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林 第317节
作者:
Loeva 更新:2024-03-23 15:25 字数:9749
谢慕林也不多言,只问他:“你是跟着瑞哥去了京城的吧?这会子过来,是不是瑞哥有话要带给我?”
小洪忙道:“郡王爷这会子还没回到北平城呢!他前日下船去了天津,也不知要待几日,怕谢二姑娘担心,就先打发我回来报信。他说他会尽快回来的,只是还得支应太后娘娘那边的差使,不知道能不能挤出时间来看姑娘,但怎么也会想办法给姑娘传个信来,让姑娘别担心他。他还从京城给姑娘带了礼物,过些时候收拾妥当了,就给姑娘送来。”
谢慕林一怔,想起发现四皇子中毒的某位太医,老家就在天津,似乎还有一本记载了相关毒物的书。她猜朱瑞多半是带着这位太医回家找书去了,顺便还可以搜罗一下药材。这样也好,四皇子的身体要紧。她与朱瑞什么时候才能见面,倒没那么重要了,反正将来有大把时间可以相处。
不行,不可以立flag!
谢慕林低咳了一声,晃走脑中忽然生出的念头,对小洪说:“礼物什么的都不要紧,只要他平安回来就好了。你只管回去,让你们郡王爷安心。我会在家里等他消息的,让他一切以正事为重,不必牵挂我。若是有什么事需要我帮忙,只管打发人送信来。但凡是我力所能及,我必定会竭尽全力!”
小洪得了她这话,这趟差使便算是完成了,恭敬地向谢慕林行了一礼,便告辞而去。
谢慕林暗暗叹了口气,但很快又重新振作起了精神。朱瑞忙碌也是为了他们未来的幸福安稳,她又不是离了男人就不能活,何必在这里纠结呢?
她转身就想回自己的院子,却看到张婆子小跑了过来:“二姑娘!去保定和通州的人回来了,药都买到了!小的们什么时候开始熬药呀?”
谢慕林顿时精神一振:“人在哪儿?我这就过去验看!”
第1151章 流言
药材没问题,质量还挺好的,量也不算少。
谢慕林迅速把药收好了,对张婆子道:“张妈妈把地方收拾出来,工具都准备妥当,一会儿我就让人送一批药材到你那儿去。我陪着你,照方子先熬一锅药试试。”
张婆子忙笑着应了,转身就忙活起来。
谢慕林则叫了自家几个丫头出力,把刚弄回来的药材先搬回自己的院子,然后摒退左右,独个儿把药重新打包好了,附上标签,拿匣子装了,贴好封条,又拿丝绳捆了两圈,然后方才找出几包熬润喉蜜炼膏要用的药材,拿大篮子装了,命小桃送到张婆子那儿去,让她先做初步处理。她自己则是命人给永平郡主那边送信,并不随意派人送药,免得不知情的下人途中出了什么差错。
永平郡主那边早得了她的提醒,自己虽然一大早就跟着家人进了紫禁城,却留下了一个知道内情的心腹女护卫,一收到谢慕林的信,便立刻到谢家把药带走,直接送进紫禁城去了。
谢慕林把药送出,就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无事一身轻。她果然如先前对周围的人所说的那样,带着香桃,陪张婆子夫妻俩熬制膏方。几个人都是新手,但谢慕林与香桃都曾亲眼见杜家人熬过两回,还算清楚步骤与手法,磕磕碰碰的,试了三次,总算熬出了象模象样的蜜炼膏来,吃在嘴里,感觉跟往年从杜家医馆拿回来的是一样的口感与味道。
文氏十分欢喜,正好这两日有些上火,便要了一罐子早晚冲水喝,觉得效果不错,总算放下心来了。她让张婆子加紧熬制一批,近来不少熟悉的人家听说了谢家要制膏的事,纷纷来向她讨要呢。新膏制出来了,正好可以送一圈人情,免得她们总是来催她。
这一批膏送了出去,住在同一条街上的人家路经谢家时,又能隐隐约约闻到略带香甜的药味,都知道谢家确实是在制膏了,还有谁会对他家先时采买大批药材的事生疑?
只不过,外人好唬弄,自己人却不见得不聪明。
张婆子就曾私下问谢慕林:“二姑娘,您先时让人买回来这么多种药材,制熬却只用了二三十种,那剩下的那些怎么办?都是拿来糊弄人,不叫他们猜出咱家秘方用了什么药的么?可就算是要糊弄人,也犯不着买那些贵的、稀少的、难买的吧?如今好不容易买到了那么多药材,却派不上用场,是不是太可惜了?”
谢慕林不可能跟她说实话,只好告诉她:“正是高价又少见的药,才容易误导人呢,别人要是有心要偷我们的方子,肯定会觉得花大价钱买回来的药材是必用的,这就坑到他们了。你也不必担心,药材买回来了,就没有浪费的道理。这会子不用,是正在风口浪尖上,不能轻易引人怀疑。等到这事儿风声过去了,我自有地方处置它们,肯定不会把好东西浪费掉的!”
张婆子自然不会不信自家小主人,也就不再多问了。
在大户人家当了这么多年的差,张婆子心里是有主意的。谢家主人很好,仁慈恤下,出手也大方,但她毕竟一把年纪了,丈夫张老寒的腿脚不好,又干不了什么重活,继续在谢家待下去,等她老到干不动时,两口子就真的没什么用了。就算主人家愿意给他们养老,也不过是回老家看房子田地去。张老寒的腿脚,离不开北瑞堂的膏贴。可回了湖阴老家,她上哪儿找这膏贴去?就算能找到,也没多少银子去买了!
但二姑娘要嫁进燕王府去了,倘若她觉得自己有用,把自己夫妻二人带上,今后他们就是王府的下人!别说身份与寻常官宦人家的仆役不同,光是二姑爷是郡王,还是北瑞堂的东家,这份量就不一样了。主人家铺子里卖的膏药,倘若她侍候得好了,就算不能得了赏,也能打个折吧?买起来也方便。张婆子是无论如何也要争取这份巧宗的,断不可能惹二姑娘生气。随二姑娘怎么说,她都照办就是了!
张婆子越发精心地从事制膏的事业,把它当成了自己的进身之阶。她的丈夫张老寒也默默地配合着妻子的计划,仔细地打着下手。谢慕林对他夫妻二人的工作成果十分满意,心里已经在盘算着要把他们列入陪嫁名单了,但主要的注意力,还是放到了紫禁城那边。她想知道,四皇子的身体情况是否有望好转?
可是太后一行人进了紫禁城,就连着几天没了消息。燕王府一家每日进紫禁城去,一大早进去,天黑了才出来。永宁长公主直接就住在了城中,马驸马带着儿女仆从住进燕王府,每天也要往紫禁城中请安,起码要待上两个时辰才会回来。他们也不跟旁人提起在紫禁城中都经历了什么,对太后的病情更是闭口不言。有人试探着给马大公子递了帖子,邀请他参加某个本地书画名家的聚会宴席,马大公子婉拒了,道是长辈有恙,需要侍疾,不敢贪图玩乐。
北平城里的官宦权贵圈子,很快就传言满天飞了。大家猜测太后的病情会不会很不妙?要知道燕王府的两位府医自打进了紫禁城,就没出来过,要不是太后病得实在太重,身边离不得人,又怎会如此?这么说来,太后得病后,不肯原地医治,也不肯折返京城,非得加快行程到北平来,是要见小儿子最后一面呀!
没过两日,又有消息传来,京中接到永宁长公主密折的皇帝下了旨意,命正在普陀山礼佛的四皇子速速赶往北平为太后侍疾,越发加重了这种传言。
皇帝自然是不能轻易离开京城的,但正出行在外的四皇子却可以代替父亲去给祖母尽孝。要不是太后的病情不乐观,皇帝也不会这般折腾心爱的小儿子呀!
甚至有阴谋论者认为,皇帝属意小儿子继承大宝,朝廷上却有许多人反对废长立幼。皇帝这时候下旨命小儿子前来北平侍奉重病的太后,大约是想借孝顺名声与太后的尊荣给小儿子抬轿子了!
流言在北平城中四处传播着,没什么人留意到,新封的永安郡王朱瑞,带着几个随行人员,低调地微服进了城。
第1152章 稳定
谢慕林迟迟打听不到朱瑞的消息,心里也有些七上八下的。
虽然她知道朱瑞不会有危险,却会担心四皇子的状况到底如何。
他身上的毒应该是能拔除的吧?不会给身体留下什么后遗症吧?朱瑞应该顺利找到了记载相关毒物的那本医书了吧?她先前收集的那些有解毒作用的药草,帮上四皇子的忙了吗?
燕王府那边迟迟没有消息,连永平郡主也是天天逗留在紫禁城里,没有再往谢家来了。如今谢慕林一点儿消息来源都没有,除了从父母家人那里打听些城中流传的小道消息,就只能呆坐家中暗自担忧了。
谢璞面上没有露出任何异状,文氏还以为太后真的在旅行途中生病了,还跟几位熟识的官太太相约,到寺庙里为太后祈福呢。她完全不知道四皇子也来了,还当他仍旧在从普陀山赶来北平的路上,有时候会感叹一声:“四皇子还是个孩子呢,这大夏天的,就得赶几千里的路到北平来,真是太辛苦了!太后娘娘坐船走运河,一路赶得再急,水路也是平稳的。可四皇子若是骑快马走陆路而来,那可就太遭罪了!”
谢显之与谢映慧都深有同感。谢映慧还露出了担忧的表情:“四殿下小时候也不甚康健,三天两头乔美人就要为他告病。他真能撑得住这千里迢迢么?皇上为什么要让他受这个罪呢?实在放心不下太后娘娘的病情,也可以打发宗室近支子弟过来呀?况且,依我的主意,这种事太子就该出头露脸,表表自己的孝心。他既然执意要赖在储君宝座上不肯相让,也该叫人瞧瞧,他除了贪图美色、宠妾灭妻以外,还能有点真正的好处,配得上储君之位的尊荣!不然,圣眷叫弟弟得了去,孝心也输给了弟弟,他还有什么能跟别人比的?!是比能为他去死的亲娘,还是比遭了皇上忌惮的舅家?!”
文氏与谢显之都露出了不安的表情,谢慕林忙咳了一声,给大姐使了个眼色,寻借口把话岔了过去:“最近北平城里流言纷纷的,说什么的都有。但我看燕王府那边还算稳得住,除了不透露一点儿消息之外,也没什么慌乱的样子。我估计太后娘娘的病情应该不是很严重吧?不然燕王一家哪里还顾得上每天回王府去?早就留在慈宁宫里日夜侍疾了!那里虽然是当作皇宫来建造的,但如今只能算是个行宫,又没有后宫妃嫔在,门禁其实没那么严格。”
谢映慧想了想,有些半信半疑:“可若太后娘娘的病情没有大碍,为何燕王一家都只字不提呢?哪怕只是让府医出面说句话,道是太后娘娘的病情稳定下来了,也不会引得流言满天飞呀?”
谢慕林估计,燕王一家恐怕还顾不上这事儿。看来四皇子的治疗情况不是很顺利,也不知道朱瑞回来了没有……
文氏在旁默默地听着,觉得自己应该去找巡抚夫人探探口风。巡抚大人乃是皇帝昔日潜邸旧人之后,素来与皇室亲善,巡抚夫人在京城时,也曾跟着婆婆做过太后宫中常客,因此太后到达北平后的第二日,巡抚夫人便往紫禁城送了请安的帖子,请求晋见。虽说她一直未能得到许可,但每日一帖从来不少,偶尔还能跟慈宁宫派出来传话的宫人见个面,兴许她那儿能打听到些消息,也未可知。
不是文氏有心要探听禁中之事,而是太后的病情安危关系重大,她也得为长子谢显之的婚事考虑……
巡抚夫人一直对文氏态度十分客气。自打朱瑞永安郡王的封号定了下来,他们夫妻的态度就更加客气了。跟别人惋惜或嘲讽朱瑞未能成为燕王世子不同,巡抚夫妻对朱瑞的身份有自己的猜想,坚信他早晚会成为燕王府未来的主人,永安郡王只是第一步而已。因此,他们对朱瑞的未来岳家,也不敢有所怠慢,哪怕巡抚大人的官职品阶在谢璞之上,平日里见面也都是用平等的态度对待他。
文氏亲自上门求见,打听太后的病情,巡抚夫人也不会拿对待别人的敷衍态度来待她,而是悄声告知了实情:“我一次也没见过太后娘娘,只知道太后娘娘身体抱恙,不见外臣官眷,除了燕王府一家四口,也不见其他的宗室。不过,太后娘娘身边的宫人表情虽然有些焦虑,却并不十分惊惶,因此我想……太后娘娘的病情应该是不打紧的。燕王一家不向外泄露消息,必然有他们的缘故,但这种事情应该不会持续太久,这两天估计就会有个说法出来了。”
文氏郑重谢过巡抚夫人,稍稍镇定了些,回家去了,才到家,她就听匆匆上门来的万太太说了消息,得知燕王妃今日从紫禁城提前回到了燕王府,似乎是因为太过劳累了,才回去休息的,正好赶上徐夫人带着几位旁支宗室的女眷赶去打听太后的病情,质疑先前传闻中的恩旨到底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颁布?难不成这些恩旨都是幌子,并不是真的?否则太后病就病了,旁人宣旨,又有什么不同呢?
文氏与孩子们听了万太太的话,都大吃了一惊。
谢慕林忍不住冷笑:“徐夫人是不是疯了?说出这种话来……其他宗室也由得她乱讲?皇帝有恩典,他们等着领受就是了。可太后病了,他们不说多表表忠心、孝心,却说太后病了就该另外派个人来给他们宣旨,这是生怕皇帝不生他们的气?!”
万太太满脸兴奋地道:“听说她这话刚说出口,与她同行的几位宗室妇就立刻辩解开了,生怕燕王妃误会呢!一个个脸上都后悔得不行,恨不得离得她远远的!”
当时燕王妃确实很生气,但当场发作徐夫人却没什么意义。她很直白地告诉了众人,太后的病情已经稳定下来了,目前也神智清醒,知道宗室众人都很关心她,还很欣慰呢,打算赏赐大家。燕王妃让众人各自回家去,因为再过不久,太后的使者就要上门了,别耽误了接旨。
上门问话的宗室女眷几乎瞬间走了个精光,留下徐夫人一个人尴尴尬尬地坐在那里,燕王妃也不理她,径自离开回房去了。不再把她当成嫂子,而是视她为大伯子屋里一个寻常的妾室。正妃又怎会需要与别家王府的妾室打交道呢?
最终徐夫人只能灰溜溜地独自离开。等她到了家,还不知道闻讯赶来的女儿女婿会跟她说什么呢!
第1153章 上门
太后的“病情”一旦稳定下来,燕王一家也就减少了在紫禁城里逗留的时间。
燕王每天仍旧会继续进紫禁城侍疾,但其他时候又恢复了正常的办公。众人向他打听太后的病情,他也只说:“太后安好,只是需要静养。”就没别的话了。可本地官员们爱生事的少,得到这个答案已经心满意足了。
那些原本有点蠢蠢欲动的宗室旁支,发现自己差一点就被徐夫人坑了之后,立刻就清醒过来,不再执着于追问自家封爵旨意几时能下来,反倒是殷勤地每日呈上请安问候的帖子,劝太后只管安心休养,旁的事都不必着急……
没想到这份殷勤反倒得了实惠,太后派人送来了丰厚的赏赐,众人都觉得脸上很有体面。至于跟女儿女婿发生了争吵,仿佛疯了一样想要给太后与燕王府难堪的徐夫人,人人都与她彻底疏远了。当初说好了只是让她带着各家女眷去见燕王妃,旁敲侧击一下颁旨的事,没想到她说得那般直白无礼,差点儿坏了众人的大事!
宗室旁支们醒悟到,如今的徐夫人因为没能得到正式册封,传闻还要搬出燕王府,便一肚子怨气,巴不得其他人也得不着好呢。他们何必再被这个女人利用?反正她只是顺义郡王的妾室罢了,只要顺义郡王与郡王太妃得以平反,他们的血脉后人得到了应有的封诰,大家也能得些实惠,那皇帝与燕王就足够厚道了。一个妾,被众人抬举了那么多年,谁也不欠她的。她怎么能恩将仇报,故意坑他们这些对她们母女照顾有加的亲族呢?!
宗室们不再理会徐夫人,继续耐心地等候着,每天让家中的女眷去给燕王妃请个安,顺道打听太后的身体状况。虽说册封的旨意,太后派别人代为颁布,也没什么差别,但他们自认为不是寻常官民,宗室之亲、王府之后,好不容易得了一回体面,怎么能让个小太监随便打发了?当然还是等待太后娘娘那边正式的仪式比较好。几十年都等下来了,哪里就差了这几日功夫?
宗室旁支们老实了,燕王府一家也省心许多。燕王妃与永平郡主同样是每日在紫禁城中侍疾半日,剩下的时间可以处理王府中的事务,接见各路宗室官宦人家的女眷,虽然忙碌,情绪却是平稳的。众人见状,也知道太后的病情真的稳定下来了,个个脸上都不由得露出了松一口气的笑容,只等太后“病愈”了。
自打回了北平后一直不见人影的新任永安郡王朱瑞,也终于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
起初也曾有人好奇他为什么一直没有露面?燕王夫妇带着女儿每日都要回燕王府休息,他却始终不见人影,难不成是住在了紫禁城里?但后来众人见小袁将军也没回家与祖母、母亲团聚,而是仅仅打发亲兵送回了冬衣与从京城捎回来的礼物,简单报了声平安的口信就完了,人留在了紫禁城中担任太后的护卫首领,便觉得永安郡王朱瑞大约也是如此,要留在紫禁城中护卫亲祖母呢!横竖燕王一家每日进城都能见到他,该送的东西也不会漏下,他出不出来都是一样的。直到如今太后病情稳固,他才放心回王府安歇,也算是孝心可嘉。刚刚认祖归宗的孙子,确实应该用心一些的!
朱瑞在沿路各种熟人的恭贺声中回了燕王府。别看他封郡王的消息传回来时,人人都在私下说他做不了世子,很可怜,但事实上当着本人的面,没谁敢说郡王爵位有多差的。他没做成燕王世子,照样是堂堂宗室郡王,燕王独子,谁敢怠慢?不管心里是怎么想的,当面也必得礼数周到,毕恭毕敬,不能再把人家当成从前那位将军府庶子、燕王府亲卫对待了。
朱瑞回到燕王府后,与父亲嫡母打了个招呼,简单梳洗了一下,吃了点东西,打了个盹,看着自己的气色恢复了些,便立刻换上低调的便装,带着小洪小谢出门,直奔谢家去了。
谢慕林等他消息等了近将十日,早已心急如焚,如今见到他来了,才真正算是松了口气,忙忙迎了他进正院上房:“你瞧着消瘦了不少,这段时间很累吧?太后娘娘不要紧了吗?”边说边暗暗给朱瑞使了个眼色。
朱瑞心领神会,明白谢慕林明着问的是太后,实则问的是四皇子的病情,便微笑答道:“眼下已经稳定下来了,只需要每日吃药,慢慢调养,就会渐渐痊愈。其实这病也不算危急,主要是难缠。太后娘娘是有春秋的人了,父王与长公主担心她受不住猛药,但若不用猛药,又怕对太后的病情帮助有限,所以耽搁了不少时间,才最终定下了药方。所幸药方很对症,病人吃过药后,也就有了起色。”
这么说,四皇子身体内的毒已经拔出来了?至少拔了一部分,慢慢吃着药,早晚能拔清。看来他年纪尚小的情况与未来储君的身份也令身边的人不敢轻易用药,生怕药用得重了会伤身体,影响日后身体生长,药用得轻了又怕起不了效果。但不管怎么说,最终定下的药方能清除他体内的毒,又不留后患,那就是最好的结果了。
谢璞与文氏听得朱瑞与谢慕林的对话,还以为他们在讨论的是太后的病情,也跟着念佛:“太后玉体能安康无恙,便是天大的幸事!”
文氏看着朱瑞瘦了一圈的脸,心疼不已,忙吩咐人去把原本给丈夫谢璞准备的补汤拿过来先给未来女婿喝了。谢璞也没有意见,还劝朱瑞:“在长辈身边侍疾尽孝,固然重要,你自己也要多保重身体。只有你自己身体好了,才有力气在太后娘娘面前尽孝。若是你自个儿都累得病了,只怕还要让太后娘娘在病中担忧你,那反倒是不孝了。”
朱瑞乖乖领训,又问候了谢璞与文氏的身体,顺道说起万隆在京中的情形。他也不提万隆具体做了什么工作,只说起这位连襟现今在家中处境地位大有改进,与谢家联姻也得到了长辈们的认可,平昌侯府不但要派一位嫡支的太太北上,为他主持婚礼,还特地在侯府后街为他准备了宅子做新房,预备他明年带着新婚妻子回京上任,等等等等。听起来,万家上下都对谢映容这位新媳妇十分欢迎。
文氏听着,倒有几分迟疑:“新房是在平昌侯府外头么?这算什么?万隆又不曾分家出去!”
第1154章 缘由
文氏心里挺生气的。
虽说谢映容不是她亲生的,但她与大金姨娘相处得挺好,也曾经共过患难,她心里还是把庶女当成了自己的孩子的,只是不如亲生的用心而已,可也盼着孩子能过得好。。谢映容这孩子平日里性子是古怪些,但也没什么大错,平平顺顺地跟万隆定了亲,万隆也是个聪明伶俐的好小伙。两人互相钟情,将来成了亲,也会踏踏实实地过日子,这就很好了!
文氏也清楚,万隆是平昌侯府不大受待见的三房里最不受待见的庶子,将来他与谢映容成婚后回到京城生活,恐怕不会很如意,谢映容在平昌侯府的后宅,兴许还会被别房的长辈们刁难。但担忧归担忧,文氏也并不认为平昌侯府会公然打谢家的脸,基本的体面还是要有的。再怎么说,如今谢璞也差不多够得上封疆大吏的边了,哪怕在朝中影响不大,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轻忽怠慢的对象。平昌侯府眼下不过是中等人家罢了,即使有爵位,也没有实权,凭什么在实权外省高官面前摆架子呢?
结果平昌侯府就给了她一个难堪。
她黑着脸道:“侯府后街的小宅子,通常都是分派给那些有体面的管家、管事住的吧?拿来给自家子弟做新房,这是什么意思?!就算他们不把万隆一个旁支庶子放在心上,也不该公然打我谢家的脸!这门亲事可是他们万家上门求来的,当初万太太说尽了好话,怎么如今就不作数了呢?!倘若万家真个打算把自家子侄赶到外头去住,那不如索性让两个孩子住进容姐儿陪嫁的宅子里好了,兴许还住得更宽敞些呢!”
谢璞在旁没有说话,但看他的表情,似乎没有反对妻子的意思。
朱瑞见状忙赔笑道:“伯母误会了,平昌侯府的人,固然不大把万隆放在心上,却也不至于真敢公然打谢伯父的脸。再怎么说,还有我们燕王府在呢!他家之所以把万隆的新房安排在府后,实在是因为府里已经腾不出合适的院子来了。平昌侯府家大业大,子孙繁茂,宅子里的房屋却有限。
“去岁他家二房的嫡子成婚,因他家老夫人疼爱这个孙子,看重他的婚事,他家二房顺势便把儿子的院子扩建了一半,将原本万隆住的那个小跨院给划了一大半进去。剩下那三间正屋,还得另修了一堵墙,才有了个院子的模样。哪怕勉强够万隆一个人带着小厮婆子住,也没办法拿来做新房——让前来贺喜的宾客看见了,也是丢平昌侯府的脸面。”
万家三房放了外任,他家其他几个房头的人都认定他们没个十年八年是不可能回京的,哪怕把属于三房的院子空了出来,不作他用,边边角角的地方,却肯定少不了人打主意。万隆又是其中最不受重视的庶孙,哪怕平昌侯老夫人待他还不错,也不会将二房的嫡孙放在他之后。所以,自打他随三房去了北平,二房嫡孙与卞大姑娘定了亲,他的院子就已经被二房的伯父伯娘看中了,要给自家儿子扩建新房使用。等到年底万隆顶着燕王府门下的名头回京,连那几间正屋都没法住人呢!全部用来堆放各种杂物了。
那时候他直接入住了京中的燕王府,专心处理公务,除了定时回侯府给祖母请安,并不跟家里的长辈们歪缠。平昌侯夫妇见他似乎颇受重用,又得了老夫人夸奖,才把那三间屋子重新收拾干净了,将他的行李旧物搬了回来,再加修了一堵墙,让他再度住了进去。
后来万隆得了燕王赏识,要入兵部任职,这份量又不一样了。万家孙辈当中,象二房嫡子这般有了举人名头的,已经是极有前程的了,还有人仅仅是八九品小官,大多数人目前尚是白身,万隆却能得到燕王抬举,直接入了仕,说不得便有七品以上的官职了。这几乎便是孙辈当中的第一人!且不说他们堂兄弟几个,日后谁人的前程更看好,至少目前,万隆的优势明显,也能借着燕王府的势,受到外界瞩目。若外人不到家里来还好,若是有人来拜访万隆,发现他住的仅仅是这半拉院子,那万家的脸上可就不好看了!
更何况万隆未过门的媳妇,亲姐妹还即将要嫁给永安郡王为正妃了,那意味着万隆会成为燕王独子永安郡王的连襟。平昌侯夫妇对这个侄子过于刻薄的话,京城里的人会怎么议论他们呢?
平昌侯夫妇自然不愿意面对那种处境。反正抢了万隆院子的又不是他们的儿子,他们为什么要替二房收拾烂摊子?
只是二房的新媳妇卞氏身后连着宁国侯府,又极得平昌侯老夫人的宠爱,平昌侯夫妇不可能让二房重新把院子让出来,府里又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安置万隆了,无奈之下,只好把主意打到了府后的宅子去。
朱瑞把事情原委详细地解释给谢璞与文氏听,又道:“那院子万隆曾经亲自去看过,说是相当宽敞,前后两进,倒有二十多间房,七八年前才翻修过,如今还有八成新。婚礼前,平昌侯府会再把这宅子重新粉刷上漆,便与新宅子没有两样了。那里与平昌侯府只有一墙之隔,墙对面便是侯府的花园,在墙上打个门洞,万隆与三妹妹日后要去侯府给长辈请安,直接走门洞,穿过小半个花园,便是平昌侯老夫人的院子了,十分方便的,且又清静。
“他们在那院子里可以另外开门进出,倒是少了侯府的管束。万隆最看重的还有一件事——”他顿了一顿,“花园离原本三房的院子比较远,隔着大半个侯府,往后万隆的父母兄弟便是回了京城,也不会与他们夫妻日夜相对。三妹妹若要去给婆婆请安,来回也得经过太婆婆的院子与两位伯婆婆的门前,嫡亲的婆婆若做得过分了,别的长辈也会开口相劝的。做晚辈的只需要做好晨昏定醒,别的都能省心许多。”
文氏听着,倒是冷静下来了。她问朱瑞:“是万隆挑的地方么?”听着竟然不是对万隆的怠慢,反倒是好事了?!
朱瑞微笑:“平昌侯让他从侯府后街的几个院子里挑一个出来,他就挑中了这一个。平昌侯立刻就让原本住在里头的一家管事给搬出来了,又重新给他翻修房子,说是万事不必他操心,叫他只管专心办好燕王府的差事即可。”
当然了,平昌侯夫妇出了这份力,他家二房也没有闲着。因着是他们儿子成婚才占了万隆的院子,所以为了弥补万隆的损失,二房太太将会亲自前来北平,替侄儿主持婚礼,说不得到时候还会亲自来拜访亲家谢太太,向文氏好生解释自己占院子的缘由,绝对不是要故意欺负谢家的女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