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节
作者:吐鲁番      更新:2023-04-15 02:18      字数:5873
  刘协讪然,这事你不会单独说啊!
  第二三一章一语消恩怨[本章字数:2252最新更新时间:2013-11-0813:51:16.0]
  说不到半个时辰刘协开始不停地磕头,早晨的亢奋劲过去,全然没了状态,几波老臣通报完,董昭急了,他跟陈群商议一个晚上的画饼妙计,赶紧上前启奏。
  “皇上,大战后即有大害。北方四州已有临近的西河郡等三郡向朝廷告急,称缺粮少衣请求朝廷划拨钱粮。
  以此推论,北方四州将近有二百万石的钱粮缺口。
  由于朝廷要支援祢衡,储备河东官员的口粮,存粮只有三十万石,不足以供应这么大的缺口。故臣和陈群商议,北方四州所缺应该由幽、并、冀、青四州的州牧想法解决,不足之处再由朝廷划拨。”
  这招狠呐!
  公孙瓒和袁绍在名义上还挂这四个州的州牧,现在他们已经是降臣,手里哪有什么钱粮,就算有也是被盘剥后剩下的,让他们出钱粮,那是拔净老虎身上最后一根毛啊1
  公孙瓒很窝火,董昭此人小心眼、记仇,从袁绍处跑出来,恨袁绍才出此计策,但跟公孙瓒无关呐,他这是纯粹躺着也中枪。
  袁绍无奈,他很知趣地低声下气万事不出头,还是惹了麻烦。示意公孙瓒赶紧出列禀明:“皇上,臣归顺朝廷时臣的身上并无分文,麯义将军收取郡县时并未动用钱粮,故而钱粮仍在郡县,至于臣的私宅田产,出兵时都充作了军粮,就算有剩余,也只能勉强让家人不至于饿死,还请皇上明鉴!”
  公孙瓒更亏,老窝都抄了,钱粮都归了朝廷,他可真可谓身无分文。
  半天没有反映,众臣看去,刘协睡着了,众臣偷偷暗笑,原来皇帝昨天不是没有运动,而是运动的太激烈了。
  董昭左右看看,都没人敢惊动皇上,立刻小声请求赵温和赵岐,依照以前的规矩,皇帝不在,朝廷大事由三公说了算。
  赵温摇头,朝着皇帝努努嘴,皇帝在呢!
  正在众臣不知所谓时,刘协一低头,差点栽倒,众臣大吃一惊,刘协却突然支起身,朦胧道,“怎么不说了!”
  袁绍赶紧跪倒说真是没有钱粮了!
  刘协迷迷糊糊,董昭义正言辞地说了一通,刘协才明白,想了一下,盛赞董昭想的远,这个提法在史书上说过,非常重要,说的袁绍一颗心拔凉拔凉的,然而刘协接下来却让袁绍感恩戴德。
  “董卿,西河、上党、太原三郡皆是因为黑山军大批出山才缺粮,而北方四州其他地方并未大面积缺粮,据我所知,袁侯对民众甚有爱护,民众皆有余粮,公孙侯藏有三千万石的粮食,虽然用去了一部分,但大部分都北方的莫问大军收取,除了供应幽州、冀州、并州部分城池,估计对河东也有支援,爱卿且再等上三五日,北方必有惊喜!”
  刘协话音一落,袁绍和公孙瓒慌忙谢恩,这下不但免了他的罪责,还顺便提了他们的德行,由此可见刘协对他们的尊重,有皇帝这个支柱,谁想绊倒两位,都要先思量思量。
  董昭虽然没有报复袁绍,但得到了皇帝的大力褒奖,有些小得意,不过苦思的妙计被皇帝一语推翻,看着陈群,还是不胜惆怅。
  朝中的大臣各自都有心思,他们突然发现,刘协长大了,几句话消弭了一场恩怨,非但消除了恩怨,还让双方感激不已,这是精通御下之术啊!
  刘协展示了手腕,给了朝廷希望之后,实在挺不住了,赶紧拿出安敦的奏表。
  “各位爱卿,莫问和麯义的二十万大军日耗粮草不计其数,董卿也称朝廷粮草不继,如果同意安敦在关中用兵,所需粮草军备物资耗费一旦拖垮朝廷,则朝廷刚刚出现的大好局面,将不复存在……谁能告诉孤,一旦败了,什么时候才能重震大汉社稷!”
  刘协的话先是低缓,而后低沉,最后一句话却是沉重无比,尾音袅袅,从朝堂刺入众臣的心里,一时间没人说话。
  皇帝说的不错,朝廷刚刚有起色,北伐是刘协定的,不但用了朝廷的兵马,连北方河套王的兵马都倾囊而出,在如此境地中,朝廷竟命令在关中用兵,一旦陷入战争泥潭,刚刚取得的胜利果实,吃下去都没味道,说不定还是酸的。
  原本对李傕恨到骨头里的几个老臣都感到汗颜,在朝廷存亡和个人恩怨之间,孰重孰轻,一看便知。
  刘协不想批评这些忠心大汉的大臣,但任何人都有错失,况且皇上的本意并不是说这场战争,而是收降李傕后,能够让朝臣能够善意地对待。
  如果收降一个愿意自裁谢罪的对手,其人应该多么死心塌地,朝廷之福啊!
  乱世中,无论任何人都在为了自保而努力,如果给他一个机会,不但能够自保,还能封荫子孙,为什么不要呢?
  送上门的超级大将,不要白不要啊!
  只要说动这些老臣,一切都没有问题,而刘协掌握了最绝佳的时机……莫过此时此刻!刘协激动而言:
  “孤始终相信,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从洛阳到长安,再从长安到安邑,长达六年的时间里,忠与奸,善与恶,每一个忠臣都镂刻孤的心中。
  孤每时每刻都在提醒自己,你们才是汉庭的支柱,先祖先帝的在天之灵看着孤,也看着你们,在摇摇欲坠的汉室中,你们撑起了汉室,孤感谢你们。在局面开始转好的时候,孤更希望你们抛下恩怨,我们君臣同心同德开创新的天下。
  等待天下一统的时候,你们才能对儿孙说,名动天下的汉庭复兴之臣,
  ……就是你们!”
  刘协感情丰沛地看过董昭、看过赵温和一众老臣,所过之处,全部惭愧地低下头,刘协起身离开朝堂,走到门口突然回身。
  “孤相信你们!”
  赵温愧然拜谢,朝堂仿佛突然醒来,众臣高喊着恭送皇上,然后一同看向中间,安敦的奏报像一根刺一样扎进众臣的眼里。
  没人去动这封奏报。
  “赵公,时间不等人,即刻八百里加急命令安敦,接受李傕的投降!”董昭心中扑通直跳,刘协最后一眼太寒人了,赶紧表现。
  “赵公,我以为不妥,接受投降这件事很重要,我认为派一个朝廷重臣去接受投降,才能稳住李傕,令他忠心朝廷,为我所用!”赵岐将收降提到朝廷的高度,原先就是他提出拒绝接受李傕投降的。
  众人高声附议。
  “何人可去?”赵温见大家意见统一,看看朝廷中的大臣,这个是苦差事,一旦出事,还是没命的差事。
  朝臣的眼光都落在一个人身上,赵温看去,心道最适合的也就是此人,他们曾是同事,也是对手,而且还是朝廷重臣。
  第二三二章十日定关中(一)[本章字数:2593最新更新时间:2013-11-0900:08:01.0]
  董承径直站到朝堂中间,他无话可说,若说上次去冀州封赐公孙瓒是刘协派他去避风头,这次却是集体指证,连他自己都知道,关中这一趟只有他最合适。
  他跟李傕见面绝对感慨万千,喝酒能够说上半年……他与李傕都是董卓的部下,后来分道扬镳打架火并,他是朝廷的将军,而李傕成了走投无路的孤军。
  “赵公,董承愿意跑一趟!”与其被人命令,不如主动请缨。
  ……
  朝堂重新拟写文书之时,安敦接到朝廷的密件,称李傕罪大恶极不受降,安敦没有任何犹豫,但荀彧却是深有遗憾,他在信中建议用李傕治理关中被忽略,一旦李傕战死,关中群龙无首,朝廷无人可以压制马腾、韩遂和西羌王,必然又是一场乱战。
  荀彧细心地从信差打听出刘协攻破易京收降了公孙瓒和袁绍,正在赶回河东的路上,登时眼前一亮,原来李傕投降的信件没有经过刘协阅示。
  高高兴兴送走信差,回身挥退众人,按住只要传令联军做好攻击准备的命令,郑重道:“这一战事关重大,将军心中可有准备?”
  安敦感触颇深,不服气道:“先生说的正对,莫问在北方攻破易京,麯义在河间收降颜良文丑,都是大功,可我呢,在渭水什么都没干!这次就是个机会,请监军教我,一定要攻破长安,如果将李傕的人头献给皇上,我们二人必定大功!”安敦不忘拉荀彧下水。
  “错了,皇帝看到李傕的人头,你我二人这一辈子都别想出头了!”关中诸将乃是攻伐中原的利器,相比于刚刚领兵一年的安敦将军,都是无法衡量的财富。
  “为何,请先生教我!”
  安敦大惊,荀彧的话他是坚信不疑,荀彧来到夏阳,不足一年将军队从三千人马打造成两万多大军,地盘更是令人乍舌,竟然一路联合结盟说降了二十多个县城,连带攻伐下来的,一下子到了渭水,这份功劳挂在安敦头上,他万分感激。
  其实安敦清楚,其中九成以上都是荀彧的功劳。
  荀彧嘿嘿笑道:“将军不妨将皇帝在易京和河北的丰功伟绩告知马腾、左贤王和段炜,当然还要送给李傕一份,并称朝廷迎接皇帝和手下的二十万大军,受降一事,等皇帝回到河东再行决定。”
  “那这封信……”
  安敦眼睛瞪圆,吓了一跳,这是欺君啊!
  “先压着!”荀彧沉稳有加,看安敦脸色发白,笃定道:“将在外君名有所不受!”
  说罢伏案疾书,半个时辰,将皇帝平定幽、并、冀、青四州,收编颜良文丑人马二十万,与河套王爷达达铁木的北方军团莫问南北呼应,拥兵五十万,独霸黄河以北广大土地朗朗写毕,摇头晃脑读了一遍,读完自己都佩服自己,皇帝的威严和霸气呼之欲出,安敦站在背后,激动的摩拳擦掌,连声道:“荀先生,这可是真的?”
  荀彧如何敢说这是他杜撰的,要达到信中的威势,平定天下都小菜一碟,不过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认真道:“当然是真的……令人抄写十份,送给各个将领!”
  “先生只管放心读书休息,日落之前绝对送达各个将领手中,宣示朝廷天威!”安敦大喜而出,喊人抄写,令斥候备马准备送信。
  其实他最想狂呼的是,我是皇亲国戚啊!
  ……
  十匹快马分别将信件送达,第一个接到信的左贤王部的龙驹王爷盯着信件足足有半刻,他刚刚得到准确消息,达达铁木尽遣麾下羌胡儿郎帮助他的丈夫攻打易京,若不是朝廷看重达达铁木,他真想博一次。
  心死之后再次看打手中过的信件,老王爷突然有些感悟,达达铁木的选择也许是正确的,只有跟汉族真正地联合起来,才有羌胡的大发展。
  “纳姆,速度将此信传给左贤王殿下,劝说殿下给朝廷和达达铁木王爷各送十匹好马,还有定边郡的特产麝香,恭贺大捷!”
  老王爷心绪不宁,想了片刻,命人套车,驾车的小辫子壮汉抬头看看落西的太阳,耳边响起老王爷兴奋的声音,仿佛年轻十来岁。
  “去汉军大营!”
  “王爷,你一个人不妥吧!”
  “哈哈,这可是我们的胜利,没有我,他们这么能尽兴!”
  小辫子不再说话,庞大的额身躯矫健地跳上马车,口中呼啸一声,眼看后面跟上来一群狂奔的牧民射手,才放心大胆地奔驰而去。
  第二个接到的信件的段炜大吃一惊,朝廷果然复兴了,不会吧,才一年多啊!
  段炜一边派人到汉军大营打探虚实,一边拿着信件感慨万千,幸亏他见机的早,投了朝廷,若是投了马腾或者曹操,后果不堪设想啊!
  另外赶紧派人通知周围的几个哥们,赶紧投奔朝廷,大肆宣传后再投人家还能稀罕你么!
  在日落之前,马腾的部将、西羌王等等关中有牵连的将领都收到安敦的信件,马腾的部将乃是马岱,看到信件突然放声,跟随皇上的兵马中就有他的哥哥马超,凭着马超的历来冲动的性格,只要有战功,战功薄上绝对有他的名字。
  “快快回禀父亲,哥哥跟着皇上打胜仗了!”
  安敦的阵营中,朱七、张成、尚弘、李强、铁浮屠各自领兵在渭水沿岸驻扎,听到安敦的军号陆续赶来,看到营门口的士兵喜笑颜开,路上见到的兵士都是一副喜洋洋的笑脸,只当看过荀彧写的信件,才恍然喜形于色,继而放纵大笑,只有尚弘惭愧地以拳擂胸大哭。
  众将不解其意,尚弘悲愤道:“皇上当初若是带上我,此刻岂不是载誉归来乎!”
  将领们突然记起,在皇上北渡逃命时,背着皇上的就是此人啊,皆是替尚弘可惜,对皇上有大恩,再加上战功,绝对是统兵上万的大将,而此刻升职后才位列中郎将,可见人生机遇却是难料啊!
  荀彧接到龙驹王爷回到大帐,分宾主落座,正赶上大军尽欢,将军夜宴,上酒上菜,荀彧亲自把盏为老王爷满上。
  “老王爷,汉室和羌胡联手合力,一战平定黄河以北,汉室重建社稷,羌胡恢复祖先荣光,可见吾皇和铁木王爷乃是天作之合,时刻提醒我们汉羌两家永世修好啊!”
  “恭贺皇上!先生所言正是老夫心意,羌胡历经百年,一朝封王,又现当初羌胡的盛世,只要皇上和铁木王爷一世恩爱,我羌胡愿为大汉守好河套,不辜负皇上敕封铁木王爷河套王的封号!”
  二人互相恭维,各自抒发心中的愿望,荀彧却不忘再提醒老王爷,一本正经道:“铁木王爷的封号,乃是传承为小王爷的,羌胡以后就是汉室宗亲,谁敢不敬!”说罢,郑重地先干为敬,用实际行动告诉老王爷,他荀彧一贯敬重羌胡族人。
  老王爷深深感动,与安敦及帐中诸将各满喝一樽,最后交代铁浮屠好生效忠汉室,借口不胜酒力当夜回去,安敦隆重地送到大营门口,令二百骑兵沿途保护,回转大帐,重摆宴席继续庆祝。
  大汉军营的异常当夜就被长安的斥候探的一清二楚,立刻消息传给长安未央宫中独对孤灯的李傕。
  李傕一个人独坐,已经呆了整整一个时辰,无神地看着灯下安安静静的信件,心如百爪挠心,当初他曾囚禁挟持皇上,给了他臭鱼烂虾,这个仇,皇上不会不报……
  “报应啊!皇上五十万大军,还有满朝文武,第一个不会放过的,就是我啊……父母妻儿,九族……”
  李傕喃喃自语,胸中的心仿佛冰窟的石头,全无生命气息,拔凉。
  第二三三章十日定关中(二)[本章字数:2546最新更新时间:2013-11-0912:44:53.0]
  李傕连夜召集全家老少召开家族会议,老婆杨氏(侍中杨奇之女),子李式,侄子李利(兄子)、李暹(兄次子)、李进(兄子,任副车中郎将),从弟李应,从弟李维(任上军校尉)、李桓,外甥胡封(任骑都尉),传看了信件,个个面色沉重。
  “朝廷不准降也在清理之中!”李傕反而平淡下来,“但纵观当时形势,我们必须自保,如果不做,四年前就被朝廷给杀了!……眼下全军断粮,将士怨声载道,暂时能够留下来也是摄于飞熊军还在我们手中,一旦战事复起,恐怕大半都会溃逃,此时何去何从,正好借朝廷发来信件的机会,我想听听大伙的意见!”
  “我们都听你的!”杨氏无条件支持丈夫。
  “父亲,此信中说的太过夸张,朝廷未必取得这么大的胜利,况且才刚刚两年,刘协才十七岁,我认为他没有这个能力!”李式不服气,他才二十二岁,手下有几个少年都是十六七岁,完全就是一个小孩。
  李式的质疑得到几个堂兄的赞同。
  “我觉得兵马数量有夸大的成分,打败公孙瓒和袁绍不会作假,朝廷要昭示天下,岂能自己打脸!”李应的理由得到李恒和胡封的认同。
  “眼下四面围困,军心涣散,你们有何良策?”李傕不想听争论,他要听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