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翻身记 第104节
作者:
西兰花炒蛋 更新:2023-12-30 20:24 字数:3952
小方的父母看着都是老实本分的人,但小方的一个大姑精明至极,她上来就说自己的哥嫂都是老实人,不会说话,小方的婚事都交给自己来谈。
方大姑一点都不含糊,首先要求了三大件。
电视机、缝纫机、自行车。
本地人结婚只要家里不是特别穷,大多都置办了这三件东西。
童娟答应,但提了一个小要求,“电视机家里有一台,前几年买的,还很新,不用再浪费钱再买一个,把我们房里的电视机搬到他们小两口的新房。”
方大姑嗤笑出声,“童姐,看着是新的,但它还是旧的啊。新人新气象,这儿媳妇还没过门,您就表现的这么小气可不好。我们小方可是黄花大闺女,您要是嫌贵,干脆接个二婚的媳妇儿,不要说电视机了,连缝纫机、自行车都不用买,直接用家里的旧货就行。”
被方大姑这么一挤兑,童娟的脸涨得通红。
“小方她姑,我们只是在商量,你不同意就算了,不用把话说的这么难听。”
方大姑哈哈笑起来,“对不住哈,我这人性子急,脾气直,有什么说什么,你别跟我计较,实在是我也没听说结婚连三大件都要用旧货的事情。我们镇上好多人家结婚已经要求彩电了,我连这个都没提呢,心想着彩电也是看,黑白电视也是看,不用花那个冤枉钱。”
三大件就这么被定下。
方大姑说起三金来,“金戒指,金项链,金手镯,镯子不能低于三十克,项链不能低于二十克,金戒指我们没有要求。”
童娟自然是不同意的,两人讨价还价,方大姑跟自己的哥嫂略一商量,道:“行吧,镯子不能低于二十五克,项链不能低于十五克。这是我们的最低限度,再少就不用谈了。” 童娟咬咬牙,同意了。
最后说到彩礼,这是重中之重,双方只有在彩礼上达成一致,这个婚事才算是定下来了。
方大姑伸出五根指头比划,“一口价,五千块!”
童娟惊得差点从凳子上摔倒,五千块,狮子大张口,方家可真是敢提啊。
本地人结婚,虽然有彩礼,但彩礼远远每到十几二十年后那么夸张的程度。
家庭条件好的人家出三千块的彩礼,这在乡间已经是非常丰厚了。
这家方家的姑娘,小学文凭,模样普通,就敢提五千快钱。
童娟脸沉下来,“太多了,我们乡里就没有这么多的。” 方大姑笑道:“童姐,我可是听说你们镇上开预制板袁老板家的儿子小袁,给你大】侄女提亲,许诺了上万的彩礼。”
童娟没想到她竟然把这件旧事翻出来提,连忙说:“没有的事情,你是听谁说的?”
方大姑道:“就是你们镇上钱嫂子提的。”
童娟对钱桂英恨得牙痒痒,“媒婆的话,活的能给你说成死的,死的给你说成活的,她们的话你敢信啊?明人不说暗话,你在我们这里村里打听打听,有哪家小伙子结婚彩礼花了五千块,你找出来我看看。”
方大姑当然知道自己提的价钱太高了,但是俗话说,漫天要价,落地还价,就像卖衣服一样。人家卖衣服的,当然要提一个高价,然后好跟买家讨价还价。
方大姑问童娟能出多少。
童娟道:“一千块。”
方大姑立刻说:“太少了,就是买衣服也不带这么狠还价的。”
童娟笑了笑,“我挺喜欢小方的,这样吧,我再加五百。”
方大姑不肯,“至少四千,不能再少了。”
童娟不肯。
两个女人为着钱多钱少争得面红耳赤。
小方的父母与程安民干坐着,看着她们谈。
至于小方与程志远,两人离得远远的,各自坐在小板凳上,小方低着头看不清神色,程志远无聊地掰手指。
第115章
宝妮在一边看着暗自皱眉头, 心里厌恶得很。
结婚生子繁衍后代,本来在她眼里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可是见过两家长辈丑态百出谈婚事的过程, 她觉得反胃。
谈判暂时告缓。
两家人说起别的闲话来。
方大姑看着宝妮, 夸她,“这闺女好俊,定了人家没有?”
童娟看着女儿,得意地说:“什么订婚不订婚的,我们宝妮年纪还小得很, 现在市里师范中专读书呢,等出来就是端铁饭碗的老师!”
方大姑撇撇嘴, “那你养了一个好闺女, 可惜啊。”
童娟问;“可惜什么?”
方大姑笑道:“可惜是个闺女,闺女再也有出息也是白搭, 将来总是要嫁人的,等嫁了人,就是别人家的媳妇了,做爹妈的就是想享闺女的福都难哇!”
这话说中了童娟的心思, 虽然她现在经常给宝妮说, 你哥没用,妈以后都靠你了。
可是将来的事情,谁都说不准啊。
要是宝妮能跟志远调换一下性别,那该多好,志远现在读师范中专, 以后出来当老师, 这才是童娟想象中最完美的样子,唉!
童娟在心里叹气, 面上却不肯示弱,反而笑道:“小方大姑,现在时代不同啦,每家只能生一个孩子
,生男生女都一样。”
方大姑不跟她争辩,只呵呵笑了两声,“是吗?”
是吗,两个字差点击溃童娟的心理防线。
她撑起笑脸,“当然是。”
方大姑笑笑,转而说起别的。
“听说志远他大伯母在京市做生意发了大财啊,这都是一家人,志远怎么不跟着他伯母一起学做生意呢?”
方大姑第二次戳到了童娟的心窝子。
童娟第一件伤心事就是儿子程志远没出息,第二件伤心事则是自己家与大伯子家的差距越来越大。
她与大嫂同样做程家的媳妇,十来年来她处处压大嫂一头,可自从大嫂开卤味店发家,童娟现在是拍马都赶不上了。
她还硬着头皮回答方大姑的话,“志远对做生意没什么兴趣。他爸爸开家具厂,志远跟着帮忙。”
方大姑来之前没少打听程家的情况,程安民确实在镇上开了一家家具厂,但说起来是厂,实际上里面就两个人,什么活儿都得自己做,挣得都是辛苦钱,一点都不像个老板。
程家的条件确实比一般的村民要好一些,但也没有好太多。
只是听说程安民的大哥一家发达了,在京市买了房子定居,而且每次回家都开小汽车!
方大姑很感兴趣,以长辈的身份指点程志远,“志远啊,你们年轻人不懂事,这做生意可比种地、做木匠啊,挣的钱多,大姑建议你不如跟着你大伯母去学做生意,反正都是一家人嘛。”
程志远嗯嗯啊啊地说不清楚话。
程老太在一边听着着急,她可是希望大孙子能早点结婚,她能早点抱上重孙子,四世同堂。
于是程老太插嘴道:“小方大姑,你有所不知,我们老大家里有四个闺女,没有儿子,他们家里开了好几家店,等以后闺女们都嫁出去,这店还不都是留给我们志远的,毕竟我们老程家只有志远一个男孙子。”
宝妮听不下去了,“奶奶,您在说什么啊,大伯家是大伯家,我们家是我们家,他们家的店跟我们家一点关系都没有,跟我哥也一点关系都没有。”
程老太骂了一句,“死丫头!你大伯家没儿子。”
宝妮道:“就是没儿子,也跟我哥没关系,您别多想了。”
方大姑心里发笑。
老人家的想法就是什么都是要留给孙子的,可未免也太糊涂了,人家放着亲生的女儿,凭什么把钱给侄子啊,又不是傻子。
童娟也嫌程老太丢脸了,连忙说:“妈,你去厨房看看中午做什么饭吃。”
程老太被童娟隐含警告的眼神一瞥,一肚子的话都不敢说了,抱了一堆棉花杆子去厨房烧火做饭。
中场休息过后,两家人继续谈彩礼。
你来我往,终于谈到三千五这个坎上。
两家还是不太满意,童娟嫌贵,方家嫌便宜。 童娟留了个心眼儿,问道:“她大姑,这彩礼你们是留在姑娘娘家,还是给姑娘带着嫁人?”
方大姑道:“当然是留在娘家了,小方的爸妈养她这么大,虽说不指望她报答,总不能连这些彩礼都不留下吧。”
童娟笑道:“我们清水镇,彩礼都是给姑娘带着嫁到婆家的。”
方大姑摆摆手,“我们新集镇没这个习俗,哪有彩礼给姑娘带到婆家的道理,那不就相当于没有给彩礼吗?好好一个姑娘养大,白给婆家做媳妇,有这么划算的事情吗?”
“话不是这么说的,难道小方嫁了人就不是方家的女儿吗,彩礼给到媳妇,媳妇再带回婆家,公婆是不要这个钱的,这个彩礼就相当于小两口的私房钱。”
方大姑坚持:“我们镇上没有这个说法。”
如果小方能把彩礼带回来,童娟说不定一狠心,就出了这三千五的彩礼,但想现在这钱等于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她当然不肯出这么多。
方大姑看她脸色变了又变,把宝妮一指,“童姐,你又不亏本,你还有个女儿,等女儿嫁人,你再收一笔彩礼,两厢抵消,没亏本啊。”
宝妮脸色大变,冷冷地说:“我虽然是个女儿,但我还不是物品,轮不到你在这里跟我妈来商量卖我的价格。”
方大姑眉毛一竖,“童姐,你看你这闺女伶牙俐齿,脾气可真大!”
童娟正是讨好女儿的时候,怎么可能跟着方大姑胡说八道,她义正言辞地说:“小方大姑,我还是之前那句话,现在是新时代,在我眼里,儿子姑娘都是一样的,不会亏待谁。我们宝妮以后结婚,彩礼钱我跟她爸一分钱都不会留,全都给她带着。”
方大姑:“呵呵。”
两家人没谈拢,不欢而散。
程宝菱就听着宝妮讲故事一样,说起程志远当时相亲的过程。
程楠捏捏拳头,“谈不成最好了,我觉得这方家人也没多好。”
程珍雪笑道:“可后来不是又谈成了吗,还是跟方家做了亲家。”
“是啊,为什么最后还是方家?”程珍秀问道。
宝妮苦笑,“都是因为程志远。”
是的,最后的症结出在了程志远身上。
有一次赶集时,他跟小方遇到了,两人说了几句话,不知为什么看对眼了。
程志远回来跟家里闹,非小方不娶。
目前家里还是程安民做主,他不惯儿子,不肯出这笔钱。童娟从另一个角度问儿子,“小方家拿了彩礼,以后小方就跟她家人没关系了,你看这样行吗,她家答应,我就出这笔钱。”
那意思就是买断,从此小方就跟娘家断绝关系。
想想都不可能啊。
程志远拗不过父母,但他自有办法,之后再也不肯跟其他姑娘相亲,扬言,除非娶小方,否则这辈子就打光棍一个人过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