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女炮灰[快穿] 第818节
作者:二月落雪      更新:2023-11-13 15:43      字数:3937
  萧遥思考此事,在殿试那天,终于做了决定,那就是加大办报刊的力度,让更多的读书人为报刊撰文或者校稿。
  一来,可以给读书人多一条出路,二来,可以加强思想控制,第三,还能让朝廷下达的政令能通过多渠道为民间所了解,减少官员仗着消息不对等而谋私,最后,能更多地听到来自民间的声音。
  只是办这个报刊,各方面需要考虑的时很多。
  萧遥自己懒得多想,打算殿试结束之后直接召集百官商议。
  百官对萧遥一出一出的想法已经免疫了,也懒得再争论,商量了一下可行性之后,便开始群策群力,努力完善萧遥这计划。
  房止善还未养好伤,便回到官场中。
  据说,为了避免再被行刺,他出门时带齐了护卫,还特意备了两辆马车迷惑人。
  萧遥巡视百官时,见到了房止善。
  他还是过去那副出尘的样子,待谁都客客气气,举止优雅,为人温和,充分体现了什么叫做贵公子。
  想到就这样一个人,言笑晏晏地对自己下了剧毒,她便是什么也不怕,也忍不住不寒而栗。
  房止善远远就看到了萧遥,见她比过去瘦了一些,脸蛋儿也不像过去那般红润,隐隐带着苍白,虽然眸子里还是满满的刚毅,但多了几分叫人心疼的味道。
  他下意识就走了过去,躬身对萧遥行礼:“参见皇上——”
  萧遥点点头:“爱卿免礼。”又简单问了他的身体,叮嘱几句,便打算摆驾。
  房止善抬眸看向她,面目关心:“皇上看起来龙体微恙,还请皇上以保重龙体为上,多多休息。”
  萧遥看出房止善眸子里不掺假的关心,心里有点好奇。
  房止善对他下毒,却又摆出如此关心的模样,这是个什么可怕的人?
  她含笑点头:“朕会的。”
  旋即摆驾回宫。
  房止善看着萧遥在宫人太监与侍卫的簇拥下离去,眸色幽深。
  明明一切都按他的计划走,为何他却……
  或许是,身体不适的她与从前充满生命力的她太不一样了,让他十分不习惯。
  萧遥秘密出城,见农田一片绿油油,麦苗涨势都不错,不时有农户在侍弄田地,觉得这将是一个丰收年。
  她下车,带上幂帘询问一位满脸沟壑的农户。
  农户摇摇头:“这与往年一般,哪里就丰收了?不过,比起年景不好那些年份,倒也过得去。”说着脸上露出满足的神色。
  萧遥默然,回宫之后想了想,就命人传令给南方的李大人,让他在暹罗一带国家要一些稻谷的种子回来。
  花草果树可以嫁接,得到更好的品种,水稻应该也可以罢?
  粮食的问题,永远是立国的根本。
  到了七月份时,萧遥得到了各地传来的好消息。
  那便是,各县城的牢房,由于启用了犯人干活的模式,做了不少纺织品出卖,虽然价格低廉,但也赚了好一些,增加了财政收入。
  而伴随着这些折子的,则是过去半年赚到的钱。
  户部尚书得知各地都有额外的银子交上来,很是吃惊——这还是头一次没有名目却主动往京城运送银子的呢!
  他了解了一下,心情大是畅快,马上在朝堂上提出,请萧遥对这些官员进行嘉奖。
  萧遥收到了这些折子,心情也很愉快,听了户部尚书的建议,颔首道:“的确值得嘉奖,但还得看之后做得如何。至于银子,你收起来,再往地方拨款罢。”
  刑部尚书笑着站出来夸萧遥:
  “不得不说,皇上此举着实英明神武。不仅各地方增加了财政收入,便是刑部,也增加了收入。犯人们做出来的纺织品,质量并不差,卖的价格不高,故很是畅销,这半年多来,也存了一些银子。”
  过去,只有罪大恶极的流防之人才需要为朝廷干活,但都是体力活,看不见创造的价值。而普通的犯人,在监狱里,每日都要吃饭,全是朝廷掏银子——现在,终于轮到他们为朝廷赚银子了。
  萧遥含笑说道:“此举也有弊端,会影响所做纺织品的市场价格,须密切注意。”
  海量的纺织品投入市场,价格本来就受影响,再因为价格低,影响会更低。
  户部尚书笑道:“这倒不是什么问题,因为购买官府出品的纺织品的,都是往各边地的行商,他们卖给的客户是周边一些小国,对萧国几乎没什么影响。”
  萧遥点头:“这也是个好办法,不过还是需要时刻注意。”
  户部尚书点头应是。
  房止善一直知道萧遥让犯人干活这个提议的,但是没想到见效如此明显,得了消息,怔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叹道:“皇上的确有治国之能。”
  可惜了那样一个女子。
  他身边的幕僚点头附和,嘴唇动了动,却没有说话。
  他想说的是,幸好皇上命不长,不然以她这才能,没准真的能坐稳了这江山,得到数不尽的拥戴。
  不过,也不知怎么回事,公子最近特别不爱听这样的话。
  他想到前刑部侍郎,觉得或许是公子更小心谨慎吧。
  萧遥感觉到自己能用的人严重不足,因此提拔了杜公子与郑公子几个,点他们离京,到地方去历练。
  这样一来,杜公子与郑公子几个便十分打眼——比他们入仕更早的安公子那一批贵公子,都还没有挪过呢,他们这些书生,居然就升了,这也太不公平了吧?
  安公子等贵公子都觉得自己被看扁了,日常做事便更主动了。
  萧遥没料到有这个效果,得知了消息笑了笑,他们若知道奋发,倒是好事一桩。
  没多久,陈国公家的陈公子办了一件漂亮事,受到上司的嘉奖,又有家里人使力,升了庶吉士。
  之后,这些贵公子们一个个都办了实事,得了嘉奖,也升了庶吉士。
  因为都是低阶职位,萧遥略微看了看,并不过问。
  安公子回到家中,被自己父亲叫了过去。
  安国公道:“我让幕僚给你整理了一份经史子集,届时你拿回去,也做个庶吉士。”
  安公子皱起眉头:“爹,他们都这么干,本来就跌份,你怎么还让我跟他们一般弄虚作假?”
  安国公恨铁不成钢:“怎么叫弄虚作假了?这里头可是大有文章的。”
  安公子不以为然:“不就是仗着家世升官么,能有什么文章?”
  安国公瞪了安公子一眼,说道:
  “蠢货,你忘了皇上正当韶华之年么?她也到选皇夫的年龄了,一旦出了孝期,百官自会上折子催皇上大婚。如今人人都争先恐后往皇上身边挤,培养感情,你竟然还反应不过来,平时的机灵劲儿哪里去了?”
  安公子一听到选“皇夫”,一下子怔住了。
  之后,脸色忽白忽红,变了数变。
  得知她选皇夫,他心中高兴,因为这是他的机会。
  可是想到要用那样的手段到她身边去,他又觉得自己太没用,没资格站在她身边,做她的皇夫。
  安国公看到儿子出神,再也忍不住,一巴掌拍了过去:“想什么呢,我把册子给你,你回头好好诵读,争取倒背如流,届时我再出一把力,让你做庶吉士。”
  安公子捏着被塞到手中的册子,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他自然想到她身边去的,她的身体越发不好了,他一直很担心,恨不得黏在她身边,好好照顾她。
  可是,用这样的方法,想想也觉得是亵渎啊。
  安公子回去之后,认真思考,最终还是找到安国公:“爹,我不愿造假,这册子我不要了。回头你给我请几个师父讲解诸子百家与经史子集,我精通一项,便做得庶吉士了。”
  那样,靠着自己的努力,好歹不会亵渎了那么美好的皇上。
  安国公知道儿子性子倔,又想到他既愿意进宫做庶吉士便罢,学什么倒不用管太紧,当即就同意了。
  萧遥见贵公子们纷纷升职,做了庶吉士,也没有多想,只以为是因为自己升了杜公子与郑公子几人的官,才让这些人不甘落后的。
  等看到安公子升了,就连房止善也升了,也不由得咋舌。
  她以为,只有一些人会被刺激,没料到安公子与房止善竟也饱受刺激。
  本来,房止善这样的狠毒之人,她是不愿意放入宫中的,但想到这样的危险分子放在眼皮底下,倒安心许多,且又没有理由撵了他,便留他做庶吉士。
  庶吉士为皇帝讲解经史子集,间或起草诏书等,相当于皇帝的秘书团。
  这样一些人,几乎经常在皇帝身边晃。
  太皇太后与太妃们都是过来人,马上明白了京中重臣的想法,还没来得及开心,想到萧遥身中剧毒,便满心苦涩了。
  然而即使满心苦涩,她们还是开始琢磨起来。
  萧遥中了剧毒,按照太医的说法,只剩下一年的寿命了。
  她还如此年轻,还未体会过成亲的喜悦——与蓝时迁成亲那时,带给她的只有羞辱,是算不得数的。
  太皇太后与太妃们希望,萧遥能体会各个年龄段该体会的喜怒哀乐。
  萧遥便是对感情再迟钝,天天听跟前的大宫女吱吱喳喳讨论说哪位庶吉士好,太皇太后与几个太妃们也纷纷凑上来提及,也反应过来了。
  不过即使明白了,她也没打算做什么。
  一来,这些人她都不喜欢。
  二来,她这辈子漫说身中剧毒,寿命不长,便是长命百岁,她也没打算找皇夫成亲,她已经决定,这一生贡献给这个国家。
  虽然不知道自己能为这个国家带来什么,但是,她想,只要努力,但凡改善一些,就是好的。
  然而即使萧遥没有想法,因为日常经常与这些贵公子接触,她还是更进一步了解了这些贵公子的性格——如上次赈灾不同,那时行色匆匆,如今是日常相处,更容易看出一个人来。
  安公子嘴碎,这自不必说,但他嘴碎之余,怀的是一颗赤子之心,倒是个能交的朋友;来自江南大族的张公子不负张家书香门第的教养,行事光明磊落又才华横溢,着实是一个可造之材。
  倒是房止善此人,叫萧遥越发看不透了。
  那样狠毒的人,实在太会伪装了,平日里一副翩翩公子的模样,从不与人争执,反而与所有人的关系都很不错。
  萧遥不得不在心里佩服,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狠人啊。
  不过,她为了避免自己对哪一个的担心会让人误会,因此对谁都一样,不远不近,与这个说了话,必定又与另外几个说几句,反正就是得让人觉得,她对所有人都是一视同仁的。
  众贵公子如何不知?
  可是便是知道,他们还是竭力表现自己,希望能得到女帝的青睐。
  聪明、美丽、体贴,又有治国才能的女子,叫他们如何不喜欢?
  即便做了她的皇夫之后,会被人说靠的是皇帝,本身没有实力,他们此时亦不想放弃——还年轻的时候,又没有听过那样的话,他们认为,自己一定能承受那样的闲言闲语。
  安公子很沮丧,他觉得,不管自己如何努力,与皇帝的距离总是不远不近,完全达不到心里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