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7.第727章 围城战
作者:零点浪漫      更新:2024-01-21 20:07      字数:4117
  以武器装备水平来说,成大朋认为荷兰守军的实力的确不差,几乎所有士兵都装备了火绳枪,少量精锐则是用上了更高级的燧发枪。单兵防护措施也很到位,每个人都有全套的盔甲,最差起码也有前后两片式的板甲护着躯干要害部位,光是这笔投入就能看得出荷兰人的确是花费了不少财力在军队建设上。
  在成大朋的询问下,巴特很爽快地向其介绍了这些盔甲的造价:“这种最简陋的胸甲,需要5弗罗林,而一件正规的步兵甲需要7弗罗林,为军官准备的骑士甲需要至少35弗罗林一套,不过那东西太沉,只能在作战时才穿在身上。”
  成大朋在巴达维亚待的时间已经不短,自然知道弗罗林(florin)是欧洲多国通用的货币单位。这是一种13世纪开始从热那垭和佛罗伦萨铸造并流通的金币,后来通过贸易线进入了西欧和北欧地区,上个世纪初期,弗罗林就成为了荷兰官方认可的流通货币。不过在荷兰人所说的弗兰芒语中,这种金币也被称为gulider,即俗称的荷兰盾。
  而巴特并不是纯正的尼德兰血统,因此他没有按照荷兰人的习惯,使用盾作为货币单位,而是用了弗罗林这种欧洲通行的称呼。成大朋在心中默默计算了一下,这个造价可着实不便宜,一套普通胸甲的价值就已经超过了此时巴达维亚城中一名金属工匠的月收入。而这也可以从侧面反应出,目前巴达维亚的军需品生产效率有多么低下。
  不过成大朋对巴特的炫耀倒不是很感冒,因为海汉民团就一向不提倡装备沉重的全身甲,战时也只有一线部队会装备简单轻便的板甲、皮甲和藤盔。成大朋曾有幸参观过一次陆军的军演,参战的首长们都没有穿着沉重的盔甲,护具就是头上一顶不知道什么材质的圆盔和身上一件鼓鼓囊囊的帆布马甲褂子,顶多再算上脚下那双高筒深齿皮靴。
  精于兵工的海汉当然不是造不出优质的盔甲,但首长们都是如此的作派,上行下效之下,海汉民团军中也一向都没有靠着重盔厚甲作战的风气。这其中的缘由,成大朋倒是知道一二,他在受训的时候就见识过用民团的制式步枪在百米距离上射击盔甲的效果,不管是中式盔甲还是西式盔甲,在这个距离上的防御能力都相当有限。按照首长的说法,今后单兵护具的作用更多的是防止战场上各种飞溅碎片造成的二次伤害,直接的枪炮射击就不要指望用盔甲来挡了。
  而海汉民团的战法对于步兵的战场机动能力要求比较高,沉重的盔甲会大大影响战术的执行和团队作战能力的发挥。而海汉民团的武器优势和先进战术,使得他们的对手在战场上几乎无法将双方交战距离缩短到自家武器射程范围之内,完全撑不到短兵相接的阶段就已经落败,盔甲在近身战斗中所能起到的防御作用就变得极为有限了。
  而荷兰显然不具备这样的优势,即便是装备了较为先进的火器,仍然不得不将护甲的重要性放在首尾。巴特聊得兴起,还让手下取了一套骑兵的全甲向成大朋展示。
  成大朋得到允许之后,用手试着拎了一下,发现这套盔甲的重量至少在四十斤以上,穿上身上估计连做动作都费力。但其厚度其实很有限,跟普通的瓷碗差不多,成大朋认为这个厚度并不足以在海汉火枪的射程内抵挡住子弹。
  巴特倒是对这种盔甲赞誉有加,并特别指出了盔甲上的几处凹痕和划痕——那是他在上一次马打蓝军攻打巴达维亚城的时候,出城作战时被敌军武器击中所留下的痕迹。如果不是有这套盔甲的保护,那么他大概已经被弓箭射穿了五六次,外加被砍了七八刀了。而正是上次所立下的战功,才让他能够升任到现在的位子。
  成大朋虽然不太看得起荷兰人“原始”的装备,但对于巴特的这种作战的勇气还是很佩服的。由他所率领的部队,想必也不会怯懦畏战。
  不过巴达维亚的荷兰兵也就两千多人,分别部署到临阵的东、北、西三个方向的城防工事中,其实兵力也够呛。北边这个方向正对巴达维亚港,所遭遇的压力无疑是最大的,但能够部署在这个方向的荷兰兵也不过千人上下,而他们所面对的敌人则是数以十倍计算。在这样的局势下,荷兰军方不得不启用了大量的辅军来协助防御。
  城中这几千辅军中有大约一千多是常设的本地治安军,有定期的训练和比较完善的编制、装备、指挥体系,战力虽然比不上荷兰兵,但战时也能当正军用。而剩下的部分就比较尴尬了,这些人手大多是战时临时招募而来,本地土著、黑奴、华人、欧洲移民都有,甚至还有来自日本的浪人和深目虬髯的中东阿拉伯人,俨然就是一支多国部队。
  这样一支文化、语言、生活习惯乃至作战风格都十分多元化,而且是临时征召组成的武装部队,可以说实际战斗力和人员的作战决心都十分可疑。毕竟这里面的绝大部分人都只是冲着作战期间的高薪回报来的,他们可未必真的能与东印度公司一条心。顺风仗还好说,要是城防压力大了,这些人能不能在一线撑住就得打个问号了。
  这一点不光成大朋这个外行人想得到,荷兰军方自然也会注意到其中潜藏的隐患,因此目前辅军只是作为预备军使用,并没有大量部署到一线位置。谈及这支部队的时候,巴特忍不住骂骂咧咧起来,不过他所说的都是弗莱芒语,成大朋也只能从其表情语气上推测巴特对辅军的观感并不是太好。
  除此之外,城内已经征召了大量的民夫,这些人主要是负责运送作战物资,加固修缮城防工事等后勤任务。成大朋虽然不用亲去,但他还是派出了手下的人参与其中。
  这番参观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才告一段落,不过成大朋得到这么多情报信息之后,反倒是有了更进一步的心思。当下他就询问巴特,可否改天再来慰劳部队。巴特自然不会拒绝这样的好事,笑嘻嘻地同意了,不过还是要求成大朋通过苏克易这个渠道提前联系安排时间。
  成大朋揣着一肚子的情报回到住处,当下便一头扎进书房,开始提笔撰写报告。今天这一趟下来所获得的军事情报,其详尽程度甚至远远超过了过去在本地蹲守这一两年中的总合。这一方面是运气使然,另一方面也的确是他之前的种种工作做到了位,终于收到了应有的回报。
  如果不是他在过去两年中个人形象和社会关系经营得当,就很难得到苏克易这种人的信任,更别说之后这些境遇了。而个人形象和社会关系的经营,全都是一点一滴的小事慢慢累积起来的。他现在有点明白当初培训期间,郝万清首长为什么会说情报工作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了,而这份最初被他当作是“探子”的工作,如今竟然也慢慢地作出了成就感。
  成大朋写报告一直写到午夜,心中的热情才慢慢地冷却下来。这个时候他突然意识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在目前巴达维亚城被敌军包围的状况之下,所收集到的这些情报恐怕没有办法能够及时地送出去。
  成大朋以前向三亚输送情报的渠道,主要是通过定期往来于巴达维亚与安南之间的商船来完成。这些商船以运送粮食为名往返于两地之间,成大朋在与船长交割货物期间,就可以很方便地传送书面情报。而想要把一叠纸藏在一艘船上,并避开港口税收官的检查,对于他们这样的专业情报人员来说并不是什么难题。这些情报在送抵安南港口之后,会在第一时间就用电报将其内容发往大本营。
  不过随着海汉拿下了安不纳群岛这个南海中的补给港,近半年已经有了另外一种效率更高的情报传递方式,那就是情报在安不纳港下船,从当地用电报发回三亚,这样所需的情报传递时间比过去要缩短了大约一半左右,效率也就相应地得到了提升。
  但不管是哪种传递方式,首先得把情报送出海才行。而现在巴达维亚城所有的城门紧闭,城北海边的港口已经失陷落入马打蓝大军的掌控中,这个时候大概是没有办法把情报送走的。
  成大朋绞尽脑汁想了半夜,也没想出一个能够稳妥地把情报送出海的办法。马打蓝军大概已经控制了巴达维亚方圆二三十里内的海岸线,现在就算找到路子出城,也根本到不了海边去。
  “时也命也!”成大朋只能将写好的报告收起来,藏入书房的密格中。
  尽管不知道执委会对巴达维亚的战事是什么样的态度,但这份关于巴达维亚城防的情报如果能及时送回去,肯定是大功一件。而等到战争结束之后送回去,那很多信息就已经失去了时效性,作用也比不了现在了。至于功劳,那也只能大大地缩水了。
  目前的局势使得成大朋只能退而求其次,虽然送不出情报,但是可以尽量将这场战事的过程记录下来。日后海汉南下的时候,自己今时今日的所见所闻,就会成为执委会和军方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了。趁着有苏克易这层关系,要在近期找借口多去几次城头观战才行。
  7月12日晨,当海边的雾气尚未散去的时候,城头的瞭望兵就在隐隐绰绰中看到了马打蓝大军在城外移动的迹象,赶紧敲响了钟向城防军示警。
  巴特在第一时间回到了自己的作战位置上,并用单筒望远镜观测远处的敌军阵地。他首先注意到的并不是呈方阵缓缓推进中的马打蓝军队,而是紧随其后的一些高大的木架子。
  这些高大的木架结构很简单,下方是三角结构,顶端有一根长长的横木,中间部分固定在三角结构上。虽然距离较远看得还不是很真切,但巴特已经认出了这东西的真面目——这是掷弹带式投石机。
  投石机可算是冷兵器时代最厉害的攻城器械之一,很早就已经出现在东西方的战场上。对于火器装备并不算太多马打蓝军来说,投石机无疑是一种便于制造,作战效率也相当不错的攻城器械。在前两次攻打巴达维亚城的作战中,马打蓝军也同样使用了投石机,不过当时的作战效果倒不是特别理想。
  其原因主要是当时使用的投石机的体量稍小,射程有限,必须要深入城防火力范围中才能发挥作用。在城头的密集火力打击之下,移动缓慢的投石机往往还没部署到位就已经被摧毁了,马打蓝军当时前前后后投入了七八十架投石机,最终却只是把城墙砸出了几个不大的豁口而已,并没能起到太大的作用。
  而且投石机也不止马打蓝军有,城防军也同样有投石机,此时在城墙内就有数十架投石器候命。但这些投石机也有同样的问题,那就是射程较短,难以对远处的敌人产生实际威胁。而且城内的投石机还需用抛射翻越城墙才能击中敌人,这无疑是将本来就有限的射程又缩短了一截。
  如果马打蓝人仅仅是打算采用老战术,那巴特会很乐意再给他们上一节难忘的远程火力课。不过这次马打蓝军的准备显然要比上次更为充分,因为目前所看到的投石机体量显然要比上次出现在战场上的同类高大了许多。投石机顶端那抛射弹药的横杆,最长的竟然有五十英尺左右,很显然马打蓝人在最近这两年里没有闲着,已经改进了他们的投石机结构。即便还没有开战,但巴特已经能想象出这种新式投石机的射程大概要比以前的货色增加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