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破敌
作者:
紫钗恨 更新:2023-05-26 19:12 字数:4187
二八零毫米口径的重型榴弹炮,原本是烈风国内的海防要塞防御重炮,笨重已极,自重五万磅,发射四百磅的重型炮弹,换句话来,这种火炮没有任何的机动能力。
在向沧州进攻之时,烈风国内已经有人主张利用这种重炮参加沧州攻略战,但是这种火炮不能随便移动,从本土东京湾的海岸要塞拆运到旅顺口,然后再安装在重新修筑的水泥底座上,费时极久。
因此爱水三郎便以二八零重榴弹炮炮身过于沉重,费时太久予以拒绝,强行从东京附近的海防要塞拆下六门二八零重型榴弹炮,并于第一次总攻结束后一天运到沧州,调给十一军使用。
十一军只愿以先修筑一门火炮底座进行六发试射,但是效果是出乎意料的良好,命中率颇高,对工事的破坏力良好,即使是柳军精心修筑的半永备工事也无法承受这种轰击,永备工事也只能承受数发炮弹轰击。
在这种情况下,大本营紧急搜刮烈风本土的二八零重型榴弹炮送往前线,但是对于烈风军来说,这种四百磅的大炮弹数量实在奇缺,爱水三郎急电:“皇国兴废在此一役,请动用各要塞的警备炮弹!此外预计第二次攻击中,每门炮将增加增加炮弹三百发,请给予补充!”
华北军和南满军对此都是束手无策,仁孝天皇只能命令减少本土各要塞二八零炮弹的诸弹,并命令各兵工厂加班加点予以赶制。
而今天就是烈风军在战场第一次大规模使用这种火炮,这种其时陆上最大火炮发射之后便会发出一种类似火车呼啸一般的声音,不但给人带来恐怖的精神震动,破坏力也是达到惊人的地步,烈风人将这种火炮称为“火车弹”。
当日,烈风军集中火炮发射了六万发炮弹,其中包括二八零重炮弹四百发之多,仅仅在“柳毅堡垒”就落弹千余发,个别前沿阵地掩体、堑壕、胸墙、拒马等一切工事尽数被摧毁,后方联络也在弹雨中被切断,柳军官兵回忆道:“敌人的火车弹着实厉害,只见巨大的烟柱带着漫天沙石象一颗大树那样一般突然升起,每隔数分钟就有这种恐怖的大树升起,接着我们就可以听到可惜的吼声……但是我们仍然坚守在上面!”
烈风军的进攻吸取了上一次总攻的教训,除了进行猛烈的炮火准备之外,步兵在工兵掩护下也积极进行土木作业,坑道以每日夜五米的速度朝着柳军工事接应,双方的近敌工事相距不过几十米。
烈风人的炮击一直持续了六个小时之久,下午十八时,烈风军终于发起了突击,他们的步兵在炮兵掩护之下,一跃而出冲向了烟雾笼罩中的柳军工事。
但是烈风人却诧异地发现柳军仍然坚守在上面,先是潜伏已久的柳军炮兵以榴弹打乱了烈风人的战斗队形,四飞的弹丸打得烈风人叫天喊地,接着子弹雨点般地射杀过来,烈风军的第一波冲击很快被打退,而第二波开始不久,柳军就用精心准备好的巨石、滚石把烈风军打了下去。
在柳军的猛烈火力之下只见阵地之前烈风军尸横遍野,残兵慌张逃窜,即便是反复冲锋也不能有所进展,往往连一寸阵地都没拿下来。
十一师团所属二十二联队的第二大队冲进了“卫平堡垒”之前,用配属工兵小队的火药炸开胸墙,乘着守军一度陷入混乱的机会冲入了堡垒内部,一度占领了堡垒一角,但是堡垒内的守军在指挥官战死的情况,由一名上尉主动指挥,全部怒吼着涌了进来,烈风人还没开始护大占领区,已经在雪亮的刺刀前被全歼,几个小队的烈风军企图从后面侧翼出击,结果消灭在密集的枪林弹雨之间。
一零一师团的命运更为悲掺,他们面对着高沟深壕精心组织了工兵第一零一联队及配属的独立工兵两个中队准备强行架桥通过,结果当部队冲到火雨之前准备强行架桥的时候,这发现壕宽达十二米,所携带的桥梁太短根本无法架设,整个师团进退两难暴露无遗,在遭到密集的火炮轰击之下死伤累累。
最激烈的战斗发生在“天山炮台”前方的“六十六号堡垒”,烈风军一个大队沿着工兵事先用爆破手段开辟 的通路先从正面发起冲锋,接着两个步兵中队也从侧面发起急袭,柳军胡博师第二团在山上顽强抵抗,在云纵中尉的带领下发起多次反击,但烈风人的兵力越来越多,最后阵地包括伤员在内只有二十多人,而烈风人冲上阵地的部队达到了二个大队以上。
在这关健时候,丁宁亲自增派的五个步兵连赶到,双方在阵上好一顿厮杀,硬生生将烈风军两个大队赶到野地上承受炮火的急袭。
但是烈风军再度发起冲锋,却承受了密集炮火杀伤,付出巨大伤亡,一个小时,烈风人再冲猛攻,步兵强行通过外壕冲入阵地,守军当即集中炮火封锁突破口,继而打击后继梯队,制止烈向纵深发展,同时趁突进来的烈风军立足未稳,后续梯队尚未抵达,以两个步兵连发起反冲击,才夺回了前沿阵地。
左翼小山头的战斗同样掺烈,守军在烈风军恐怖的炮火准备下伤亡极大,但是烈风军冲上来的时候,守军集结全部兵员发起刺刀冲锋,并在援军一个步兵连的支援才把烈风军赶了下去,但是烈风军很快调集两个重炮群发起火力突击,表面阵地几乎被全数摧毁,接着烈风军借着炮火掩护一举攻到山顶,经过血腥的肉搏终于攻占,但是没等他们庆贺,柳军就集中炮火进行轰击,烈火军密集的队形伤亡颇大。
占领小山头之后,烈风军再次猛攻六十六号堡垒,堡垒上的几个步兵连竟然承受烈风军一整个旅团的进攻,丁宁虽然再次增派了五个步兵连,再次遭到烈风军密集无比的炮火轰击,援军受狙,守军在连番恶战之后,六十六号堡垒只剩下官兵二十余名,在得到丁宁的旗语指示之后,被迫后撤。
烈风军攻占的另一个目标是“陈山堡垒”,烈风军在第二天攻占了这个堡垒,但是迅即被柳军夺回,第一师团亲自操刀督战,激战半日总算再次攻占。
在攻占数个要点之后,烈风军再次转攻天山要塞,两个步兵大队先发起冲锋,当即击退,接着烈风军在天山炮台的山脚下集结了步兵三个大队。
经过烈风人的精心计算,这是柳军的一个射击死角区,准备乘着夜色向天山要塞进行决定性冲锋,一举攻占天山炮台。
但是蒙定国极为奸滑,提前发现了烈风人的企图,当即从侧翼抽调两个炮兵营,经过伪装机动之后,悄然进入了炮兵预备阵地。
烈风军预定二十一时发起决定性冲锋,结果下午五时,蒙军国亲自指挥炮击,共计发弹六十一发,全部命中目标,步兵一零一师团的三个大队几乎倒在血泊之中。
步兵一零一师团损失原本就非常掺重无比,这一次炮击又把拼凑出来的三个步兵大队几乎全部歼灭,伊东师团长当即请求爱水三郎:“司令官,请断然下令中止进攻吧!”
攻击三日,十一军伤虽然攻占了几个要点,但部队已经伤亡了一万一千人,爱水三郎觉得部队伤亡过大急需补充,炮弹虽有诸备,但是也无法支撑这种强度的炮战。
虽然千望神度中佐一度要求再发起一次决死冲锋,但经过苦思之后,爱水三郎终于下令:“全线停止第二次总攻!”
烈风军转入进入近迫作业,进行大规模的坑道作战,柳军这一次战斗虽然只伤亡了三千二百多人,但阵地受损严重,弹药消耗极大,除了命令各厂加点加班之外,目前已经只能从战略诸备抽调出部分弹药。
而双方在地下的争斗更为血腥,双方都组织坑道与反坑道作业,一零一师团好容易炸开一条坑道,结果柳军中有许多鲁南煤矿工人出身的人物,特长于坑道与反坑道作战,一听到工兵的作业声后,立即引爆了早布置好的炸药,把一零一师团苦心挖掘的坑道炸毁。
而烈风军是下了血本,从本土以运送了十二门二八零榴弹炮,加上现有的六门,总数达到了十八门之多,同时运用缴获的奉天兵工厂全力开工和战略诸备,给第十一军充足了四个会战份的弹药。
与此同时,烈风人鉴于四单位制师团指挥不便,在战地将一部分师团改编为三单位制师团,不再设有旅团编制,而是由师团下辖的“步兵团长”辖三个步兵联队,这个“步兵团长”的职责与当年柳镜晓担任过的“步兵指挥官”相近。
在这种情况,当即扩充了一批二字头的师团,同时特设师团也完全编成,虽然后期的特设师团只能以三单位制编成,同时增加一批三字头的警卫师团,这些警卫师团的编成一般没有大编制的炮兵和骑兵部队。
烈风人在短短的一个月,竟将步兵师团的数目扩充到四十个以上,当然单个师团的兵力已经大幅下降,只是烈风人可以骄傲地宣称:“我们的百万皇军是世界上最强的军队!”
多亏了阿尔比昂、卡佩几乎在同时提供了一批军事贷款,而这些军械、弹药主要是通过迦太基的中立商船队运送-虽然现在迦太基也向柳镜晓运送军事物资。
两批船队的总数达到二十艘大型商船,再加上整个烈风军事工业进行疯狂的扩张,产量达到战前的十倍之多,而新师团的装备也比常备师团、特设师团要弱得多,才勉强筹齐了装备,
只是烈风人已经在着手扩张下一批的师团,这种师团完全是准备用于在后方占领区作战的,甚至没有步兵联队的建制,而是由下辖的旅团直属四个大队,全师团也就是一万出头。
而柳镜晓在沧州作战,而是依靠他统领的七省联军,除此之外,只有台湾萧迪吉象征性出动了少量兵力,在平汉路上陆子云的“河北义勇联军总指挥部”有将近五万刚刚改编完成的杂系部队,正和保定的烈风军苦战不已。
虽然说陆子云的部队士气不坏,但是训练很一般,装备也一般,陆子云还特地向柳镜晓要求增派部队,特别是烈风军向保定派出了新编的三十二师团之后,陆子云的压力一下就大了起来。
他手底的部队,能完全掌握地住也只有一万多人和柳镜晓派出的两个步兵营,除此之外各路杂牌虽然经过改编之后,愿意服从他陆子云的命令,但往往是调不动,为此陆子云特别向柳镜晓要求向平汉路增调步兵四个营,炮兵一个营,同时要求补充军官一百名。
沧州苦战,柳军损伤也很重,虽然能就地征补部分军资兵员,但还是依赖于后方补给,特别是伴随着战争的发展,各省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到现在为止,七省已经累计出兵二十四万,随军人员六万,但此一数字尚远远不能满足部队之需要,许多部队都有不小的缺员。
因此陆子云索要这个四个步兵营又一个炮兵营,看来不多,可以实际却是让柳镜晓心痛不已。
柳镜晓一个步兵营一般在五百人以上,炮兵营亦在三百人左右,这就是一千八百名官兵,加上军官就是两千名,足够补充一个师的缺员了。
但是限于平汉路的重要位置,柳镜晓最后还是大大方方给了六个步兵营,两个独立炮兵营,此外还有经过紧急集训的连排军官二百名。
这些步兵营都是八百人的大营,加上柳镜晓把平汉路全权委托给了陆子云,陆子云的腰杆一下子就壮了起来,当即将各路义军重新进行改编以加强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