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的读书郎 第602节
作者:初吻江湖      更新:2024-01-31 21:59      字数:4559
  刘三儿最高兴了:“快回家吧,家里提前七八天就开始打扫卫生,新换的凉席,被褥和竹夫人,哦,还有一些食材,都是新鲜的,回家,回家。”
  “刘三哥,这些年辛苦了。”王珺拉着他的胳膊,跟他一起往回走。
  这些年,都是刘三哥在老家这里支撑着,他们家的宅院和田地,都是他在派人种植和打扫维护,每年的收益也都给他们存着,粮食也是一年一替换。
  家里的粮仓,一直都是有新的存粮,虽然没有再扩建什么的,但是能守住就行,这是他们老王家的“祖产”啦。
  到了莲花私塾,温润顿时眼睛更大了。
  第576章 莲花坳的变化
  以前温润给莲花私塾盖得房子,不太大呢。
  足够村里孩子们上学用的了。
  现在么,它已经有了前后院之分不说,还有了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区分。
  前头的广场还在,以前稀稀拉拉的站着的都是学生,现在可倒好,站满了人不说,还分了好几排。
  有二三十岁的读书人,一看装素,大概是举人吧?跟温润的学位差不多。
  有十几岁的少年人,穿着青衿,应该是一群秀才,年纪轻呀!
  还有几岁的小孩儿,一个个穿着童生装束,这应该是小班的孩子们。
  温润认识的都没几个了:“当年那些孩子们,都考出去了吧?”
  “考出去了,早就考出去了,这些都是咱们村儿,后来的娃娃们。”吴山长看着自己的成果,十分的自豪,跟温润显摆:“还有一些人,听闻咱们莲花私塾教得好,就来了咱们这儿上学,咱们这儿,如今都是进士授课,不止有文,还有武术!多少老卒,那都有绝招的呢,我就收了,不过这地方可是不太够用了。”
  温润看了看四周:“我就想开个私塾,你把这里都快搞成了书院,县城那里的书院能高兴吗?”
  “那是公家的书院,咱们这是私塾,跟他们不一样。”吴山长给他们介绍了一下,这些学子们齐刷刷的行了一礼:“见过温雅士。”
  “好,好!”温润点了点头,这群人看他的眼神,炙热得很。
  这可是他们莲花私塾的创办人,这些年,莲花私塾名气大涨。
  不只是温润成了温雅士,更因为莲花私塾教的好,秀才和举人,甚至是进士,都有所出,比县城的书院都厉害。
  而且他们举子进京赶考,都有人照顾,哪怕一次考不中,还能等三年,再考一次。
  这两次机会,不容易啊。
  他们去过京城的人回来都说,大将军府很好,大将军跟温雅士也很照顾他们,他们在京城考试的时候,什么都不用操心,只管读书,只管温习。
  说句不好听的,就差有人给他们洗内裤了,吃饭就差喂到嘴里了。
  不过也不是一味的让他们读书,而是让他们劳逸结合,平时还带人跑步打拳什么的,或者是出门参加个文会,甚至因为他们学了新的记账方式,以及阿拉伯数字,他们进士之后,都被派发了官职,有的人甚至还受到了皇帝的接见。
  而他们的这种新式记账的方式,正在默默的推广,这样的记账方式,还没人能作假。
  因为这个原因,从这边去的人,一个个都算是上头的心腹,官途不说一片坦荡,但也绝对是前途远大啊。
  对于农家出身的寒门学子而言,足够他们感恩戴德了。
  你说他们能不激动吗?
  见过了他们之后,一行人浩浩荡荡的直奔老王家祖宅来了。
  老王家的宅子不够大,可周围有的是人家,有空房子给他们入住。
  这么多人塞进来,还真让莲花坳接待下了。
  温润甚至还看到了,有那么几排房子,好像是单独建起来的:“这些房子是?”
  “专门建造的,来来回回的,有人带着亲兵,家里住不下,就在这里住,你是不知道,咱们莲花坳,不少孩子都出息了,在军中的都有了亲兵,美的很!”杨大叔笑着告诉他:“还有一些老卒,也跟珺小子那个时候一样,在咱们莲花坳安了家,还有人不习惯,就去了前头的……嗨,我说这个干什么?大家的日子好过了,来往的人多了,就盖了这几排房子,放心吧,不是什么坏地方。”
  温润一点都不介意:“那好,让人安顿下来,这次来的人,比较多。”
  “早就知道了。”杨大叔笑着比划了一下:“全村的人都动了起来。”
  果然是全村的人都动了起来,莲花坳几乎是家家户户都在忙,各个都在自家门口那里摆开了流水席:“吃饭,吃饭!”
  温润他们是回到了老宅,之后就洗漱更衣,等他们安顿好了,换好了轻便的衣服出来,温润看到大家伙儿就笑了起来。
  原来他们的打扮,跟离家之前,差不多。
  温润的一身轻便的七分袖九分裤,草拖鞋。
  王珺的一身短打扮,他也是趿拉着一双草拖鞋。
  头上什么都没戴,只挽了个发髻,那些头冠啊,金冠的,都没要了,头上轻松了很多,也舒爽了很多,坐在一起,要吃午饭了。
  “还是老家舒坦啊!”温润摸了摸自己的头,很少有白天的时候,他能摸到自己的发髻了,因为白天要么戴个帽子,要么要戴乌纱。
  只有在家才会舒坦的不戴,可在家也要衣着整齐,毕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有事情找上门来。
  温润也不能太放松了。
  还是在老家舒坦啊!
  “那就在老家多待几日。”张大爷看他那舒坦的样子,就笑的露出来牙齿:“正好,要秋收了,这么多人手,咱们莲花坳今年不缺人啦!”
  其实平时也没缺人。
  不过这么多人在莲花坳,莲花坳热闹了啊。
  “秋收的时候,我们一起搭把手。”太子殿下坐在那里也不消停:“我们都能下地。”
  “你可拉倒吧,跟着你的都什么人?”王珺却道:“别的不说,你那些贴身侍卫,可没干过什么农活儿。”
  “那我跟我的伴读们都干过。”太子殿下委屈的道:“我能干!”
  可不是么,他也想显摆显摆,自己不是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少爷。
  虽然他是全天下,第一的少爷。
  “好,到时候让你们下地,这么大了,也该干点活儿了。”老村长有点糊涂了,还当太子殿下是当年那个小娃娃呢。
  “张大爷,你说什么呢?这是太子殿下。”杨大叔哭笑不得的道:“不是咱们村儿的那群臭小子。”
  自打家里三个孩子都有了功名,杨大叔这村长当的可有滋有味啦。
  同样的,他也觉得,这上头人的圈子,不是他们这小老百姓能过的,幸好三个儿子都出息,上头有人罩着,要不然,农家贫户出来的孩子,能有多大的出息。
  也怕在某些事情上,吃亏还找不到地方说理去。
  “太子殿下也是人,也是我的学生,不用担心,让他们去,在京城也没少干活儿。”温润却道:“收割就不用了,但是让他们来回运送,还有,种秋菜的时候,让他们跟着去。”
  他们这里秋收之后,还有一段时间,可以补种一茬秋菜,一般都是萝卜啊,白菜之类的秋菜,可以腌制,也可以储存。
  “行!”他们还是习惯性的听温举人的话。
  这都习惯了,哪怕王珺现在是大将军了,也是他们看着长大的珺小子。
  可温润不同,这可是有学问的人。
  而且他们的孩子,也都是温润给教育出来的,所以在他们的心目中,哪怕温润只是举人,那也是学问最好的举人。
  “吃饭,吃饭!”温润自己夹了一道江南红烧肉:“红烧肉,香!”
  这里的红烧肉,没有地道江南红烧肉那么甜,但是绝对够咸,是偏北方口味的那种。
  一群人吃饭也没闲着,大家都是老家的人,聊得话题都十分轻松,谁家老卒又得了个儿子,谁家的生了个女儿,两家有意结个娃娃亲。
  “娃娃亲要不得,万一孩子长大了,只有兄妹之情而无恋爱之意,可怎么办?还无法解决了,婚姻大事,大家都要慎重考虑。”温润反对这种娃娃亲,这帮孩子都要一起长大的,万一都处出来感情了,可怎么办?
  都兄弟姐妹,要真的结为夫妻,那感情也不对啊。
  一坑就坑了两个人。
  “是啊,别人也这么说,他们后来就没办成娃娃亲。”杨大叔道:“还有一些孩子在县城上学,其实他们更多的是想外出看看,要说教学,还是咱们村儿的好。”
  “对了,陆通神医他们家的大女婿要来看你,消息已经送来了,估计这几天就到。”张大爷告诉温润:“这些年啊,多亏了陆通神医在这边,我们这群老东西,才能活的这么滋润。”
  “没事儿,我也想见一见我这个义兄。”温润还记得,自己用了南宫易的令牌,才保住了所有人的命,更拖延了时间,最后得救。
  就是他比较可惜的是,此事牵连到了南宫易,可能让他在道上的名誉,受到了损失。
  他是知道的,南宫易如今正在漂白自家,南宫家横跨黑白两道,正是转型的时候,温润要不是迫不得已,也不会用他给的令牌。
  现在还不知道南宫易怎么样了呢。
  吃过了饭之后,好多人都没有离开,而是坐在一起,品茶,聊天,仿佛有说不完的话,聊不完的事儿。
  温润也尽量打听老家的情况,希望最快了解老家的一些人事。
  杨大叔家的三个小子都成亲了,孙子都上了学堂:“如今我家是没遗憾了,要说你婶子的心愿啊,就是想有几个孙女儿,三个儿媳妇给生的都是孙子。”
  老杨家阳盛阴衰,杨大婶子就想要个贴心的孙女儿,还说谁给她生个孙女儿,就给孙女儿包办嫁妆。
  “孙子都有了,孙女儿也会有的嘛!”温润呲了呲牙。
  另外又有老倪家,他们家是除了老王家之外,最早当了小武官的人家,如今他们家的几个孩子,不是考了举人进士,就是在大营里头担任了重要的职位。
  “如今老倪家可了不得了,原来他们家穷的嘎嘎响,老倪家的老三一直没成家,没钱说媳妇儿啊,后来家里起来了,倪老三都快三十了,想找个年纪大点的寡妇,成个家也能让老倪家另外的哥俩儿安心,结果老倪家起来的太快了,后来那个老倪家的孩子,不是当了个大官儿吗?特意在军中,找了个同袍的姑姑,给他三叔牵线搭桥,最后还真成了,原来那同袍的姑姑,因为守孝的关系,耽误了青春,都二十五了还没找人家,正好跟倪老三年纪差不多,还是个黄花大闺女呢。”
  “老倪家占了大便宜,老倪家的大小子,特意给他三叔置办的宅院,下的聘礼,哎呦喂,比亲儿子都孝顺!”
  “还有那老刘家,以前做豆腐的那家,现在盖了个豆腐坊,咱们这儿的豆腐,还是他们家提供,大把大把的赚钱,以前还出去卖豆腐,现在么,就在家卖,什么时候去,都有豆腐可以买,咱们这儿的人多,消耗的也多。”
  “听说老张家的大闺女,被府城来的一个学子看上了,这几天正在积极地准备提亲,也不知道老张家能不能答应。”
  “老张家的闺女,不是跟老金家的三小子看对了眼儿吗?怎么会答应府城的学子?”
  “不是啊,我听说老张家的大闺女,谁都没看上,听说是想找个当官的,直接当官太太。”
  温润还记得老张家的大闺女,那个孩子在上女学堂的时候,就很爱学习,后来也的确是学得不错,管家理账都有一手,主要是她身体不错,长得偏胖一些,是老人家眼中的好孩子,宜生养的那种。
  “老金家的二闺女,跟府城华家油坊的大少爷定了亲,据说华家油坊可是给了一千两银子的聘礼呢,更有很多好东西。老金家的二闺女,就是喜欢钱,听说谈好了,要是进了门,就先管家,说的也是,华家油坊的那位大少爷,不是个管账的人,他只需要好好读书就可以了,将来啊,就算不当官,当个名人雅士也行啊!”
  温润听得悠然心安,莲花坳发展的不错,不只是日子,还有孩子们的亲事,老金家他知道,一起那也是个穷人家,他们家三个闺女,两个儿子,大概是家里穷苦过,所以老金家的二闺女,在意的是钱财,就没找个未来才有出息的人,而是找了个如今身家丰厚的商人家。
  华家油坊经营了三代之久,好不容这一代,只有一个独苗苗,那就是华大少爷,还是一个读书的种子。
  所以华家要找一个善于经营的女主人。
  老金家的二闺女正合适,出身好,莲花坳如今的未婚男女可值钱了,不少人家愿意跟他们结亲,毕竟莲花坳今时不同往日啦。
  说起来,这些少年男女,都算是温润的学生,再攀高一点儿,都是太子殿下的学长学姐。
  作者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