已经定下来了,他当初也会想着改改五姐的性子,不过,好在他是没动这个心思,否则被改性子的人,还不知道是谁呢。
  “而且,我觉得八姐和十妹未必就像十三哥想的那样脆弱,可能她们的内心远比我们想象的强大,未必就应付不了草原上的困难。”
  我们以为人家是一朵菟丝花,只能攀附寄生,实则人家却是一朵食人花,虽看着柔弱娇艳,却是高手中的高手。
  第29章 二更
  十三爷这会儿状态很是放松,他听明白十四弟的意思了,这是想劝他别站在太子身后。
  尽管十四弟与太子闹翻了,两个人算是结下了怨仇,但他相信十四弟过来跟他说这番话,绝不只是为了报复太子,很大一方面也是出自真心,真心觉得他应该从太子的船上下来。
  但想要抽身哪是那么容易的事儿,别说太子了,皇阿玛恐怕都不会高兴,他当年之所以敢旗帜鲜明地站在太子身后,也是觉得自己是摸准了皇阿玛的意思。
  皇阿玛要平衡朝堂,直郡王有八贝勒,那太子这边也需要一个年幼的弟弟。
  这都已经好几年了,皇阿玛待他一直都是恩宠有加,他都已经分不清楚了,皇阿玛对他好,到底是因为他这个人,还是因为他顺了皇阿玛的意,加入了太子的阵营。
  事到如今,就算他对太子的一些做法看不惯,但能不能抽身,已经不是他自己能说了算的事儿了。
  “十四弟说的有理,只是公主们的课程也是早早就已经定下来了,我倒是也想让两位妹妹学骑马、学射箭、学功夫,只是还得是由太后或者皇阿玛同意才行,女谙达总是要带进宫来的。”十三爷皱着眉头道,闭口不谈太子的事儿
  胤祯多多少少也能明白一些十三哥的顾虑,他对上太子,不过是蚍蜉撼树,十三哥对上太子,两边的差距也没缩小多少,最终决定两者关系的,很大概率上是太子。
  倘若面前是十哥,胤祯肯定就出主意让十哥去麻烦太子了,多找些麻烦事儿让太子去处理,等到弊大于利了,太子本人可能就把十哥给踢出来了。
  但十三哥最讲义气不过了,如果让太子帮了十三哥这事儿,情分越欠越大,十三哥就越难离得了太子了。
  “也不必请女谙达,旁人去教八姐和十妹,哪有咱们自己去教更放心,都是自家兄弟姐妹,很是不必计较男与女大防,再说女谙达只能交给八姐和十妹功夫,可这事儿吧,主要还是在于思想上的改变,女谙达们可能自己的思想跟咱们要求的还不一样呢。”
  “咱们去教?这不是胡闹吗,万一皇阿玛知道了……”十三爷很是不安。
  “万一皇阿玛知道了,也不会如何,咱们不过是十几岁的少年人,办这事儿也都是出于兄弟姐妹的情谊,可能在外人看来,这比不过在朝堂上办紧紧实实在在的差事,但咱们都是有姐妹的人,最是能够体会这种心情了,差事什么时候都能办,可等到八姐和十妹出嫁后,想见面都难,到时候日子过得如何,主要还得看她们自己。”
  胤祯说起道理来,还是一套一套的:“草原距离京城这么远,山高水长,再加上一些蒙古王爷性情桀骜不驯,做事情不会像咱们一样考虑周全,未必就真的会顾及京城这边。”
  相比儿子,皇阿玛是不在乎女儿,但那也是皇家血脉,蒙古各族若是真的对大清心存畏惧,又怎么敢听见公主的性命。
  十三哥就算是被皇阿玛看重,被太子看中,对八姐和十妹的婚事可能影响也不是很大。
  “我陪着十三哥一起,公主所尚未出嫁的公主,也不只八姐和十妹,若是其他人想来,也可以一起,将来去了草原上,也都是彼此的帮衬,但凡能受益一二,你我就不算是白忙活一场。”
  对胤祯来说,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一则可以帮助这些将来会去抚蒙的公主们,二则,十三哥把精力放在公主所,就没那么多精力放在朝堂上了。
  太子本就看他不惯,十三哥与他来往密切,太子这性子也不是大方的人,十三哥怕是要受他带累,被太子不喜。
  如此正好,十三哥在这件事情上没有主动权,若是太子可以主动把十三哥踢出来,这局也算是破了。
  此为阳谋,十三哥应当也能看得明白,如何取舍,就看十三哥自己怎么选择了。
  十三爷的段位可比胤祯想象的高多了,他不能主动疏远太子,但太子疏远他,那就是另当别论了,即便是皇阿玛,该怪也应该去怪太子。
  不过,他们兄弟俩就这么没名没分的,跑到公主所去教人,不妥当。
  师出无名,既容易惹人说嘴,办事也容易被掣肘。
  “我回去写封奏折,回头咱们先交给四哥看看,然后再上呈给皇阿玛,这是好事,远也没必要偷偷摸摸的办。”
  十三爷已经是有了主意,还多亏了十四弟给他提醒,所有可能会去抚蒙的公主,都应当接受这样的教育,等日后去了草原上,不光她们彼此之间可以相互扶持,这样大的一股力量也可以反馈给大清。
  皇阿玛每隔几年就要出巡塞外,皇家的公主几乎全都要嫁到草原上去,连十哥都是娶了草原上的女儿。
  这一桩桩、一件件,就说明皇阿玛对草原上各族相当的不放心,皇家的公主嫁过去了,按照以往的经验来说,那几乎是生死难测,跟闯鬼门关也没什么区别了。
  如果这些公主能够成为大清安插在草原各部的棋子,而不是作为一个牺牲品,就算是被一些所谓的文人暗讽几句,那也是可以付出的代价。
  皇阿玛尽管爱面子,但面对有可能带来的这么大的利益,不会不同意的。
  十三爷远比十四要更了解自己的皇阿玛,从小到大,揣测皇阿玛的心思,几乎已经是他们这些皇子阿哥,不,应当说是紫禁城里的男男女女们,下意识的行为了。
  能够成为备受康熙宠爱的皇子,十四更多靠的是运气,误打误撞,入了康熙的眼,十三靠的就全是自己的实力了,无论是他办事的能力,还是他揣摩上意的能力,都是不容小觑的。
  胤祯不过是隔了一日,便瞧见了十三哥亲自写的奏折。
  这上面半分未提兄妹之情,提的全是家国大义,与其说是为公主们争取利益,倒不如说是在为大清排兵布阵。
  胤祯现在已经很习惯这种感受了,他虽是聪明人,但毕竟是少了从小的这种熏陶,又误入王者小分队,所见之人,皆是高手。
  心里面有点挫败也是正常的。
  在胤祯看来,这封已经足够完美的奏折,到了四哥手里,也还是被改了改。
  所谓改动,只是在中间多加了几句,奏折里面提到的不仅仅是住在公主所里的公主,还有郡王府、贝勒府的格格们,也包括太子爷的嫡女。
  这些女子将来都是有可能去抚蒙的,做皇阿玛的女儿不容易,做皇阿玛的孙女又何尝容易,倒还不如普通的宗室。
  “不过皇阿玛未必会让你们俩来负责这事儿。”四贝勒提醒道,就算是十三弟和十四弟主动请缨,皇阿玛同意的可能性也很小。
  十三爷在动手写这份奏折的时候,就已经想过了,“这张章程既是咱们拿出来的,那完全可以再多准备些东西,只要足够充分,皇阿玛应该会考虑的。”
  不过,他跟十四弟再想亲自做老师,那是不可能的了,既然要把这事儿往大了办,那要学的就不只是骑射和拳脚功夫了。
  女子想要在草原立足,除了要有好的体魄和强大的内心外,最主要的还是要对草原各部的势力有所了解,能够游刃有余的处理各方关系。
  其余的方面,武力、医术、财力……这些反倒是次要的,只要皇阿玛愿意,都可以将这些东西安排上。
  详细的计划,主要是由十三爷和十四贝勒两个人来做的,四贝勒负责补充。
  从完善好奏折,到归纳整理出大致的计划来,足足花了有半个月的时间。
  四贝勒只是出出主意,并没有打算参与到其中去,户部的差事都还不够他忙的呢。
  这份奏折并没有走正常的流程,这兄弟俩是直接跑到乾清宫去求见康熙,奏折和整个计划的内容,是直接交给到康熙手里去的。
  作为皇帝的儿子,也就是有这点特权了。
  这两个人,勉强再加上一个时不时插手的老四,鼓捣了大半个月,就办了这么一件事儿。
  康熙有些轻松的依靠在榻上,双腿盘着,莫说是鞋子了,就连袜子都没穿。
  最近朝堂上的暗波汹涌让人烦心,索额图这个老匹夫,越老脑子就越糊涂,野心也跟着见风长。
  太子和直郡王带着朝堂上大半的臣子互相对抗,闹剧一出接着一出。
  面前这两个儿子心思倒是不一样,人人的眼睛都盯着前朝,这两个却是放在了抚蒙上。
  第30章 一更
  十三的两个妹妹,将来必是要去抚蒙的,掺和到其中,也不奇怪。
  十四的确是能办出这事来的人,就算这封奏折和这份计划,大半都不是出自十四之手,但最初提出这个主意的人,绝对是十四。
  真想不到十四在跟太子闹翻之后,居然还能跟十三联手,也不知太子知道后作何感想。
  “计划都已经完善的差不多了,那此事就交由你们二人负责,不过谙达、师傅、还有嬷嬷这些人,要么是直接从内务府要,要么就得通过内务府的审核,此事关系到格格们的清誉,各方面都需谨慎。”康熙懒懒散散的道。
  不是他瞧不起他这些女儿、孙女们,而是即便是她们有心,草原上的人也不是傻的,能接触得到多少政事呢。
  这个计划最大的用处,便是让这些将来会去抚蒙的公主、格格们,在草原上活得久一些。
  谁的心不是肉长的,十四心疼温宪,十三心疼两个妹妹,难道他就不心疼自己的女儿吗。
  十三爷和十四贝勒,原本还想着毛遂自荐呢,不成想皇阿玛这般善解人意,直接就点了他们二人的将。
  胤祯只觉得老爷子有眼力劲儿,他同十三哥相当之幸运。
  十三爷却是清楚,这怕是皇阿玛在警告太子了。
  太子的门人越来越不知收敛,尤其是索额图,气焰太过嚣张了,皇阿玛之前愿意让他跟在太子身边,那是为了平衡朝堂,若太子势大,皇阿玛同样也会愿意他远离太子的。
  十三爷和十四贝勒是请了旨回去的,奉旨教养公主、格格。
  皇阿哥们是否要把自己的女儿送进宫中,此事全凭自愿,名额也未作限制。
  不过在他们走后,康熙还发了一道旨意,那就是召皇孙入宫读书,同样也没有太多的要求,既没有要求各府必须出一个皇孙入宫读书,也没有对名额做限制。
  既然是想把事情好了办,十三爷和十四贝勒分别亲自去游说哥哥们,还拿着制定好的计划,在皇阿玛为赐婚之前,谁又敢保证自己的女儿不会嫁到草原上抚蒙呢。
  十三爷负责去找太子、五贝勒、七贝勒。
  胤祯则是负责直郡王、三贝勒。
  膝下有子女的拢共就只有这几个哥哥,四哥是用不着他们去游说的,七哥之下,虽已经有好几个成婚的了,但时日尚短,还未曾有出世的孩子。
  女儿最多的便是直郡王了,而且四个女儿还都是嫡出。
  “因为是我同十三哥一块制定的计划,若是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大哥尽管指出来,我们也是好心,不想办了坏事儿,几个侄女也尽可看看这份计划,有不太能接受的地方,也是可以调整的。”
  若是旁人家,胤祯也就不说这话了,可直郡王家的几个侄女儿都是比较年长的,大侄女跟胤祯是同一年生的,好在胤祯生在了年初,大侄女儿则是生在了秋季,年岁上还是大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