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1节
作者:
东一方 更新:2023-04-14 18:20 字数:4345
“哦,说来听听!”
郑元凤面带笑容,一副倾听的样子。
丁汝昌组织了一下语言,说道:“今天白天,大总统突然接到北京传来的消息,说石达开副总理在四川调查农业的时候,突然遭遇刺杀,以至于重伤难以处理四川的事情。大总统已经把广州的事情处理好,准备前往四川帮助石达开副总理。不过,大总统身边缺人,打算带我一起去四川。我答应了大总统的建议,准备前往四川。”
“啊……”
郑元凤惊呼,满脸的错愕。
这才新婚几个月,又要分开么?
而且,她一点都不知道。
丁汝昌见到郑元凤的样子,讪讪一笑,很惭愧的说道:“元凤,这件事也是事发突然。没有一个缓冲的时间,来不及和你商量。”
郑元凤冷声道:“你都决定了,还商量什么啊!”
她心中有些不舒服,毕竟来的太突然。
丁汝昌见郑元凤如此,心中难受,毕竟是他理亏。无奈之下,丁汝昌只得连连向郑元虎示意,等着郑元虎解围。郑元虎微微一笑,说道:“三妹,二哥是支持丁汝昌前往四川的。若是留在广州,丁汝昌只能担任珠三角工业区的一个区长,负责珠三角工业区的发展,前途不大。”
郑元凤说道:“我不在乎!”
郑元虎摇头说道:“你这是妇人之见,丁汝昌若是没有大总统的支持,那么未来的发展也受到了限制。但是跟着大总统不一样,只要丁汝昌在大总统身边的资历够了,别说一个小小的市长,将来就算省长以及国家大员那也是有可能的。”
眼见郑元凤要反驳,郑元虎又说道:“听我说完,你再说。”
郑元凤一瞪眼,却罕见的没说话。
郑元虎继续说道:“你经商这些年,应该知道商人的地位,也知道商人的辛酸苦楚。若是丁汝昌留下,我断定丁汝昌的仕途不会那么平坦,那么以后你们有了孩子呢?孩子因为你和丁汝昌的现状,肯定没有最好的条件。”
顿了顿,郑元虎朗声说道:“若是丁汝昌跟随大总统入川,以后丁汝昌有了好的起点,而你们的孩子,也能够有一个好的基础。不要拿所谓的后天努力来说话,那是没有条件的情况,只能不断努力。但是先天条件可以拥有的时候,可以为孩子创造更好的,为什么不试试呢?”
郑元凤听完后,彻底沉默了下来。
作为一个迟早要为人母的女人,郑元凤显然被郑元虎说动了。
她可以不考虑自己,但要考虑以后的孩子。
孩子的条件更好,郑元凤必须要做。
郑元凤深吸了口气,点了点头,说道:“好,我愿意放弃广州的商业,跟随你入川,但是,这件事下不为例。”
“好,好!”
丁汝昌连连点头,心中却苦笑。
下不为例,但问题是这种事根本没有余地去考虑。
……
省长官邸,后院中。
李振旁边坐着李小彤、芷兰、周秀英等人。
李小彤已经知道了李振即将要前往四川,她的脸上写满了担忧,为难的说道:“弟弟,此去四川一定要注意安全。常言道穷山恶水出刁民,四川的许多地方偏僻,常言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可想而知,百姓不知道会做出什么事情。去了以后,不要逞能。”
李振点头,知道李小彤担心他。
李振看向芷兰、周秀英等人,说道:“我这一趟不回北京了,直接取道前往四川。你们带着孩子自己择时间回去。或者,留下也没事儿,反正回家也没有什么事情。”
芷兰说道:“我会注意的,夫君此去一定要注意安全。”
王小羊插嘴说道:“弘毅,我赞同你姐姐的话。四川因为四面环山,地方偏僻,以至于缺少教化,骨子里野性十足。这些百姓一个不对劲儿,就可能动刀子。所以,你去了后不要冲动,一定要把护卫带在身边,安全为主。”
李振笑道:“姐夫,弄得我像是去刀山火海一样。四川没什么可怕的,我相信能够处理好,也相信百姓一定是可以讲道理的。”
对此去四川,李振心中知道肯定有困难,但没有表现出来。
ps:第三更,收工;
第十二卷 蜀中风云
第1351章 蜀中事
六月底的四川,也是酷暑难耐。
路上冒着腾腾热气,站在地上仿佛站在蒸笼里面。周围的树上啾啾蝉鸣,给炎热的夏天又增添了一丝烦躁。街上早已经没有了行人,大多数的人都在家里纳凉。
城外火车站,站着一队士兵。
这一队士兵各个都是精锐,眼中杀气腾腾,身上气势逼人。背着枪,抬头挺胸,那气势令人不敢鄙视。领头的是一个二十出头的人,穿着军装,带着军帽,看上去颇为年轻,但这名军官眉宇间尽显阳刚威严,给人一种成熟干练的感觉。
这个人不是别人,是负责西南安全的成都军区司令刘锦棠。
大军区司令,已经是封疆大吏。
刘锦棠得知了李振将抵达的消息,带着一个连的士兵提前来到车站准备迎接。虽然全国各地都在修建铁路,但至今为止还没有修建出广州直达成都的火车。李振从广州到四川,已经经过了几次转车,才辗转来到四川境内,得以乘坐火车朝成都赶来。
“司令,火车进站了。”
刘锦棠身边的警卫抬头望去,小声提醒,兴奋无比。
呜呜的鸣笛声传来,一辆火车风驰电掣般冲了过来,最后在站台停下。刘锦棠翘首以待,但心中却颇为忐忑。石达开在他控制的地方遇刺,虽然和他的关系并不大,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是他这个成都军区司令保护不力,以至于石达开受了重伤。
火车停下不久,李振、丁汝昌等人下了火车。
这一趟火车并非民用,是李振的专用列车。来四川非同小可,李振不会拿自己的安全开玩笑,一路都显得很谨慎。李振刚走下火车,刘锦棠就迈开步子大步迎了上去。刘锦棠的脸上有着兴奋,见到李振,抬手向李振行了一个军礼,朗声道:“大总统!”
李振回了一个军礼,和刘锦棠握手,道:“辛苦了!”
刘锦棠摇头,惭愧的说道:“副总理来四川开展工作,在我的辖区之内,我却没有保护好石副总理,是我的失职。”
李振轻轻摇头,问道:“石达开在哪里?”
刘锦棠干脆利落的回答道:“我担心石副总理的安危,所以直接把石副总理接到了军队中。现在,石副总理的一切都由军队的军医进行诊治。目前来看,石副总理的伤恢复得很好,已经没有大碍。医生说再有半个月时间,就能够完全恢复。”
“好,好,干得好!”
李振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人还在,一切都好说。
“走,去军营。”
李振大手一挥,吩咐道。
和成都的其他地方相比,李振相信军营;和四川的各级官员相比,李振更相信刘锦棠能保证他的安全。 石达开在成都遇刺,李振认为这不是一个小小的地主就敢捋虎须的。这个时代,或者是放在后世,依旧是官本位的时代,官员永远是特权阶层,是高高在上的。
这样的时代,若非后面有人,普通百姓绝不会和石达开死磕。
故此,李振认为里面又内情,很可能隐藏着极大的人物。所以,李振选择了在军营留宿。一行人抵达了军营后,刘锦棠说道:“大总统从广州来成都,一路转车,中途非常辛苦,舟车劳顿,我已经准备好了接风的酒宴,给您接风洗尘。”
李振拒绝道:“不用了,石副总理在哪里?带我去见石副总理。”
刘锦棠点头同意,说道:“好,我这就带路。”
他转身吩咐了一声,让人撤掉了接风宴。从眼下的情况来看,为李振接风洗尘肯定是不可能的,而且石达开重伤,李振没有闲情逸致吃喝玩乐。
刘锦棠带路抵达,来到了石达开的房间外。
刘锦棠走上去,敲响了门。
“进来!”
屋子中,传来了石达开的声音,却略显中气不足。
刘锦棠推门而入,李振紧随其后进入。
石达开抬起头,瞬间愣在原地。他以为是普通的士兵来通传消息,但没想到是刘锦棠来了,更没有想到的是李振站在了刘锦棠的后面。在此之前,刘锦棠没有把李振要来的消息告诉石达开,所以石达开看到了李振后非常惊讶。
石达开噌的站起身,然后赶忙迎接。只是他走得急了,一下牵扯到身上的伤口,以至于眉头蹙起,脸上浮现出若有若无的痛苦。李振察言观色,连忙寄走两步,握住石达开的手,说道:“副总理,这段时间辛苦了。坐,快坐下。”
这些年,石达开一直致力于发展国民经济,为国家作出巨大贡献。
对这样的人,李振是相当尊敬的。
石达开官职比李振小一些,但是论两人的关系,石达开是李振的战友,是和李振在一个战壕里面奋斗的兄弟;论年龄,石达开是李振的长辈,当得起李振的钦佩。
石达开坐下后,问道:“大总统,您怎么来了?”
李振说道:“你成了这样,我能不来嘛!”
石达开轻叹了口气,说道:“是我的工作没有做好,导致大总统兼顾工业发展的时候,还得来照顾我这边的事情。惭愧!”
他低着头,心中很难受。
李振严肃的说道:“老石啊,这是哪里的话,你已经做得非常好,而且我是支持你下乡调查的。若是什么都不知道,怎么能得到最符合情况的数据呢?”
“只是我得说你两句,下去调查得注意自己的安全,必须把警卫带在身边。你是国家的副总理,身上的担子很重,肩负着无数百姓的未来。若是你出了个三长两短,百姓怎么办呢?并且,我们这些老战友也心痛啊!”
李振神情诚恳而真挚,语重心长的说道:“老石啊,工作应该努力去做,但一定要把自己保护好。身体是工作的本钱,没有一个好的身体,怎么去工作呢?”
“是,我明白的。”
石达开连连点头,眼眶湿润了。
想当年,他在太平天国的时候,患病受伤别说得到洪秀全的安慰,还要遭到洪秀全、杨秀清等人的猜忌。他归顺了李振之后,才能够尽展所长。
士为知己者死!
ps:第一更;
第1352章 成都的情况
李振和石达开一番交流后,好一会儿,石达开的心情才平静了下来。
石达开回归正题,问道:“大总统来成都打算呆几天?”
李振微微一笑,说道:“长住!”
“啊~~”
石达开惊呼一声,脸上满是错愕,失声说道:“大总统来了成都,那么广州工业上的事情呢?即使广州的工业上了正轨,那么全国的工业呢?到时候,大总统既要兼顾人口、农业、交通的总调度,还得专注农业和工业的事情,肯定是分身乏术,难以顾及。”
李振轻笑,说道:“人口和交通进展顺利,工业有胡林翼顶着,我的事情并不多。来四川这边,还可以给你一些帮助。”
石达开坚决的摇头,严肃而认真的说道:“请大总统放心,我的身体再养几天就能痊愈,到时候,我会把农业的事情处理完。四川因为地处偏远,即使是天府之国,但也是一个较为困难的地方,处理好四川的情况,其余的各省就容易多了。”
李振坚定的说道:“别和我说几天时间就可以痊愈,先前刘锦棠说了,你的伤至少还要再养半个月以上才能复原。在接下来的半个月时间,你都甭出去,好好养伤。”
石达开瞪了眼刘锦棠,然后笑道:”“大总统,我没事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