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节
作者:痒痒鼠      更新:2023-05-13 02:48      字数:4429
  为了保险起见,他要在自己还没咽气的时候,先建女学。
  江南文人捏着鼻子,认了。
  顾炎武先生,他们不敢反驳。顾炎武先生临终心愿,谁也不敢去捣乱。
  顾炎武先生那个小学生,娘幺,这哪里来的小和尚?
  长得忒好看了。
  江南文风鼎盛,江南人更爱看脸,保康在江南文人面前的第一次发声,凭借一张脸,顺利通关。
  更因为他言语间的激进和不流于世俗,赢得很多清高派文人的喜欢,赢得所有江南才女们的喜欢。
  皇上对此……麻利地坐船南下。
  这边皇上一路南下,在南京遭遇南京僧侣伙同保守派士大夫的刺杀,更“怀念”熊儿子的那张“门票脸”。
  这边保康和顾炎武老师,积极准备筹建学院事宜。顾炎武先生还存了锻炼他的心思,给了他五十万两银子的银票,让他全权负责。保康奢望他老师可以看一眼学院建设,拿出全部本事在苏州蹦跶。
  拿出他那再次改良的山西大喇叭,开着他的最新款拖拉机,找地方、做宣传、寻老师、拉学生……
  整个苏州城被他折腾得翻天覆地,男女老少天天乐哈哈地议论,大小姑娘成天等着见“小美和尚”一面……顾炎武先生和师祖、皇后娘娘眼看他蹦跶得欢,一切进展顺利,笑呵呵着都放下心来。
  有空的时候偶尔说起来皇上这次的遭遇,又是想笑,又觉得不应该笑。保康有时候听一耳朵,也特同情“朱三太子”本人。
  扯起先朝旗号,拥立亡皇后裔起兵对抗朝廷,是不少野心家在王朝鼎革之际常用的一种手段。先皇时期的战事且不说,整个康熙朝代的二十八年里发生的伪“朱三太子案”,可谓是春天的小韭菜,一茬接一茬。
  所谓的“朱三太子”,悼灵王朱慈焕,崇祯皇帝的第三个儿子,史书记载他五岁生病去世。就算他没死活了下来,他今年也五十多岁了,很可能是改名换姓重新生活了,偏偏还要被卷进来。
  第98章
  这就是躲不开的出身魔咒吧, 在这个血统和出身决定人生一大半未来的时代。
  保康在苏州蹦跶, 偶尔想起他和兄弟们的事儿,甩甩脑袋,对“朱三太子”的事儿也就丢开了手。
  “保康有可爱的弟弟们。”保康对着蓝天白云微笑,对着路边专心吃糖葫芦的小姑娘笑得灿烂。
  小姑娘举着糖葫芦不眨眼地看着他:“小和尚哥哥好看, 文文喜欢。”
  保康哈哈哈笑:“小姑娘妹妹可爱,小和尚喜欢。”
  小姑娘:“……”
  周围的人:“……”
  就听有人大喝一声:“哈哈哈,好一个风流的小和尚!”众人回神,保康眼见大妈大姐小妹妹们都围上来,拔腿就跑。
  额涅啊,保康这次真不是故意的。
  他本来弄了一副墨镜出门戴着,他额涅笑话他说, 人家断案子的人才戴, 你大白天戴着成什么样子?
  他总不能弄一个口罩戴着?
  一切,都是长得太好的烦恼啊。
  保康跑到一条无人的小河边,对着河水照照,满心等候自己照成一朵“水仙花”。
  话说回来,经过保康的认真努力, 苏州、江苏、乃至整个江南, 第一家女子学院在五月二十八日开学典礼,顾炎武先生本来已经连续三天昏迷不醒, 听到学院建成的消息, 撑着身体来到学院。
  八十岁的老人抖着手一剪子下去, 开学典礼开始。
  三百女学生, 十位老夫子,苏州知府等等人,汇聚苏州的文豪大家、当地德高望重的族老们……一边笑着,一边抹眼泪。
  学院的建成,让顾炎武先生的精神又起来,他好似是突然有了精神一般,开始分派他的家产,他的书籍,他的遗愿……
  “老师写的几本书,你大师兄看不明白,都给保康。老师做批注的一些旧书,收藏的孤本单本,也给保康。你大师兄,就给老师看房子吧。”
  六月初八,顾炎武先生去世。
  面容平静,神色安详,就跟睡着了一样。
  保康愣愣的,伸手在老师的鼻子下探探,反应过来,抱着老师的遗体,泪落两行。
  说好了不哭,可怎么也忍不住。
  满心期待老师可以再次醒过来,过完八十大寿,可是老天爷就是要短这么几天。
  为什么?这都是为什么?
  保康的心里涌起无数的不甘,无数的愤怒,压抑痛苦。
  师祖心里一叹,哄着小徒孙:“无就是有,有就是无,师祖说的话,保康还记得吗?
  保康哽咽:“师祖,保康记得。”
  师祖轻轻摇头:“人的生命有长度和宽度。顾炎武先生的人生宽度,几人可比?”
  保康重重点头,眼泪花花地看着他的师祖,却是哭得更凄惨。
  他谁也留不住,他长大了,他的亲人开始变老了。
  保康一整个葬礼中,都是严肃一张脸,眼里没有了眼泪,却有看不见底的伤悲。
  人生,从出生、长大、到老去、再到死亡,真的和这些草木一样,“一岁一枯荣”吗?
  他应该遵循自然规律?不应该强求?他抬手握住自己脖子上的小鱼儿玉佩,只有眼底的那一抹坚定。
  “去秋三五月,今秋还照梁。今春兰蕙草,来春复吐芳。悲哉人道异,一谢永销亡。”九月二十日,葬礼全部完成,保康和大师兄收捡老师留下的遗物,回忆老师的音容笑貌,再次泪水磅礴。
  一样一样,老师晚年着书立学,于生活上格外简朴,最大的财产就是这些书。保康和大师兄根据老师的遗愿,将该收走的书籍都收走,该抄录的书籍找人抄录,然后这所房子,将来也会做一个藏书馆,面对天下读书人开放。
  协助大师兄将藏书馆的规章制度制定,将老师生前住的小院收拾妥当封起来,在十月下旬的时候,保康和所有人一一告别,和他师祖、额涅一起回五台山。
  他的心理上撑不住,只想回去那个可以让他放松,安静的地方。
  …………
  皇上收到消息:顾炎武先生的葬礼按照“喜丧”大办,整个江南的文人士大夫读书人都来祭拜,保康和他大师兄作为嫡亲弟子主持婚礼,按照他们老师生前的要求,大宴五天,宴请苏州的父老乡亲们。
  皇上叹气。
  顾炎武这么一位文坛领袖,最终用他自己的方式和“家国天下”和解,和朝廷和解,他本该高兴,可是他想起熊儿子会受到的打击,只有心疼。
  皇上伸出自己的右手,抓紧、松开、抓紧……
  他手里抓住的“沙子”,一定不是他汗阿玛口中的“沙子”,他一定可以全部抓住。
  …………
  康熙二十八年,就这么过去,保康回到五台山,一头栽倒在床上,一睡不起。
  皇后娘娘一遍写书,一遍守着他;师祖一边念佛,一边守着他。
  等到康熙二十九年到来,苏州的“砺锋书屋”在宁波“天一藏书阁”阁主后人的协助下筹建完成,保康的大师兄做第一任屋主,每天打理书籍,迎来如饥似渴的读书人,送走满怀感激的读书人……
  来自上层人的阻碍,都有苏州知府江苏巡抚出手帮忙压下去,来自中层人的阻碍,都有黄宗羲、石溪道人这些文豪大家给压下去。
  书籍,该不该面向天下人,他们也迷茫,他们也没有方向,可是他们知道,这是皇上点了头,顾炎武先生的遗愿,他们必须给完成。
  自古以来,士农工商,为何这般严格必须“翻山越岭”才能跨越,首先就是因为书籍。
  只有士人权贵家里有书籍。普通老百姓哪里有?不说很多好的书籍都控制在世家大族手里不外传,就是市面上流传的普及书,一本书十几两银子,几十两银子,够他们一家人一年的花用,怎么会拿来买书?
  可是有了书籍,才有知识。
  保康在康熙二十八年的春节过后,稍稍好转,一有精神,就翻出来他老师写的几本书看。
  《日知录》、《音学五书》、《军制论》、《天下郡国利病书》……他挨个看完后,接着看王夫之当年给他老师的亲笔书《读通鉴论》、《宋论》、《尚书引义》、《读四书大全说》……
  又看黄宗羲给他老师的《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四明山志》……
  保康越看越难过。
  “师祖,王夫之说,朱熹做的《正蒙》注解是歪曲的。《正蒙》作为大宋气学大家张载的最主要着作,集中他哲学思想的精粹……保康看完《张子正蒙注》,不但充分明白张载的思想,更进一步了解张载的哲学。”
  “师祖,保康看完,暂时只担心两点。程朱理学该不该成为国学正统,历史上每次税赋改革,农民的负担在下降一段时间后,都会涨到一个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平,走进‘黄宗羲定律’的怪圈,我们能避免吗?”
  师祖轻轻摇头:“历史上的税赋改革不止一次,但每次税费改革后,由于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等等原因,农民负担在下降一段时间后,又涨到一个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平。黄宗羲称之为‘积累莫返之害’,保康还记得师祖的教导吗?”
  保康抱着师祖,脑袋搁在师祖的怀里,不说话。
  这一年,当世的书法大家,道学大家、医学大家,傅山先生去世,临终之前,将他的毕生心血寄给保康,最好的好友顾炎武先生的小学生。
  这一年,噶尔丹和他的侄子,准格尔正当继承人策妄阿拉布坦闹翻。但是他这次拒绝沙俄联合攻打大清的提议,自己驻兵乌兰布通后,和大清裕亲王带领的大军展开激战,战败后,自动承诺做回大清的藩属国。
  这一年,英吉利和法兰西发生比奇角大海战,年轻的法兰西海军无力实施军事天才图尔维尔的战略,在最接近征服英吉利的最后一步停止。
  路易十四国王的来信里,愤怒不甘,再次邀请大清海军一起逐鹿大海洋。
  保康看着手里的《老子注》《庄子注》《管子注》《荀子注》……《辩证录》《大小诸症方论》《石室秘录》……命人抄录一份,寄去京城作为军事医学院的教学书籍。
  保康收到来自英吉利牛顿先生的回信,信里说到英吉利海军的战败,说到他被国王陛下任命为皇家科学院大臣,说到他明年来大清的计划等等,微微笑。
  准格尔的事儿,终是要解决,可既然噶尔丹愿意在他的有生之年“和解”,朝廷也不会主动动兵。可是逐鹿大海洋,这个事儿,迫在眉睫,不能再拖了。
  皇上和保康都知道,现在民间人士对于探索大海洋的热情,海洋寻宝的热情。
  而这次逐渐强盛起来的法兰西海军以一己之力对抗英吉利海军,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的联合舰队,还取得非凡成就,这也给他们重重敲响了警钟。
  比奇角大海战中,法兰西海军展现出来的高超技巧,远远超越这些曾经掌控大海的欧洲强国,军事天才图尔维尔的指挥艺术,海战的未来发展方向,都给他们打开一扇大门,送来强烈的信号。
  骡子还是马,拉出去遛遛才知道。大清水师,必然要迎来属于他们的大海战。
  保康手捧大清国际信息部的第一份“实战成果”——图尔维尔的战术手册,比奇角大海战的各种细节,细细琢磨图尔维尔的战术思想,决定再次南下。
  康熙二十九年的金秋九月,小少年的保康和他师祖分别,他要先送额涅回京,看看京城的亲人,师祖要出门访友。
  保康的眼睛眨也不眨地看着师祖,目光炯炯有神。
  皇后娘娘笑着不说话,大喇嘛等等人也笑着不说话。
  师祖微微笑:“明年春天,师祖和保康在南海碰面。”
  保康一声欢呼,抱着师祖就大喊:“师祖最好了。”
  师祖:“记得到了京城,也要好好休息。”
  “保康一定记得。”
  “其他的事情都不要管。明年一开春就南下。”
  “保康一定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