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烽烟起
作者:莫问江湖      更新:2023-04-14 20:48      字数:2874
  北邙山,一名书生独自一人行于其间,呼啸春风涌起,隐隐传来书生的吟诵声音:“山河破碎人伶仃,烽火三月望西京。烟尘乱起尸遍野,胡马驰奔入北庭。万里孤城悬一叶,铁甲金戈白发兵。塞外长云垂天际,忠魂埋骨在汗青。”
  这首诗是书生所作。说的是数百年前的中原王朝鼎盛时,所辖疆土可达如今的金帐汗国境内,最远处的西域都护府距离如今金帐汗国的金帐王庭不足百里之遥。只是随着王朝内乱,大量边军被调往中原平叛,西域、草原等地被金帐汗国侵占,后此地与中原渐而音信不通,使得中原皆认为西域全境已经尽数落入金帐王庭之手。
  殊不知,彼时的西域都护府大都护仍旧率领数万兵卒坚守城中,在之后的数十年中,一次次击退金帐铁骑的进攻。没有援兵,甚至连中原朝廷更换年号都不得而知,仍旧沿用旧时年号铸钱。城破时,满城将士已经尽皆白发,净是苍苍老人,最终全数殉国而死。
  “万里一孤城,尽是白发兵。”书生在曾经的长生宫旧址上方停驻脚步,叹道:“可敬、可怜、可悲、可叹,。”
  如今的天下大势,比之当年还要不如,大魏太祖皇帝立国,仅是将金帐汗国驱逐出中原,当年武德皇帝中兴一时,也只是收复凉州和秦州,距离收复曾经的西域全境,不知差了多少,甚至如今的辽东边境,还时时受金帐骑军的侵扰,使得朝廷不得不将整个帝国最为精锐的铁骑置于此地,从而使得外重内轻,青阳教这才有了转战各地的空间。若是没有金帐汗国的威胁,放任辽东铁骑南下,顷刻之间,便可荡平各地的青阳教叛军,甚至一气攻至西北三州之地也不是不能。
  说起辽东铁骑,有相当一部分人马是当年秦襄收复秦州和凉州时的旧部,所以赵政才会大力邀请秦襄前往辽东。赵政所谋甚大,有人推测,他想要与金帐汗国主动开战一次,彻底打退金帐汗国,正所谓“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只要此战大胜,让金帐汗国伤筋动骨,不敢再贸然启衅,他便可腾出手来率军南下,到时候清君侧也好,平天下也罢,都大有可为。
  当然,朝廷为了防备辽东总督一家独大的情况,还是特意安插了一个幽燕总督,可是辽东总督与西北最大的不同在于,辽东三州是可以自给自足的,不像西北是一片荒漠戈壁,尤其是出了凉州之后,人烟罕至,大军开拔必须要粮食补给,只要掐断了粮草,便等同是扼住了大军的咽喉。如今的辽东,经过赵政的数年经营,已然开垦出数万亩荒地,在这种情况下,朝廷想要拿捏辽东,很难。若是赵政一意南下,仅凭一个幽燕总督,挡不了多久。再加上以秦家、补天宗为首的辽东豪强,与赵政关系紧密,更让赵政在事实上已经可以做到听调不听宣,俨然一地藩王。
  晋王曾经提议让赵政进京,加太保衔,并重设废置多年的大都督一职,由赵政出任大都督,统领大都督府,都督中外诸军事。大都督是为正一品,位在左都督之上,与内阁首辅并列。同时还让赵政兼领兵部尚书一职,亦可参与内阁政事。不过被赵政婉拒。
  后来晋王又提议赵政进京一事,仍是加太保衔,再加封辽国公,由赵政出任内阁首辅,兼管吏部、兵部,遥领辽东总督一职,当今内阁首辅孙松禅也已经默许,但赵政仍是婉拒。
  晋王开出的筹码不可谓不大,就差异姓封王了。不过赵政看得很明白,大都督也好,内阁首辅也罢,就算是外姓封王,在如今的情势之下都是虚的,真正实的是手中兵权,若没有兵权,登阁拜相、封公称王也不过是一个空名而已,身在帝京城中,性命操于旁人之手,说被拿下也就被拿下了。手中握着兵权,总比握着一堆空名头要好。
  帝党之所以能与后党抗衡而不倒,赵政起到的作用极大,可谓定海神针。甚至因为赵政的缘故,海外婆娑州和凤鳞州的使者朝贡时,都将皇帝位列于太后之前。
  想到这儿,书生又想起一件趣事,除了金帐汗国这个北方老邻居之外,海外的婆娑州和凤鳞州也与中原大势息息相关,只是此二州远没有金帐汗国那般势大,更多时候,二州只是中原朝廷的附庸。又因为二州关系不和的缘故,婆娑州就有了一句名言:“天朝父母也,我与凤鳞州同是外国也,如子也。以言其父母之于子,则我国孝子也,凤鳞州贼子也。”
  书生漫无目的走在荒地中,这儿曾经是一座村子,不过现在已经看不出半点痕迹,脚下的那座大墓,也在一次正邪交锋中彻底毁去,不过他对这些都不怎么在意。
  有些人的眼界太窄,格局太小,总是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看不见偌大一个天下。这座长生宫也好,甚至是整座北邙山也罢,对于那些在江湖泥泞里打滚的人还有些用处,可以从中得一些所谓的机缘奇遇,可对于他这般境界之人来说,那都是没什么意思的东西,他所求物事唯有两样,一样是抱负,一样是长生。
  其实认真说起来,古今帝王所求,也不外乎这两样东西。
  书生在此伫立片刻之后,有一道袅袅白烟升起,待到白烟散去,出现一个老人,披散白发,半张脸孔已经化作白骨,正是在北邙山一战中受创不浅的皂阁宗宗主藏老人。
  饶是藏老人这等桀骜之人,面对这书生也放低了姿态,轻声道:“地师。”
  世间高人常有多种面孔,藏老人便有身材高大的白发老人和身材矮小的驼背老人两种形象,而眼前这名书生便是地师徐无鬼的众多面貌之一,常用来行走世间,并非真正本相。
  书生收回神思,笑了笑,道:“藏宗主,近来身体调养得如何了?”
  藏老人道:“有劳地师挂念,一切尚好,只是折损了两尊身外化身,想要重新炼制,却是还要多费一番工夫。”
  书生道:“你这‘三炼化身’之法,与我修炼的‘三尸元神’同出一脉,我素有所知,其实花费工夫还在其次,关键是缺少适合的躯壳,而长生宫被毁,其中所养尸体也被毁去大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你这身外化身就迟迟不能复原。”
  藏老人深深望了书生一眼:“地师明鉴。”
  书生轻轻笑道:“我在阴阳宗中有两具上好的躯壳,乃是佛门高僧圆寂之后所留的法身,不知藏宗主有没有兴趣?”
  藏老人皱起眉头,没有立刻给出答复。
  因为他深知这位地气宗师从不做亏本的买卖,世人皆知阴阳宗一手扶起了皂阁宗,却不知皂阁宗为此付出了何等代价。
  昆仑是万山之祖,天下三大龙脉都起源于昆仑。依据山川河流的走势和潜藏的龙脉大势,从西到东,将龙脉蜿蜒的地势视为风水地脉,分为三势,称为三龙,分别是:大江以南为南龙,大江、长河之间为中龙,长河以北为北龙。
  北龙的山势巍峨雄壮,出昆仑山向东,南山、中岳绵延纵横,众山环拥相抱,形成一系列进龙、福龙佳地。山侧之西水入龙门西河,山侧之东水入幽州东流至海。北邙山就是南山余脉,故而风水极佳,引得历代帝王将相在此修筑陵寝。
  每条龙脉,从西往东,从昆仑到东海,按照远近大小,分远祖山、老祖山、少祖山,依次由老到嫩。按照道理而言,北邙山位于南山余脉,还算不上老祖山,应该是少祖山。不过因为龙脉演变的缘故,越是靠近西方昆仑,靠西而诞的王朝越是无法应时而生。地师徐无鬼为了给西北大周谋划气运一事,以莫测神机偷梁换柱,将北邙山的生气转嫁至秦州境内的一座老祖山,使北邙山从少祖山变为老祖山。
  北邙山乃是皂阁宗的山门所在,此举遗祸甚深,藏老人又岂能不知,只是无可奈何,顾不得以后,只能先顾眼前。
  过了许久,藏老人才缓缓开口道:“不知地师有什么吩咐?”
  书生同样没有立刻答复,而是问道:“你觉得‘圣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