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中国为什么没有诺贝尔
作者:
维斯特帕列 更新:2023-05-22 18:13 字数:2123
“这是不是因为我国目前的体制不适合科技的发展?”不愧是京城师范大学出来的学生啊,梁笑即使在朝廷台的演播室也敢如此说话。
卢蕊顿时脸色一黑,不是说进来的人都是各个学校筛选过了的么?怎么还会问出这样的问题?她将目光投向观众席后面的领导。
吕丘建伸手阻止了工作人员的行动,坦诚的回答道,“的确有一部分是体制的原因,但这并非是问题的关键!”
“如果说体制的原因,那么红色帝国的体制和我国差不多,但他们也有朗道、卡皮查、谢苗诺夫等多位诺奖得主!即使在我国动乱的年代,也有屠呦呦先生的青蒿素、汤飞凡先生的沙眼衣原体以及众所周知的人工合成胰岛素等多项诺贝尔奖级别的成果!所以这并非是决定性的因素!”
“至于真正的原因么是多样的,首先,我国对于科技研究的导向不同!从建国以来我国科学界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追赶世界前沿水平,国家的导向是以工业应用型研究为主,而非基础性研究;而诺贝尔奖更侧重于基础研究领域,应用性研究除非是颠覆性的成果,否则很不容易获奖!”
“基础研究是非常烧钱而且短期内看不到回报的!这不是一般的国家可以玩得起的!大型强子对撞机耗资数十亿美元,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耗资3.5亿美元......我国在那个时代就进行这些研究是不理智的!”
“这也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对于一个百废待兴的国家来说,去了解宇宙的真相远没有如何提高钢铁、化肥的产量来的重要!对国家来说袁老先生的杂交水稻技术远比十个诺贝尔奖要来得重要!国家在这方面的投入不够,获奖自然就变得困难了!”试想一下,在六七十年代,是建设一个发电站重要还是建设一个对撞机来的重要?恐怕任何一位理智的政治家都不会选择后者。
“国家在基础领域缺乏投入,科学家们没有实验设备又如何开展科学研究?比如之前紫金山天文台的常研究员就是找到了米国的先进薄电离量能器才发现了暗物质可能存在的证据!如果没有这项耗资上亿美元的设备,他也写不出那篇被刊登在《nature》上的文章!放在我这里也是一样,如果没有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我也没有可能这么早就发现暗物质!从而证实我的理论!”
“应用领域可以寻求上级拨款,可以和企业进行合作!基础领域怎么进行合作?哪个企业会对研究引力波、暗物质感兴趣?没有试验设备、待遇低下,让一批批有天分的研究者要么出国,要么改行,出不了诺奖级别的成果也就变得正常了!”
“另外诺奖级别的成果往往需要时间的验证!比如去年希格斯教授他们获奖的成果早在四十多年前就已经面世,但到去年才最终获奖!”吕丘建凭借暗物质快速获奖是特例!“我国在那个年代还在追赶西方先进科技的步伐,直到本世纪才逐渐和世界先进水平接轨,老一辈的科学家们用自己的一生追赶上了西方的步伐,超越他们的任务就落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肩膀上了!”
吕丘建说完这番话,台下的观众都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他见观众们的情绪有些低落,又开始为他们打气了,“呵呵,不过你们也不要郁闷!现在我们国家的经济条件有所好转,在基础领域的投资也逐渐加大,我国去年的研究与实验经费发展支出超过三千亿元,有许多重点项目也开始启动,比如今年中山大学就重新启动了天琴计划!如果他们能够发现引力波,那也将是诺贝尔奖级别的成就,或许用不到十年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一幕!”这项计划也是自己和总理提过后的结果。
“另外一个科学家最黄金的年龄在四十岁左右,所以一名大学生从入学到完成学业,再从开始科研之路到取得成果大概需要二十年时间!我国从三十年前恢复高考开始,已经积累了一大批技术过硬的人才,他们逐渐在科研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人才和资金两方面都在逐渐赶上,我国被sci收录的论文数量疯狂增长,2001年我国被sci收录的论文数目排在世界第八,2002年升到第六,2004年升到第五,现在距离第四名的差距非常之小,在明后年就可能出现反超!诚然这个论文的数量有一定水分,但也可以说明我国投入科研的人群数量是非常多的!不然你抄也没人抄啊!我国目前还没有用人工智能撰写论文还能被sci收录的技术吧?如果有这项技术,毫无疑问或获得诺贝尔奖!”这句话引起笑声一片!
“这个数据或许有些问题,那么我们再看另外一个数据,我国每十年科技论文被引用数量的世界排名!1994-2004年这十年排在全球第十八位,到了1996-2006年就升到了第十三位!这还是因为九十年代我们尚处于追赶阶段的原因,如果到了2006-2016年,我相信这个排名会攀升到前三乃至第二名!”
“当然在高质量论文这块我国依然落后于米国、英国、德国等科技强国,但因为投入的总量逐渐增大,高质量产出的绝对值还是能碾压许多发达国家。而这部分高质量产出的成果,就是将来诺奖的可能方向。”换句话说就是的确有很多人是科研腐败、骗经费,但总还是有一大批真的需要钱的学者得到了支持,有了钱,自然就有了成果。
“霓虹在78年超过红色帝国成为世界gdp排行第二的国家,从2000年开始了诺贝尔奖的井喷,白川英树、野依良治、小柴昌俊、田中耕一在本世纪前几年里接连获奖!这正好是一位科学家成长所需要的二十年时间!所以我大胆的预测,我国在gdp超过霓虹登上全球第二的宝座之后十到二十年,也会出现多位诺奖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