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古代做皇商 第56节
作者:水墨清薇      更新:2023-04-15 00:49      字数:12420
  精英们带着保持侍卫往北行去,余下的几人被王修晋借给了都察院,一来是帮着之前去授业的先生教导跟着学习的人,二来是也巩固自身的知识。之前去都察院报道的百余人,经先生几次考核之后,删减去一大半,只留下不足五十人跟着学习。基本上第一批的学员差不多就定下了,不过先生可没有给他们准话,仍是时不时弄些个问题,让大家答。被清出去的人,连皮毛都没有学到,话却不少。只是他们的话,伤不到先生丝毫,又不敢得罪王大人,怪憋屈的。
  王大人精中选精的挑人,引来不少人的不满,却无一人向皇上告状。没见王大人把他儿子的查账人请去大半,他们也怕把王大人惹毛了,先拿他们练练手。没有这些人折腾,朝堂上一片和气,天子看着一帮安份的文官,心里的火气是压了又压,现在不能怎么着他们,便等着查账开始,朕要看看朕的官员有几人干净。
  都察院大张起鼓培养查账的人,各地也都接到了消息,毁账本是绝对不可行的事,但把账本做得干净些却不是难事。都察院的账本也整理出来,王大人什么也没说,没有折子,没有任何多余的言语,只是一张清单送到皇上的御案上。天子看着表格,上面不持平的数额,还有诸多实物与账目不符的标注。想到初登基的那些年,国库库银年年亏空,以私库往里填补,官员吵着要增加赋税,天子心中的恨意滔天。一只茶杯被天子生生的捏碎,鲜血从指缝间流出,吓得屋子里的人全都跪在地,想传太医,又怕天子盛怒之下,惹出祸事。倒是一位跟着天子时间久的亲随,仗着胆子,去叫了太医。
  太医来看,十分小心的为皇上清理伤口,不敢多言一句。心里想着,便是外族来犯,也不见天子这般的气愤,到底是哪个将天子惹恼。
  天子怎么可能不气愤,只要回想起初登基的那段日子,若不是他压着增加赋税的提议,搞不好大梁早就被推翻了。那些年可是处处受灾,外患不断,而大梁的官员,在掏空国库之后仍不满足,还想从百姓身上压榨出更多,他们是想逼着民反。手握成拳,天子此时只想把一帮子官员全都抓起来千刀万剐了。从登基之初直到现在,往事历历在目,天子对文官的好感是一降再降,若不是朝堂不能无官,他绝对不会让那些人活过子时。压下怒火,天子的脸色仍不好看,“爱卿,为何贪官不绝。”
  一直跪在地上的王大人给皇上做了分析,一人从无到有,经历怎么样心理过程。贪官中全无好官?也不尽然,有些贪官贪为无奈之举,在贪腐成风的朝堂,你若不贪便成为异类,必将会被孤立,甚至还有可能会被人以各种手段铲除异己。这些人中,有人会保持清明,有人会贪着贪着就真贪了。王大人给天子讲了许久,分析的也十分透彻,究其根源,此风不是皇上登基时出现,而是那时已经成风,想要改变并非杀几人,流放几人便能成的。杀一儆百不可少,却也不能以此当成治理之法,养大的胃口,哪能只是受了些刺激就会变小。
  记录的两位史官在皇上盛怒之后,便被赶出了御书房,紧闭的门让他们对里面的情况完全摸不清,互相看了一眼,出宫后要不要把今天的事传出?这一天,王大人再一次被留在御书房,而史官则在院子里陪着,没有天子的口谕,便是没有他们什么事,他们也不敢出宫,而他们则猜测,必是有大事发生,第二天的早朝便印证了两人的猜想,都察院左右二史,自愿捐出家财过半给朝廷。
  在王大人送表之前,两人便已经向王大人告罪,态度十分的诚恳,还把这些年收的大额账记得十分的清楚,一并交到王大人的手上,他们做此举时,心里十分的忐忑,且做好了被扔进大牢,秋后问斩的准备。哪想王大人给指了条明路,让二人在朝堂之上捐家财。王大人行此法是经过深思的,他恨贪财之人,恨不得全都关起来,有一个杀一个,但他也知杀不尽。
  两位都察史的事,王大人自然向天子请示过,当时天子的意思是扔进大牢,被王大人拦下,此二人能下决心主动交待,便说明两人还是有些良知,且以这些日子的接触,两人并无他心,与其关了换人,不如让两人将功补过,捐了家财,若二人再生贪念,到时不用天子发话,他便直接将人送到大牢。
  天子当时便乐了,也不知是气的,还是觉得和他谈条件的王大人有意思。王大人的想法很简单,与其换成不知根不知底的人,还不如用顺手的两人,至少这两人在查账的过程里没有使过半点辫子。
  朝堂之上,天子应下两人之愿,大赞两人品性,让两人松了口气的同时,对天子的恩德心生愧疚,对王大人甚是感激,若没有王大人从中周旋,他们一家老小的命,怕是都难保。其他人看着两人的行为,心里起了各种猜测。
  第171章
  在什么年代都有随大溜的人, 他们或许还没有弄明白,为何左、右都察史要捐大半的家财给国库, 但不妨碍他们跟风,一个个出列捐家产, 天子坐在龙椅上, 手指在脚上轻点, 一下接着一下, 看着一个个跳出来捐家财的大臣,嘴上说着夸赞的话,心里却有着说不出的复杂。
  并非所有的大臣都捐了家财,在朝堂上没有反应过来, 退了朝回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把事情的前后一想, 捐出家财的三呼万幸, 没捐的却是万分后悔。还没等这些人想到如何应对的法子,王大人又干了一件让他们恨不得冲上去咬人的事,王大人把自家除了女儿女婿外的所有人财产情况做了公开,且上报给朝廷, 此法是王修晋给王大人出的, 而王修晋也是第一次清算自己有多少钱,随后还感慨一番, 留下可供周转的数额,王修晋通过父亲,把钱捐了, 并且提出了要求,他捐的这笔钱,花出去的第一笔都要有账可查。
  当钱多到成为数字,就希望为社会做点什么。王修晋的举动,深深的刺激了不少人的神经,当面背后说他傻,说他沽名钓誉,甚至还有骂他的人,可对王修晋来说,钱是他自己的,愿意怎么做就怎么做,便是往大街上扔,也与他人无关。
  皇上接到王修晋的钱财之后,长叹一声,王卿家教子有方。朝中的官员捐家产,那是为了保命,王修晋捐钱图啥,沽名钓誉?皇上绝对不相信王修晋能为名声行此事,若想有好名声,在最初建油坊时,便不会无私的送上方子,他完全可以跳过皇室,自行建坊,虽会有些阻碍,但以王修晋之才,不会阻所困。那名声,绝对比捐家财来得响亮。
  想要以此获得皇上的青睐?皇上大笑,以王修晋之德行,哪需用钱买青睐,若不信他,怎么会封他为生财官。再瞧瞧王修晋捐家财的条件,若不是磊落的行事,怎敢提出此等大言不惭的条件。在皇上看来,王修晋精通商道,比其父亲圆滑几分,里子仍有几分随其父。
  对官员捐出的家财,皇上只给予了口头上的表扬,而对王修晋,皇上直接封其为皇商,官至二品,御赐令牌一枚,免死金牌一枚,黄腰带一条。另封其母为一品诰命,赏……
  传旨的亲随声音洪亮,跪在王家院子里的人一个个脸上全都带着喜,王修晋则有些傻,他不过是捐了些对他来说花不完的钱,然后皇上也不知是哪跟神经搭错了,封了个皇商给他。虽说行商之初,他是以皇商为目标,可是在被封为生财官之后,他就觉得皇商的头衔也没那么重要,现在倒好,又是个皇商之名,还官至二品,王修晋非常想敲开天子的脑袋,看看里面是不是哪根神经出了问题。
  王修晋对古代的官封,并不是很清明,他一直觉得皇商只是个头衔,跟几品官扯不上关系,可被扣了二品官的大帽,看着与文武官都不一样的官服,接过封赏的东西,王修晋整个人都处于懵逼的状态。
  王夫人扯着小儿子磕头谢恩,又让管家给传旨的亲随送上荷包,亲随再三道谢后带着侍卫走了。亲随在回宫的路上时不时的回忆起最初和王家接触时的样子,那时王家狼狈的收拾东西离开,现在却是满门的荣耀,当初谁会想到王家还会翻身,想到那时给行了些方便,如今便是王大人见了他也是客气三分。
  行商之人梦寐以求的皇商之名,被王修晋稀里糊涂的弄到手,除去封赏之外,那一道免死金牌,更是让官员都咬紧了牙嫉恨不已。从大梁建立之初,一直到如今,君主变更了数位,可发出去的免死金牌却只有五枚,还是算上王修晋手上这块。比起之前的四块以血汗换来的金牌,王修晋何德何能受起金牌,他就不怕接下后折了寿命。
  王修晋可不知官员心里的弯弯道道,他也不觉得免死金牌有多不能拿,皇上给他金牌自然有其用意,这枚金牌搞不好是想给父亲,只不过没有好的借口,便以他为由头送出。至于母亲被封诰命,也非因他而受封,以父亲之官位,为妻子争个诰命也没什么,只不过父亲并没有,于是因他捐家财之家,皇上想起来了,想着王大人的官位,给王夫人的诰命品级自然也就不能低。恢复了清明的王修晋很快就理顺了皇上的用意,便不由得叹了口气,当皇上可真累。把名死金牌打板供上,王修晋考虑要不要每天再上三柱香。
  王大人对儿子的官封并没有说什么,只言日后行事要万分小心。王修晋点头称是,他清楚授封皇商后,有无数双眼睛盯着他,若他行差一点,便有可能会被人参本至御案之上。
  李菻善得知封官之事后,跑到王家,看着王修晋脸上没有喜悦反而一脸严肃,便放心了。李菻善又担忧起王修晋的安危,握了握王修晋的手,“我把身边的,调两人过来,你出入时带在左右。”李菻善倒没觉得王修晋的官位比他高,有压力。行商之官,说白了就是个名头,也就对文官有些用,不受其为难。至于武官,认的是兵符,王修晋的官,即不能调兵,又不能遣将,能行些方便,还得有上官之命,所以李菻善没有任何的低于王修晋的感觉。
  王修晋接下李菻善的好意,他也觉得身边当带着几个机灵的人。李菻善训兵十分的忙,看过王修晋,并留下人后,便匆匆的离开了。李菻善刚走,一波接一波送礼道喜的人接连到访,除去官员,还有行商的世家也都纷纷送上厚礼。王修晋命管家全都登记清楚,官家的,把登好名册之后,他准备给皇上送去,让他看看官员是多么的富有,至于行商的世家,王修晋则是摩拳擦掌,准备好好扩一扩人脉,独木难成林,他清楚现在的成绩靠的是什么,想要走得更远,除去抱紧皇上的大腿之外,还需要与行商世家打好交道。
  王修晋的小算盘拨拉的飞快,给王修晋挖坑的官员们,绝对想不到王修晋前手收了礼后送把名册送进宫。准备好大抒特抒其扣个大势敛财之帽的言官,怕是会被坑得很惨。这些与不参加朝会的王修晋没啥关系,而在参与朝会的王大人,看着那些跳出来的言官行径,就跟看戏似的,眉头连皱都皱一下。
  忙着和行商世家的接触的王修晋,是不会管那些言官们的死活,他又不是上帝,自然不可能在别人打了一巴掌后,再把另一边送上,没打击报复一番便已是仁慈。当然,王修晋不打击报复,不代表无人替他出头,从李家到宋家,再到王大人,绝对不会让王修晋凭白受冤。
  自从有了皇商的头衔,王修晋忙得跟陀螺似的,与行商世家的一群老狐狸交流,需打起百分之二百的精神,不然稍有不留神就有要能掉进狐狸们挖好的坑,而和春家交流就容易了很多。春家二爷对王修晋皇商的头衔说不羡慕是假,心里也有些遗憾,若是四皇子的母亲仍在,那么春家是不是早已成为皇商。若是之前一直暗里给四皇子一些帮扶,如今是不是也会不同?后悔之药无处可求,春二爷只能压下心里羡慕之情,和王修晋的交流便多了几分真心实意。
  皇商之名有利有弊,全看如何行事。之前一直受阻的织布之技,如今便有人主动的送上,压下欣喜,王修晋不得不认真的想,此事背后有没有什么算计,行事之谨慎,便不由得感慨世道的水太深。压上涌上心头的疲惫,王修晋斗志满满,他就不信,活了两辈子,斗不过一帮老狐狸。
  不提皇上拍着名册发落言官之事,便是那些送上厚礼的官员,对王修晋前脚收礼,转身便把他们给黑的事恨得不行,在心里大骂此人卑劣,却不想想他们若不先算计人,又怎会被人反算计。皇上并没有发落这些人,并不是回护,他心里清楚他们给王家使辫子,却只能发落言官,便将此事落下。官员松口气的同时,心里的小鼓却不停的在敲,皇上就这么掀过此事了?不太像皇上的作风,莫不是有什么大招在后面等着?
  皇上恨不得拆了贪官的骨,怎么可能会轻轻放下,此时不处理,原因在家,哪个官家有一两样好东西并不出奇,给王家送上厚礼也挑不出毛病,并不能以此定罪。便是强行定罪,从这些人家中搜出什么,仍会背上残暴之名。皇上等着他们在清查账目时,一个个全都露出尾巴。清账是由下至上,这段时间足够皇上安插新人,挑选可用之人,避免无人可用。
  第172章
  皇商不只是个好听的名头, 也许在很多的心里,皇商意味着更多的利益, 但在王修晋的眼里,便是更大的责任。在没荣升为皇商之前, 王修晋还能划出自己的产业, 如今被扣了一顶大帽子, 便不能把产业都独算成自己的, 不论是粮铺,还是成衣铺,都要划出四成利给皇家。若是放在一些人的身上,或许会把这样的私产转给信任的人名下, 王修晋却没有那么做。就像之前他捐家财时的想法,当钱多到成为数字后, 便也就不在意了。比起赚钱的结果, 他更喜欢赚钱的过程。
  把名字的产业做了整理,在清账的几位见证之下,王修晋把产业做了明确的分股,除去小饭馆外, 所有的产业均为三股, 四成利给皇室,五成利自留, 一成利做为奖励发放给各产业做工的伙计。王修晋的行为一度让清账的几位忧虑,给如此丰厚的奖励,会不会留不住人, 毕竟产业里的伙计可不是签了卖身契的。王修晋却是一点儿都不担心,若想走,自有跳着脚想要来做工的。从王家铺子离开的,若是能自行开铺,他不但不会气愤,还会大力的支持,若需要钱财上的帮助,他也会伸把手。
  对王修晋的话,外人或许会当成笑话听听,但是和王修晋相处久了的人,却是清楚,此话并非戏言,他说得出就会做得到。清账的非常羡慕自由身的伙计们,他们便是想自己弄个营生,就算是王修晋同意,官府怕是也不会允,不过,他们现在的日子也不错,虽说是拿着奴籍,可远比被发配的亲人要好太多,他们会把一部分钱给亲人带去,但不会给太多。就像是东家说的,他们是东家向皇上要来的,并不欠那些亲人的,拿钱远距离的赡养父母,帮衬一二可为,但没有必要背负更多,累及眼前妻儿。
  有些时候,王修晋对说过的话,并不会记得太深,像是劝解人的话,便是说过就忘。别人记在心里,甚至还会在感激时,把他说过的话重复,王修晋还直摇手,不承认自己有说过,只不过他的行为更是让对方觉得,王修晋大善。
  整理完个人财产,且把日后利益分成做好后,王修晋把之前便要做的分铺之事提上了议程。成衣铺的第一家分铺,便在梧县开业,王修晋原本打算回去一趟的,却因织布技术之事,让京城的成衣铺掌柜代为跑一趟。
  掌柜的一来一回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回来的时候给王家带了个好消息,王家长媳妇又有了身子。王夫人很是开心,忙着让小儿子给长子去信,长篇嘱咐的话后,王夫人道过年时无需长子长媳往京城跑,便是月份稳了,有身子的人也经不起奔波。王修晋觉得大哥非常的神勇,依着这个生子速度,等大哥老的时候,还不得组成一个足球队。
  信件送出去后,王修晋见着李菻善登门,这两天李菻善往家里跑得勤快,却不是来寻他,而是找父亲。看着李菻善那张无表情的脸,王修晋好奇,他不怕父亲了吗?每次李菻善离开前,两人都会在院子里说说话,多数都是王修晋在讲,李菻善在听,一反之前李菻善话唠时两人相处的模式。王修晋倒不觉得有何不妥,两人已经订亲,以后注定在一起生活,便没有谁主动谁被动一说。虽然李菻善话语少了些,但能从他的眼神里感受到对方的情感。两人不说话时,还会勾勾手指,跟纯情的小男生偷偷早恋没啥区别。
  空闲的日子总是少得可怜,在织布技术落实之后,王修晋又开始忙碌的日子,他对织布的原理不了解,却是会时不时给织布女工提出一些意见,比如说在织布的过程里加一些暗纹。现在大梁的织布技术都是整块布织好后梁色,别说是加暗纹,便是穿插其他颜色的色都做不到,不过王修晋别的不多,就是钱多,他舍得出钱,试着织出不能的布,从暗纹开始做,他相信会织出更多带图案的布。
  除了纺织工坊外,王修晋还在忙买农场,他要搞雇人搞养殖,大批量的养羊。边关的养殖场供京城一处的纺织工坊都有些吃紧,现在再加上梧县的,已经出现过断货的现象,王修晋不得不把养羊的事提上日程。有皇商的名头,遇到阻力小了,但是每一次行事总会引一些想要插一手的商人,王修晋前脚买完庄子,他庄子附近几块地就被人圈了去,王修晋听完身边的人来报,嘴角扯了扯,偷偷的翻了个白眼。
  回城的路上遇到春二爷,春二爷打趣王修晋怎想起来买庄子,莫不是想把蟹稻搬到京城来种?王修晋颇有些无语,“买庄子是用来放羊的,倒是会种些粮食,却不是蟹稻,也会种一些草,供羊食用。”
  春二爷没想王修晋会回答,他问话多是说乐,听完王修晋的话后,先是一愣,随即想到王修晋的纺织工坊,便了然。“是当买处庄子。”
  “其实也不想买,主要是除去边关,没有人大批的养羊。”王修晋也不想凡事都由他来开办,虽说赚的钱是多了,可同时带来的压力便大了。“养羊有很多的好处,除去每年可剪两次的羊毛外,羊奶可养人,而羊肉的可食用性也非常高……”王修晋滔滔不绝的讲着养羊的好处。
  春二爷越听越觉得古怪,他怎么觉得王修晋在忽悠他养羊。
  王修晋倒没想让春二爷养羊,春家的生意不小,每天也忙得很,哪里顾得上养羊的事。王修晋也是一样,之前也说过,他也不想养,好像与民争利一般,可他一直在寻养羊的大户,可惜一直没有找到,如今零散着也收着羊毛,却是无法保证数量。买下庄子,回头养羊的事就得交给从边关过来的专业养羊人,不完需要招一些打理庄子,而他也要分出一些精力。
  进了城后便与春二爷分开,王修晋准备派人去一趟边关,不但是为了要人,还要买些羊回来。在羊到京城之前,还得把羊舍盖起来,以免入冬后把羊冻死,地龙子也得铺下,还要多晒些草。王修晋觉得这些羊,比人的待遇都高。
  王修晋忙,李菻善却闲了下来,之前训练人的工作已经完成,人全都送到了都察院,而他则开始准备去边关的事宜。
  四皇子最近很忙,一边发展他的房地产事业,一边忙着跟在父皇身边听政,还要照看儿子,顺便还时不时的还要对跟着画卷相看未来媳妇。王修晋被封为皇商时,四皇子正在外地,待回京后得知,便立刻让王修晋请客,王修晋不是小气的主,自然大方的包了饭馆,专请四皇子吃了一顿涮火锅,而那天的天气十分的炎热,吃得四皇子大汗淋漓,却又对涮锅子十分着迷,之后愣是把涮锅子搬进了皇宫。
  汤底料是从饭馆搬进宫的,一边是红红的辣汤,一边奶白色的滋补汤,坐在御书房偏殿里,四周放着冰盆,桌上放着铜锅,四周摆放着一盘盘切得十分均匀的羊肉片,绿油油水灵灵的青菜,还有饭馆自制的虾滑,鱼豆腐等等,摆满了整个桌子。天子看着有意思,只是对羊肉微微皱了下眉。四皇子立刻表示,羊肉这么吃一点儿都吃不出膻味,且非常的美味。天子将信将疑的试了试,然后便和儿子一样迷上了涮锅子。和儿子喜辣不同,天子觉得滋补的汤锅更美味。
  涮锅子受到了皇上的喜爱,王修晋饭馆里的一些小材料消耗也加快,弄得王修晋无法,只能把如何制底料和调料的法子给了四皇子,四皇子哪里能白要王修晋的方子,大手一挥付钱,天子听闻后,也赏了些东西,却没有赏银子。
  四皇子在定下去边关后,便一直惦记能不能把涮子的底料带上一些,也让边关的皇叔尝个鲜。于是御膳房的厨子们又忙了起来。四皇子去边关是为盐的事,如今盐市已稳,他需和四叔商量日后晒盐的数量,还有带一封父皇给皇叔的亲笔信。自打另一位皇叔酝酿造反后,四皇子对每一位皇叔都十分的谨慎,而对替父皇管着盐的皇叔却是十分的信任,理由也相当简单,这位皇叔的性子太过耿直。
  王修晋听李菻善说要保护四皇子去边关,眉头皱得能夹死要苍蝇,上次李菻善回来可是受了箭伤,这次去难保不会于出差错,可他却不能说不让去的话,只能反复的强调一定要注意安全。
  李菻善拉着王修晋的手,把话题从去边关转到了四皇子身上,顺便提起四皇子欲带汤料去边关的事。
  王修晋挑了挑眉,他确实挺意外的,“四皇子在宫里什么好的没吃过,居然喜上涮锅子,之前还以为他是图个新鲜。”
  “涮锅子的味确实不错,听说滋补的汤底还受到御医的肯定。”李菻善也挺喜欢涮锅子,只不过不像四皇子那么着迷。
  王修晋想的不是涮锅子多美味,而是会不会有人开涮锅子的店,而他日后养出来的羊,是不是可以无需再另开铺子,消化羊肉。
  第173章
  入冬之前, 李菻善带着十几人随着四皇子去了边关,据说御膳房还真整出了可携带的火锅底料, 连蘸料也都整成可带的,力求让四皇子满意。四皇子满不满意, 王修晋是不清楚, 打李菻善离开后, 他的心就总是悬着, 总担心李菻善会不会再遇到什么事,每天依旧忙碌,却也无法把担忧压下。
  王智渊像是感觉到小叔的心情不太好,仍是每天巴着小叔, 却也知进退,时不时还会弄个小笑话逗小叔开心。王修晋又不傻, 自然能发现侄子故意逗他, 便整了整思绪,不让担忧在家人面前露出半分。
  王夫人早就发现小儿子的情绪起伏,她也把人叫过来劝说一番,只是效果一般。别看王夫人成天在家里, 像是无事可做, 其实人也不得闲,这家聚个会, 那家办个什么宴的,身为诰命夫人虽然可以拒了一些人邀请,但仍有一些是推不掉。王夫人如今的腿脚利索不少, 却也不通长时间行走,她也不在意什么好看不好看的,去哪都带着轮椅,只求自己舒服,至于别人的眼神,她一点儿都不在乎。
  王老爷就更忙了,第一批培养出来查账的三十名人员被派了下去,身后还带着精中选精的三十护卫,以保查账人员的安全。要说查账的人,还真没走多远,他们第一站便是离京城最近的县城。用王大人的话讲,这里是用来练手的。选择此处,是王大人和两位都察史商量之后定下来的,也上报给了天子,得了天子一个“准”字后,人员才出发。
  三十人,干起活来一点儿都不慢,许是因为第一次,也许是为了立功,也许还有别的什么原因,总之,第一站不论是速度,还是质量都相当的好。从周历帝登基,一直到现在,十余年的账清查的干净,往上几任贪了多少,现任占了多少,一笔一笔的整理的干净,有和这位是同一条线的,当面不显,背后却是气得不轻,早早就托人转了话,沉账可以不管,但他上任之后的,一定要弄得干净,结果呢!不但没弄干净,还处处都漏洞,以为查账只是走走过场就了事吗?
  这方有人气得不行,那方便有人得意,离京城最近的县城,不能说是多好的位置,却也是几方势力必争地之一。丢失了此地的左相,气得直摔书,大骂被关起来的县令县丞二人蠢,却也无法挽回已丢的局势。右相则扯着胡子乐,却也命人转告下面,一定要把账整得干净些,绝对不能丢了局面。
  便是这些细微的行动,哪里瞒得住天家。天子在得知查出数千两对不上的账目后,只扔了一个字,查。得了天子令,都察院里的人全都忙了起来,力求把此事查得清清楚楚,最好还得把钱找出来。他们可是听说了,若是能追回钱,一半上交国库,另一半由办案的人员和清查账目的人员共同分得,这可是过了明路的钱,怎能不全力以赴。虽说现在都是小鱼小虾,也分不了太多,但是谁不知小鱼小虾的背后藏着大鱼,若能钓出来,除了能分得钱外,对官位的提升也是有好处的,谁也不想一辈子原地踏步。
  朝廷的清查如火如荼的开展,杂货铺这边查账却是层层阻力,进展的非常不顺利,用了大半年的时间,查账过的铺子不足十间,这让分派出来查账的精英们略有些沮丧,不过他们却没有向东家做任何的报怨,查账本就是他们的工作,他们也清楚,杂货铺只是他们走出去的第一处,之后还会有更多的铺子邀请他们去清查陈旧账,若是第一步没有做好,以后谁人还敢用他们。
  王修晋倒不知出去查账的精英们想什么,大半年过去,快到年底,他的铺子还需要查账,人却还没有回来。向米掌柜问过之后,才知这些精英在外面受了委屈,王修晋立马不干了,他培养出来的精英可不是让人欺负的。米掌柜看着王修晋的小表情,那叫一个乐,不过却没有同意王修晋把人叫回来的请求,杂货铺是皇上开的,皇上说要彻底的清查,他便得硬着头皮,顶着王具备晋强势的不满,也得让人继续查。
  “查,可以继续查,但若是再有为难的,就得让随同去的保卫把人扣下,我也不管那个掌柜有什么背景,总之我的人不能有事,培养出来一个精英容易吗?”王修晋的态度也很强硬。米掌柜哪里还能再反对,立刻保证绝对以王修晋说的为准,保证查账人员的安全。
  不久,在杂货铺清账的人员发现,来自掌柜的压力突然间消失了,然后又接到了东家的信。信里也没问进展如何,只说若遇到受欺压之事,直接让随同的保卫将那欺人的东家扣下,不用管什么势利不势利的人,若有衙门横上一杠,也不用怕,直管派人递个消息,衙门敢关他们,他就敢让都察院跳过其他的地方,直接过去清账。
  王修晋的信里内容很嚣张,却也是有嚣张的底气,别管是杂货铺还是官府,都是皇上的,皇上既然想要把杂货铺和官府的账都清了,那么,也不会介意他借公打私。
  不管王修晋是如何盘算的,在外面清账的精英却是感动不已,他们清楚杂货铺是皇上的,也得了消息,现在开始清查官府,但正常情况下,不论是王大人,还是东家,都会为了避嫌而避免让两边清账的人员撞到一起。而东家却非常直白的告诉他们,为了他们,可以做到让两边撞上,他们有个好东家。因为有东家的信,精英们挺直了腰板,干起活来更是麻利许多,他们也清楚,眼看着就要到年底,过完年后,东家名下的铺子也需要开始新一轮清账。
  官府进行的清账,也就是开头顺利,想想看三十组团刷怪,便是怪血再多,也架不住人海战术的攻击。但之后,三十分的队伍分成三队,里面参差着不同势利的人,想要快都快不起来。王涣之也不急,任由这些查账的人折腾,在限定的时间内没有完成,那么就非常不好意思,一队全都进牢里喝茶。这些便是快不起来,也得在规定的时间里把账目弄出来,要不然就得自己进去,他们所能做的,不过是为当地的官员拖拖时间而已,可惜,他们便是拖,也没帮上对方。
  左右都察史很忙,带着副官,分组好几个小组,专门审理被清查出账目有问题的官员,全都是为了能够捞上大鱼。能够主动来的,王大人代表都察院欢迎,还会在皇帝面前美言几句,能不能保住颜面不知,至少全家的命能保住,但若是等他们查出来的,那就非常不好意思了,轻的,关上几年,重的灭满门。这话,都快成了都察院的口头谗了,上至王涣之,下至官员,只要出去办个事,遇到个当官的,这套话绝对会顺上一遍,可惜至今没有一人主动交代问题。
  因为派出去的精英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结束杂货铺的查账之行,王修晋便拿着令牌进宫找皇上要人,他还需要再招些人,至少还需要十人才能保证正常查账运作。皇上没有半丝为难,直接准了王修晋去大牢里找人。王修晋嘴角扯了扯,怎么就不能让他去些好地方,次次都是大牢。
  在大牢里转了一圈,带回了六人,不是王修晋不想多带,而是符合条件的太少。从刑部大牢离开前,遇到刑部的尚书,见到王修晋后,收起脸上的笑容,略有些气愤的开口,言王大人回京之后,刑部的人都闲得可以种花了。王修晋不知刑部尚书的话是玩笑,还是认真,心里有些打鼓,面上却是佯装淡定,回道,刑部的人闲,那也是尚书体恤,若是让其忙碌有很多事可做,大梁下设衙门不计其数,小案大案要案更是多得数不查,要是从头开始复查,不定查出多少冤案错案,何愁不忙。
  王修晋说得无心,可是刑部尚书听得却是心惊肉跳,面上却完全看不出任何异样,待王修晋离开后,刑部尚书的第一个反应是,王涣之在清账之时,会不会插手查案,这么一想,刑部尚书可就坐不住了,王涣之回来之后,都察院上下气势十足,若再顺手抢了刑部的事,到时他的这张脸往哪放。刑部尚书是越想越有可能,越想越坐不住,便快速写了个折子,然后拿着牌子进宫面圣。
  王修晋绝对想不到,因为他的一段话,刑部和都察院开启了一段长达数年的合作。这会儿王修晋正想着如何安排带回来的六人,这六人均十七八岁的样子,还未成婚,所以家眷什么的,也就免了。将人带到新楼,王修晋寻到里面说话有些份量的人安排六人的住处,然后又让成衣铺的裁缝过来给六人做几套衣服,等衣服做好后,就跟着已经成手的清账人员身边学习。
  做好安排后,王修晋便准备走,却被二楼的先生拦住,一脸的欲言又止。“可是出了什么事?”王修晋随着先生上了二楼,里面孩子正十分用心的背书。
  “最近有不少人想把孩子送来读书,因没得东家的允许,我便让门卫直接回了。”
  “我当是什么事,回了就回了,不用多想,学堂最初也是为了你们几家人的孩子准备的,智渊是意外,李府的几个孩子算是人情,至于旁人,就不必管了,除非是圣旨咱不能拒绝外,其他人没什么不能拒绝的。”
  第174章
  拒绝诸多达官贵人家孩子的学堂, 新楼排第二,估计也就只有御书房能排第一。新楼学堂的拒绝自然引得诸多的不满, 新楼也给出了非常正式的告示贴在了门口,仅四个字……内部学堂。便是这个理由, 仍是让一些人不能服气, 既然是内部学堂, 为何李家一众庶子能去。守门的人如同看傻子似的看着发问的人, 就差没直说“你是不是傻”,李家和王家那是订了亲的,说是一家人过了些,但说是外人就远了些, 怎么也能划进内部之中。
  天子听闻此事觉得有趣,便招来王修晋问为什么不招外面的孩子。王修晋回答很简单, “里面的孩子, 有奴籍,有庶子,唯一可以说是寻常身份的,便是内侄。这些孩子在学堂里倒不会有三六九等之分, 也没有摆架子, 端生份的事,且先生也不会因为谁知份高贵而另眼相看。但是, 学堂一旦收了外来的孩子,尤其是一些自认身份尊贵的孩子,学堂里的气氛就会变得不同。臣以为, 学堂当是单纯的学习之所,而不是摆身份,排背景之处。真若是论起来,不见得谁比谁低下,何苦把最单纯的环境搞得复杂起来,莫不如就关上门,不对外招。
  再说,学堂里的先生,也是奴籍,估计会有不少人觉得让这样的先生教,是慢待了他们的孩子。臣以为一个人的学识,与其身份并无关系,不能因为一个人的身份,而否定了他的学识深度。臣是这般认为,可外人并不一定这般想,难不成臣还要为了一些人的想法,再另寻先生?这与臣办学堂的初衷不符。”王修晋拱手躬身,他没想到不过是一点儿小事,居然闹到了皇上面前,这是干嘛?想用语言逼迫他低头?开什么玩乐。
  天子点了点头,“爱卿办学堂的初衷是什么?”
  “臣是最初想为培养优秀的清账下一代,教给他们的除了道理之外,更多的便是与数字相观,又加上,清账之辈,多是才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臣便想着让孩子们也都跟着学,臣一直觉得死记硬背的读书会让人过于迂腐,若能劳逸结合,许能更开扩眼界。后来臣的内侄遇到受欺负的事,臣便把内侄送过去,说是在那边读书,其实内侄多是家父亲自教导。至于李家的几位庶子,也是米掌柜求上门,以王李两家的关系,臣不好拒绝,便行了方便。”
  提到王李两有,天子看向王修晋,“你可有什么所求?”天子非常认真的考虑王李两家的亲事,觉得以王修晋的能力,到时若成男妻,到底是委屈了。只是以前默认了两家的婚事,他便不能主动提出两人的婚事是玩笑的话。
  王修晋还真没往王李两家的亲事上想,还在以为是学堂的事,忙跪下,“臣并无所求之事,若非要说一件,还请皇上许臣的学堂一直办下去。”
  这算什么请求……,王修晋是不是有意避开结亲的事,是怕提起了,他多心?天子有些猜不出王修晋的心思。算了,王修晋不提,他便主动挑明白就是了,“学堂的事,朕允了。你对婚事可有什么请求?”
  王修晋有些懵,怎么突然提起婚事,跪在地上,脑中飞快的闪过无数个想法,最后仍是那句,“臣并无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