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有个条件
作者:
百里砂 更新:2023-05-27 11:05 字数:2372
但不管怎么说,李珩终于退场了,木子教,估计以后也溅不起啥浪花来了。
一干查清身份的木子教反贼,人头示众,包括那一日造成跳弹的石碑,都成了众人观摩之地,第一批围观的人把那一幕说的绘声绘色,好似他们亲眼所见。
明延帝写信叫她赶紧回去,但晏时玥却想在这儿多待一阵子,盖一个大书院。
南北分榜的时候,她就在想这个问题了,如今倒正是时候。
也不用去府城,就在这儿就刚刚好,清静有清静的好处。
她出银子,挑一个山明水秀的地方,不惜银钱,多多的买书,先建出一个不逊于国子监和太学的藏书楼,然后招募各地的名士大儒前来授课。
她亲自跑,跑了好几天,才挑定了一座山,整座山买了下来,盖出来,足可容纳两千多人。
沈潜他们都劝她不必做这么大,但她全都拒绝了。
不但要大,还要好,环境要好,有山有水有绿植,学子住的号舍,设施也是一流的,冬暖夏凉,虽也是四人一间,却巧妙的用折形角度隔开,有了可以各自苦读,互不打扰的小空间。
学子待遇好,先生的待遇更好。
除了书院之外,转圈还盖了一圈二进、三进、四进的小宅子,预备着授课的大儒们拖家带口的来,可以阖家住在里头。
也是巧了,她这边才刚有了初步的想法,就有一个老熟人找上门来。
正是当初给霍祈旌盖房子的姑苏生,他带着益发壮大的程家班,主动找上门来,帮忙设计,还声称不要工钱。
当然了,工钱她还是要给的,图纸通过之后,很快就召集起了一些人帮忙盖,玥工坊也空出人手,打造一应所需。
同时,招募大儒的召贤书,也由晏时嵘起草,然后通过雁报下发,传达天下。
太子收到信儿,过来找许问渠时,许问渠正在奋笔疾书。
他们刚从南方回来,就碰上了晏时嵘这档子事,等处理完了,晏时玥又要盖书院。
他们这一趟,倒真是认识了几个南方的大儒,可是,他们对此都不怎么看好。
毕竟,这些大儒早就在南方扎根,并不愿意轻易挪地方,再说了,有名有姓的大儒,都自重身份,重名声,要是单请一位一家还好,偏偏她想做的,是国子监那样的大书院,也就是说,每位先生都是“之一”,就更没人想去了。
许问渠此刻,正在给他认识的那几位写信。
太子问他:“玥儿找你了?”
“没有,”许问渠道:“但这个想法,玥儿很久之前同我说过。”
太子还真不知道她有什么想法:“不是一个书院么?”
“不是,”许问渠写信说话两不误:“她想要的,是一个‘学校’。”
此事本非一时之功,晏时玥也不着急。
秦州算是她的地盘儿,她待的也自在,还回了聚宝村几回,看了看乔桑榆和玥坊。
聚宝村做为福娘娘出身之地,无限风光,四里八乡的人都想往这儿嫁,沾点福气,村里比她走时热闹了许多,老族长也是越活越年轻了。
唐秀的爹娘也来见了一趟,听说闺女至今没嫁人,倒也没二话,只说全由殿下做主。
倒是唐四叔那边……听说他的秘方在她走后不到三个月,就叫唐三叔骗走了,如今唐三叔被人请走,就在镇上一家酒坊,跟这边的福寿酒打擂台,兄弟俩已经彻底闹翻了。
晏时玥也没打算帮忙。
这人啊,自己不立起来,她帮一时,也帮不了一世。
估计夏余晖也是这个想法,所以没有干涉。
但是她这个皇公主也不是当假的,她才去见了一回唐四叔,唐三叔那边,就来赔情道歉了,据说跪在门口磕头,痛哭流涕。
唐四叔也只道以后不许他们再卖福寿酒,没有收他们的银子。
这些事情,如今叫她看,真的是小的不行,连当八卦听都觉得没意思了。
隔了几日,有人递了帖子过来,是一位颇有名气的大儒朱仲元。
据说这人是同进士出身,却未通过朝考,然后就当场“大笑而去”,没有做官,据说才高八斗,弟子众多,被称为民间状元。
晏时玥不通文章好坏,反正他的文章她是看不懂的。
不过据夏余晖说,还是不错的。
而且这个人还挺有脾气的,她怎么说也是堂堂皇公主,可他递的帖子,并不是请求拜见,反而是“我某年某月某时在某处”。意思是让她上门拜访。
怎么说也是事情刚开始,再说他都自己来了龙门县了,晏时玥还是愿意容忍这些文人的怪脾气的,不管怎么说,礼贤下士的姿态得有,不是么?
于是她就带着夏余晖去拜见了。
朱仲元是个微胖的小老头,带着弟子迎出门来,态度谦和,落座之后,他便道:“老夫还当殿下会带那位许六元来。”
晏时玥道:“许先生御前侍读,不在此处。这位夏先生,也是举子,只是因遇到意外,所以才没有参加之后的考试。”
朱仲元看了夏余晖一眼,微笑道:“失之毫厘,便如千里。”
啥意思?是说他没考会试就不厉害么?那你殿试过了朝考没过,也是失之毫厘吧?
晏时玥没弄明白他的意思,也没开口。
然后朱仲元与夏余晖引经据典的聊了一阵儿,晏时玥好多都听不懂。
只是听他屡屡的道:“北方学子多志大才疏,诸处私塾亦是良莠不齐,一入考场,难免贻笑大方……”
说头一遍的时候,晏时玥还没插话,但再说了两遍,她就忍不住了,道:“朱先生自己不也是北方人么?为何如此看不起北方学子?”
朱仲元顿了顿。然后他才道:“听闻南北分榜,是殿下提出来的?”
晏时玥道:“是的。”
朱仲元微笑。
就是那种大人看到不懂事的小孩子,露出的宽容的微笑:“此举不妥。科举乃优胜劣汰之事,若只求皆大欢喜,岂非背离了初衷?”
晏时玥只道:“此事虽然是我提出,但也是朝议通过,才下了旨的。”
朱仲元连连摇头,却不再说。然后他又道:“老夫听闻殿下要建书院,愿献绵薄之力。”
晏时玥道:“久仰朱先生大名,若先生愿来,我们自然是欢迎之至。”
朱仲元矜持微笑,一边又道:“只是,老夫有个条件。”
“什么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