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的读书郎 第420节
作者:
初吻江湖 更新:2024-01-31 21:43 字数:5784
在这位大说特说的时候,阿吉总管已经带人上了茶水,没有点心,只有大红袍的热茶,温润抱着十分开心,还很喜欢喝,这会儿跟听说书似的,好好的喝了一盏贡茶的大红袍,果然味道浓郁而别致。
等到这位好不容易说的差不多了。
“温雅士,你说。”皇上又点了温润的名字。
温润跟孟翰林那种炫耀的解释不同,他的说辞十分系统:“翰林院是唐代初置,属于宫廷供奉机构,安置文学、经术、卜、医、僧道、书画、弈棋人才,陪侍皇帝游宴娱乐,统称翰林院,并非正式官署。晚唐以后,翰林学士院演变成了专门起草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有”天子私人”之称。在院任职与曾经任职者,被称为翰林官,简称翰林。宋朝后成为正式官职,并与科举接轨。明朝以后被内阁等代替,成为养才储望之所,负责修书撰史,起草诏书,为皇室成员侍读,担任科举考官等。地位清贵,是成为阁老重臣以至地方官员的必须经历,故而有”非进士不如翰林,非翰林不如内阁”的说法。无论政治地位高低,在各朝各代,翰林学士始终是社会中地位最高的士人群体,集中了当世知识分子中的精英人才,地位优越。唐朝的张九龄、白居易,宋朝的苏轼、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明朝的宋濂、方孝孺、张居正等等一代名臣,皆出自翰林院。”
“因此,入选翰林院被称为”点翰林”,是非常荣耀的事情。翰林学士不仅致力于文化学术事业的传承,更踊跃参与政治,议论朝政。由科举至翰林,由翰林而朝臣是科举时代士大夫的人生理想,是儒家学说中”达则兼济天下”的表现。乃是天下间文人最高的精神追求。”
还有一大堆的知识,温润说的头头是道,条条框框都清晰非常。
将翰林院分析的透彻,连带着翰林院的历史都给扒了出来。
皇上十分满意温润的解释,就连太子殿下都点头:“原来如此。”
其他人更是喜笑颜开,哪怕小爪子被揍,肿的跟个小猪蹄子似的,那也开心的露出笑容来。
可把孟翰林气坏了。
可惜啊,皇上没给他机会,转而又问太子殿下他们,刚才在念什么书?
“在读《礼记·王制》篇。”太子殿下很礼貌地回答:“有一句话不太理解,想请教师傅,但是孟师傅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不讲解内容,反要儿臣等自己理解,对错且不知道。”
孟翰林当然否认了:“老臣不是不教导,而是要大家先背熟了再释义。”
这个时候,他倒是机灵了一把。
皇上也不看他一眼,而是要太子殿下将这段背出来。
太子殿下当然背诵的流利啦!
背完了之后,皇上看了看书本上的内容,点点头:“不错,一字不差。”
太子殿下得意了,他的记性一向很好。
“温雅士,你来给这帮小家伙儿们,说一说,这一段话的意思。”皇上面无表情的命令温润马上给孩子们上课。
温润也不客气,站在那里笑的温文尔雅:“殿下,诸位小公子们,这段的意思是说凡选用人材,须先考察他的德才,考察明白之后,才分派工作,胜任工作后才铨定爵位,然后给予相应的俸禄。说白了,总不能阿猫阿狗,读点书,有点文化就能当自己是个人才了,就能让朝廷重用他了!”
他说这话的时候,孟翰林整个人都要不好了。
因为他就是属于那种沽名钓誉之辈,不然也不会在翰林院当了三十年的翰林,一直没挪窝。
孟翰林想反驳,但是在皇上面前,没让你开口你不能抢答。
皇上面无表情的扫了一眼孟翰林:“整个翰林院,一共有一百七十八位翰林,全都是二甲进士出身,学问扎实,为何选了你呢?因为有人跟朕举荐了你,说你是亚圣之后,孟子血脉,且你在翰林院一待就是三十年,二十五岁的进士,不求外调,只在故纸堆里过日子,朕想着你学问好,就让你来了,其实其他人的课业也是一般般的教授,太子还小,朕就想着,让你一个固定的师傅教导一下,起码底子打好了,其他人讲课,太子也就能听得懂了,谁知道你是这样授课的,朕真是大开眼界了。”
“皇上,老臣……。”孟翰林软塌塌的跪了下去。
“朕刚才就在门外面站着,大雪天的,朕不怕风雪冷,却是怕心冷。”皇上这么说,依然是面无表情的样子:“朕就这么一个儿子,立为太子,他母后不在了,他后只有朕这么一个父皇可以依靠,朕忙,朕承认,对太子关心不够,但是也不容他人狐假虎威,以朕的名义欺负太子!”
说到这里,皇上猛地把手里头的茶盏子砸了出去:“刘老妖!”
“在!”
温润吓了一跳!
因为他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刘老妖这个亲家公就到了,还是站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皇上一叫,他就挑出来了。
特别的“神出鬼没”。
“带下去,审问,朕要知道全部。”皇上摆了摆手。
“是。”刘老妖一挥手,身边蹿出来俩黑影,是两个手下,看样子穿戴像是禁军,可好像是大内侍卫,禁军跟大内侍卫的衣服比较像,细节上不一样。
温润没咋看清楚,因为他们速度太快了,直接把人嘴巴一堵,胳膊一折,拖走了。
速度快的连让孟翰林“呜呜”两声的时间都没给留。
人拖了出去,太子殿下跟他的伴读们安静如小鸡崽子。
皇上这个时候站了起来:“今天是临时起意来的,你们都很好,课业暂停,三日之后再来吧,就说雪太大了,担心你们冻着,这会儿天还亮着,回去吧,朕给你们放假了。”
“谢皇上!”一群学生高兴了,放假能不高兴么。
一股脑的跑出去,只有太子殿下没地方跑,还站在当地。
“好了,今天累着了,不学了,跟父皇去养心殿,咱们跟你温大哥一起用一顿御膳,父皇让人预备了江南菜。”人都走了,皇上才不板着脸,伸手揽过太子:“你还小,这点事儿,怎么不跟父皇说?偏偏安排了今天在这一出戏给父皇看,好玩么?”
温润听了这话,心里一紧!
皇上知道了!
太子殿下一点都不害怕,还吸了吸鼻子,可怜巴巴的看着皇上道:“在外人跟前儿,儿臣就忍了,可是在温雅士面前,还装什么呢?父皇指派的人都是好的,徐师傅、刘师傅他们都是大忙人,能每月挪出来一点时间教导儿臣这个十岁的孩子,已经是很不错了,只是他们讲的课程,有的听得懂,有的听不懂,听不懂也没第二次了,想要提问都不知道要问谁,那天去大将军府,温雅士问了儿臣课业,然后说儿臣没读好书,听闻是有不少大学问的人教导儿臣,怎么教成了这个样子?早些年的灵气都要被磨光了,儿臣这才觉得不对,今天听说温雅士进宫,就想着,他这么关心儿臣,一定会来听儿臣上课的,这才将计就计,赌一把。”
“赌一把?”皇上扬了扬眉毛。
“赌父皇的爱子之心,赌儿臣在您心中的重量,赌温雅士对儿臣的关心。”太子殿下眼睛有些红:“儿臣赌赢了。”
“是朕不好,听信了一些人的谗言,觉得东宫需要独立,故而很少过问你的一些事情,现在想起来,可真够蠢的。”皇上自己都嘲笑自己,就为了那所谓的“君王之气”等等可笑的理由,每日端着身份,烦死了。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温润在旁边笑着道:“皇上是天子,忙的都是大事情,但是您也是一位父亲,应该关心儿子的,且不用自责,自责就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何必呢?且看谁最后得利,谁就是那个幕后主使,索性太子殿下安然无恙,这才是最好的结果,否则一旦他们投个毒什么的,那才是最惨的结果。”
温润纯粹是在胡说八道,打岔儿打的一点都不专业。
但是他的那首诗,让皇上眼前一亮:“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好诗!好诗!温雅士真不愧是雅士之名。”
皇上一高兴,起驾回銮,儿子直接被打包带上了龙辇,温润依然坐着暖轿,跟着这爷俩儿回到了养心殿。
进屋之后略微收拾了一下,御宴就摆开了。
第402章 一千零一夜啊
腌笃鲜,茨菇烧肉,红烧狮子头……一大桌子的江南菜,且是江南冬日里常吃的菜品。
难为皇宫里的人是怎么做到的?
这玩意儿有新鲜的也有干菜,还真是江南佳肴。
突兀的是老边酸菜的水饺,这是地地道道的东北风味。
在餐桌上,皇上没提刚才那糟心的事儿,只是让人给太子殿下布菜,温润甚至亲手给太子殿下挖了一整颗的红烧狮子头,放在了太子殿下的碗里头:“殿下要多吃点肉,才能长得胖,这么瘦可不行,男孩子嘛,要健壮一些,女孩子瘦点好看,男孩子健壮才好。”
“这个好吃,父皇和温大哥也吃。”太子殿下也让人给他们俩布菜。
一盘红烧狮子头也就六个到八个,因为今天三个人吃饭,故而这一盘红烧狮子头竟然破天荒的放了九个。
每一个都有拳头那么大。
不过温润知道,他们最多一人吃俩,如果吃三个的话,他倒是无所谓,但是皇上跟太子的餐桌上,恐怕一年半载的都不会再有红烧狮子头这道菜了,这就是宫里的规矩。
这个时候,温润才明白,为什么王珺给皇帝布菜的时候,一下子就盛那么多,因为只有三次机会,正确的说,只有两次机会。
不盛多点儿,不够吃啊!
“都吃,都吃。”皇上看到太子殿下一口就咬掉了四分之一个狮子头,顿时失笑了起来:“这样倒是像朕刚去江南那会儿,这狮子头的确是做的好吃。”
“只是不知道,这狮子头是个什么来历?”太子殿下吃的香,就想知道这道菜的来历。
父子二人还真不太知道。
于是都眼巴巴的看着温润。
温润都被他们俩看的乐了:“这道菜呀,还真是跟皇家有关系。”
“哦?”父子俩一样的表情,扬了扬眉毛,好奇的很。
“史书记载,当年隋炀帝带着嫔妃随从,乘着龙舟和千艘船只沿大运河南下时,“所过州县,五百里内皆令献食。一州至百舆,极水陆珍奇、(《资治通鉴》)。杨广看了扬州的琼花,特别对扬州万松山、金钱墩、象牙林、葵花岗四大名景十分留恋。回到行宫后,吩咐御厨以上述四景为题,制作四道菜肴,御厨们在扬州名厨指点下,费尽心思终于做成了松鼠桂鱼、金钱虾饼、象牙鸡条和葵花斩肉这四道菜,杨广品尝后,十分高兴,于是赐宴群臣,一时间淮扬菜肴倾倒朝野。官宦权贵宴请宾客也都以有这四个菜为荣,奉为珍品。到了唐代,随着经济繁荣,官宦权贵们也更加讲究饮食。有一次,郇国公宴客,府中的名厨韦巨元也做了扬州的这四道名菜,并伴以山珍海味,水陆奇珍,令座中宾客们叹为观止。当”葵花斩肉”这道菜端上来时,只见那巨大的肉团子做成的葵花心精美绝伦,有如”雄狮之头”,宾客们乘机劝酒道:”郇国公半生戎马,战功彪炳,应佩狮子帅印。”郇国公高兴的举杯一饮而尽,为纪念今日盛会,”葵花斩肉”不如改名”狮子头”。一呼百诺,从此,扬州就添了”狮子头”这道名菜,红烧清蒸皆可,逐脍炙人口,成了江南名菜。”温润讲了这些,又道:“不过这道菜,并非那个时候就有了,最早的记载,应该是南北朝《食经》上所记载的”跳丸炙”,我记得应该是《齐民要术》,炙法第八十种。红烧狮子头是属正宗淮扬菜系。有肥有瘦的肉红润油亮,配上翠绿青菜掩映,鲜艳的色彩加上扑鼻的香味,光看就引动食欲,醇香味浓的肉块与汁液,是令人无法抵挡的顶级美味。”
说的天下至尊的一对儿父子俩,吃着今天的红烧狮子头,都觉得比往日里香了不少。
“温雅士连这么偏僻的典故都知道,真真是博览群书。”皇上对温润的知识储备真是特别佩服,这么偏僻的记载,他都能知道。
夸奖的温润都不好意思了:“小臣只是爱吃而已,爱吃而已,呵呵……。”
不由得想起了当年,他头一次吃这道淮阳名菜的时候,那叫一个美啊,顺便看了看店家墙上绘制的图画,以及这道菜的记载。
他记得是因为这道菜的美味,而不是别的!
不过一道菜,温润就能说出历史和来处,并且连最早的出处都知道,皇上惊讶的同时也是惊喜。
“以往只知道温雅士诗词是一绝,没想到,也是一位博学之人。”皇上又夸赞了一句。
“温雅士当然博学了,他不止学贯古今,还知道东西往事,是吧?”太子殿下美滋滋的道:“小时候还给孤讲过好多小故事呢,比《增广贤文》里的小故事还丰富,还有海外国家的故事。”
“殿下,那个是小臣总结的一个故事书。”温润笑了笑,解释道:“起了个名字,叫《一千零一夜》,有一千零一个故事。”
“这么多?”皇上又惊讶了:“一千零一夜,名字也有点怪。”
“儿臣知道,儿臣知道!”太子殿下竟然兴致勃勃的举起手:“父皇,儿臣记得当年听故事的时候,都是在晚上要睡觉的时候,您知道为什么吗?”
“父皇哪儿知道啊!”皇上没好气的道:“你那个时候,不讲故事就不睡觉,还半夜作闹,你母后没少守着你。”
以至于当时的皇上,都没时间跟皇后说点体己话。
“这是温雅士讲给儿臣的小故事,说西洋彼国有个国王,因为他的王后背叛了他,跟自己的情人联手,差点将国王的王位掀翻,故而国王废后,可又不想娶新的王后,生怕重蹈覆辙,怎么办呢?他就今天立一个王后,新婚之后第二天,让王后处理宫务,然后就杀了王后,这样不断的有新王后被娶进门,也不断的死王后,彼国很多姑娘都深怕自己被立为王后,因为当了王后就等于是去死了,有一个聪明的姑娘就想了个办法,她挺身而出,给国王当王后,但是在新婚之夜,她给国王讲了个故事,只是故事还没讲完,天就亮了,国王想知道故事的结果,就没杀她,让这个新王后处理公务,自己去上朝了,等到用午膳的时候,新王后说了故事的结局,可是当天晚上,新王后又讲了一个故事,依然是没讲完,天就亮了,国王又如同昨天一样,打算延后处死新王后,就这样,姑娘讲了一千零一个故事,也跟国王生活了一天零一天,最后一天讲完了故事,国王被她感动了,没有杀了她!”
“这个的确是小故事书名字的由来。”温润道:“如今有不少番邦外商在各处做买卖,有些故事还挺有趣,小臣家里有个私塾,教导的都是小孩子,故而一些小故事很受欢迎,同时也有开启智慧的意思,让他们不至于比旁人少见识。”
农家子弟,在古代是属于寒门之列,自古寒门难出贵子。
就是因为他们的见识,不如那些大家子弟广。
于是温润就弄了这个小故事,从小给他们开拓眼界,各种寓言,希望孩子们能赢在起跑线上。
哪怕不能赢,也不能落下太多。
说的皇上直点头。
他们在吃饭聊天的时候,公主所里,大公主跟二公主也在吃饭,只不过她们用的却是宫里头的制式饭菜。
因为是冬日里,冷得很,故而每一顿饭食,都有肉类,且是牛羊肉。
今日的饭食,同样有红烧狮子头,也有清炖牛肉和羊肉汤,以及那道老边酸菜的水饺。
如今姐俩个喝着羊肉汤,听下头的小太监在绘声绘色的学着东宫的现场。
“那孟翰林真不是个东西。”二公主一听就知道,孟翰林完蛋了,不由得小脸上就带了幸灾乐祸的表情:“父皇肯定饶不了他。”
“何止,包括他后头的人,也要被拉出来。”大公主想了想:“让人继续注意,看父皇安排了什么人,继续教导太子,再有,看看是谁最后能主要教导太子。”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