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你知道沧港镇的来历吗?
作者:
杨远新 更新:2023-05-13 13:52 字数:2046
第七十二卷
沧水驿楼
第一节 你知道沧港镇的来历吗?
这天,王萍突然接到沧港公社党委秘书方海平的电话,通知她去沧港镇沧水驿楼与父亲王景奇见面。
她放下话筒,胸口像有十五只鲤鱼游上水,跳个不停。她知道父亲来沧港公社,是看望他的老同事、老朋友贺挥帆书记。父亲安排她下放春柳湖渔村劳动锻炼,也是因了严东华、贺挥帆、刘国池这三层关系。
她自从下放春柳湖以后,驾驶1号机动指挥船为刘国池服务过好几次,但还从来没有单独拜访过严东华、贺挥帆两位伯伯。她想:今天有没有可能与两位伯伯在沧水驿楼见面呢?仅从贺挥帆伯伯安排爸爸下榻沧水驿楼这点来看,足见他对老朋友的特殊深情。
据她所知,沧水驿楼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因诗仙李白曾在此下榻,并挥毫在墙壁上留下一首诗,而成为千古名楼。为了对其加强保护,平时不对外开放,只接待特殊的贵宾。
她在上初中时,就听老师绘声绘色的讲解过李白与沧水驿楼的故事。她下放春柳湖以后,曾多次萌生参观沧水驿楼的念头,但种种原因未能如愿。特别是甘德保爷爷带领她参观沧港镇,给她讲解沧港镇与屈原的故事那一次,沧水驿楼大门紧锁,她未能涉足造访。今天终于可以变成现实了。她心情十分激动。
王萍分析:贺伯伯既然安排爸爸下榻沧水驿楼,那么贺伯伯肯定会安排爸爸参观沧港镇,因为沧港镇是屈原的故里,那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块岩石,每一道波浪,每一棵古树,都留下了屈原政治家的抱负,文学家的情怀,人民代言人的呐喊。
她灵机一动,如果巧妙地安排朱天湘在沧港镇上与她爸爸见面,不露声色地让爸爸亲睹朱天湘的风采和文采,这比起那种刻意安排的正式见面不是更浪漫,更富有诗意吗?收到的效果不是会更好吗?
她主意打定,便四处寻找朱天湘,终于从芦苇丛里找到正在收割鱼草的心上人。二人见面,王萍对朱天湘说:
“年轻人如果不了解和懂得历史,就不知道怎么样去创造明天。你赞成我的这一看法吗?”
朱天湘张大眼睛,显得很好奇,问道:
“你怎么突然提出这个问题呀?我赞同你的这一看法。但我要请你指点怎么样才能了解和懂得历史呢?”
王萍说:
“从书本上学呀!书本是前人智慧的结晶。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话不完全对,但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书中要什么有什么。”
朱天湘说:
“我没有进过学校门,缺乏文化科学知识,我怎么从书中学嘛?!”
王萍说:
“你不是进了罗汉荣老人办的扫盲夜校吗?你不是正在刻苦自学文化科学知识吗?你不是阅读了很多的书籍吗?”
朱天湘说:
“那比起在正规学校学的知识,只算九牛一毛。我现在学到的这点知识,恐怕连小学三年级的水平都赶不上。”
王萍鼓励道:
“由于你刻苦用功,你的进步已经是很快的了。只要你持之以恒,就能像园艺家米丘林,像文学家高尔基,通过自学成才,创造奇迹,名扬天下。”
朱天湘说:
“全靠你的帮助和鼓励。”
王萍说:
“除了向书本学习。还要向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前辈学习。”
朱天湘说:
“雷四伯、春江哥、雷大队长,他们都是我的好老师。有我学不完的东西。”
王萍说:
“还要向民间学习。”
朱天湘问:
“你说的民间指谁呀?向民间学习什么呀?”
王萍说:
“我问你,你身为沧港公社的一员,你知道沧港这个名字的来历吗?”
朱天湘回答:
“我当然知道嘛!”
王萍说:
“那你说给我听听。”
朱天湘说:
“说就说,有什么了不起的。不过,在我说之前,先立下一条规矩。”
王萍问:
“什么规矩?”
朱天湘说:
“你要向我保证,一定按规矩做,我才宣布。你若不按规矩做,我宣布了也没意义。所以不如不宣布。”
王萍说:
“我一定按规矩做。你快点宣布吧!”
朱天湘说:
“我说错了,你不许笑话我。你能做到吗?”
王萍望着朱天湘,觉得他特别单纯可爱,便对着朱天湘的耳朵,大声说:
“我坚决做到!你快说吧!”
朱天湘清了清嗓子,严肃认真地说:
“沧水从位于我县西南几十里以外的沧山发源一路流来,注入沅水,形成了一个港口,因而得名叫沧港嘛!”
王萍问道:
“那沧浪是怎么得名的呢?”
朱天湘回答:
“沧水源于青郁吐翠的武陵沧山,浪水出于山峦如浪的汉寿浪山,两水皆绵延数十里,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多达470多平方公里,至沧港合流入沅江。二水合流之后便被人们称为沧浪水。”
王萍高兴地连连点头说:
“你回答正确。你进步很快。”
朱天湘又补充说:
“沅水共有5公里长的支流152条。沧浪是沅水的最后一条支流。但这条支流与其他支流比较起来,绝非普通的支流,意义非同寻常。”
王萍追问:
“这条支流为什么非同寻常?”
朱天湘看着王萍,笑而不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