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作者:
中单法王 更新:2024-03-31 16:02 字数:1894
马匹强壮,一路官道,这次直接先去的陕省。
正是不少食材都上市的时候,四人运气好,路过一个小镇时,有个大户在摆流水席。
沈常念凑热闹随了十两银子,那门口的人都傻了。
这是哪边的亲戚啊,怎么来外头给路人吃的流水席了。
赶紧请进门,和一桌四人的桌拼了一下。
正好一桌子都不是和主家多熟悉的,聊着聊着竟也能熟络起来。
之前带路的那个管事,瞧见了,心道,果然是少夫人家的亲朋,还好自己有眼力劲。
对比外面的流水席,内部府邸里摆桌的都是九品十三花。
洪福齐天、柜中缘、烩金门、升官图、酸汤小酥肉、银耳粥、生汆丸子、酸辣肚丝、蜜汁轱辘。
都是用碗装的。
不过巴根说这碗菜不错的时候,旁边的小哥提醒了一句:“品和碗不同,品指比碗大、比汤盆小的容器,用于盛汤菜,碗是以蒸菜为主、荤素搭配的饭菜。”
九品十三花也被民间戏称为水席,之所以被称为水席,因席中汤菜较多而得名,后流水席基本为上一道吃一道,吃完一桌下一桌。
外行吃味道,内行吃门道。
沈常念慢慢品鉴这席面,手边这道菜,猪耳为原料,将其平面片开,可见水磨石般花纹路,虽在沈常念做过的菜色中,这道菜算得上用料普通,但刀工粗略者,便难以成菜。
他脑中迅速把这道菜加工了一遍,猪耳片薄、切细,成菜细如毛发,蓬松透明,脆嫩光滑,香酸爽口,风味独特,才可令食客称奇,行家叫绝,但在普通婚宴中算得中等了吧。
十三花中,白肉被切成如纸薄,用筷子夹上一片,不用特别打光都可以看到呈现出半透明的色泽,蘸料失了色,这让沈常念第二次觉得厨子刀工不错,但是烹饪跟不上。
远一点的油炸豆腐丝,豆腐本身不是用卤水点的,而是用浆点的豆腐,质地细密,轻易不散,切薄片都可以油炸不碎,这和之前和封霆外出,在阮幺妹他们那边食用的一种豆腐倒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核心位置是鲶鱼。
黄河水在这陕城境内平稳缓慢,这给鱼类等水产提供了良好栖息环境,故水产资源十分丰富,西北人最淳朴的烹饪手法,将大块的黄河鲶鱼炖的汤浓味美、肉质细嫩。
据身边的“真”客人小哥说,将黄河鲤鱼切片生食,食用时鲤鱼鱼鳃还在动,鱼还活着,这样的技法屡见不鲜,只是婚宴不好这么整。
沈常念就打算回了客栈,买几条新鲜的来练练手。
鱼生啊,师傅提过,沈常念不大喜好生食便没特意钻研,师傅说过琉球、高丽多次派遣“遣唐使”来长安学习文化、宗教、艺术等多种知识,也将陕菜的制作技艺带回国内。
后辐射到倭国,棒国。
脍炙人口这个成语,脍就是用精湛刀工切细的肉,炙为烤熟的肉,两个来学习的国度,一个用脍发展出以新鲜食材配合完美刀工独树一帜的料理,一个用炙发展处烧烤带酱风味独特的料理。
也就是一个喜好生食、冷食,一个喜好炙烤、酱汤或者酱汤各种炖。
受地域限制和食材稀缺,以及人才的一个限制,他们是没办法传承出各大菜系成千上万道菜的,川渝的泡菜种类,东北的酱料种类,估摸着就是他们的国宴级别了。
以为巴根吃得多,沈常念比较擅长打交道,就去了后厨,不多时端出来人家备用的菜,这才让一桌两个大饭缸吃饱。
离开酒席后,好些人还在讨论,这几个是谁家的后生,那么壮实,也没见和哪个女眷打招呼啊。
完全不清楚,这四个人就是十两银子混进来吃席的。
走出去老远了,沈常念莫名笑起来,巴根跟着傻笑。
哈哈哈,哈哈哈哈。
“真好玩,下次还去。”
沈常念次日果真做了鱼生,但是吧,除了阿斯尔,其他三人同时都表现出来,吃不惯。
于是炖了几条大鱼,贴了一圈玉米饼子,复刻了昨天的猪耳朵,解决了一顿饭。
他们在这个小镇没有待多久,因为一路上吃的菜,好像基本都是烩菜和羊肉,这里和蒙郡的口味竟然还挺像的。
一路上,四人还自己打猎烤,要是打到鹿肉了,心照不宣吃完散伙,明日再会。
路过一个村子,没吃完的肉分人家一点,倒是吃到了一个比较惊艳的农家菜,他们叫夹板。
肉切成块加生姜和葱段剁成肉末,土豆也剁碎加到肉馅内,加花椒末或五香粉、盐、搅拌均匀,鸡蛋液摊成饼后,混合淀粉,把内馅铺平,加盖鸡蛋饼,洒粉,切开成菱形,下锅油炸。
刚出锅了一碗,人家就给客人送出来尝尝。
确实很好吃,有点肉丸子的意思,但又自带一股风味。
后来上桌就不是炸的了,人家炸好是用来烩菜的,沈常念吃着觉得不如之前炸好的那一碗,估计后来他们做新的夹板,就是菜比肉多了,这个东西肉多点菜好吃呢。
所以再出发的时候,沈常念炸了一锅肉多的夹板,多出来的馅就做肉丸子。
成品太多,留了一部分给借宿的这家孩子。
后来他们吃了五天才舍得吃完。
第211章 吃西北
自打出了北境开始到现在经过的几个地方,好吃的基本都是面食和牛羊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