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834节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更新:2024-06-26 03:47      字数:3764
  郑和道:“正是。”
  朱棣:“……”
  朱棣心里其实觉得很意外!
  说实话,朱棣其实是有些不理解的,在根深蒂固的思想之中,至少朱棣是认为,天下遂归于一统乃是常态的事。
  所谓大一统,早在汉朝时,就已成了深入骨髓的主张。
  原以为天下其他各洲,也必是如此,今日方知,原来大明才是那个异数。
  朱棣皱着眉头楠楠地道:“诸多汗国……”
  他背着手,皱着眉头,来回踱步,显得心事重重。
  张安世看着不语的朱棣,骤然明白了朱棣的心意。
  说到揣摩上意,乃是张安世的长项,于是气势汹汹地道:“陛下,暴元祸乱华夏有百年之久,不曾想,这域外竟还有这样多的暴元残党,太祖高皇帝虽以布衣出身,却驱逐鞑虏,陛下乃太祖高皇帝高皇帝子孙,理应继承太祖遗志,驱逐暴元,还我……还天竺人河山。”
  一下子的,这话就像突然炸锅了一般,下头百官开始窃窃私语。
  他们深知张安世是个什么德行,这家伙平日里还算平和,现在却突然气势汹汹的,十之八九这家伙是揣摩了上意。
  可若是陛下如此……这莫非是要……
  朱棣听罢,则是微笑道:“元人残暴,使我华夏涂炭,不曾想,天竺人竟也遭此劫,哎……”
  郑和在旁道:“陛下,其实……那蒙古诸汗国,还未深入天竺,大多只在西域一带……这……”
  张安世立即道:“这就更糟糕了,暴元侵略成性,势必要南下,到时……”
  朱棣没等张安世把话说下去,便压压手道:“好了,好了,天竺国的情形,先上一道章程,再做定论。”
  顿了一下,突然想起了什么,却是看向郑和道:“至于那捉拿的赤毛鬼,过几日押解来见。”
  郑和道:“奴婢遵旨。”
  一场朝会,就此结束。
  朱高炽出宫的时候,领着张安世。
  二人先是一前一后,此后并肩而行。
  朱高炽这才低声道:“方才在御前,你那一番话,颇有道理。只是现在父皇要本宫上一道章程,依你之见,该当如何?”
  张安世笑了笑道:“姐夫,从前有一个说法,叫宰相起于州郡,猛将发于卒伍,倘若如此,或可解决了。”
  朱高炽背着手,学着朱棣的样子,阔步而行,一面道:“可是安世,你不要忘了胡惟庸。”
  所谓宰相起于州郡、猛将发于卒伍,这里头涉及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这些地方上有经验的官吏和武将,他们在一步步上升的过程中,势必会培养出大量的亲信和下属。
  譬如一个人,在经历了知县、知府、布政使的过程中,他定会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出一个班底,而这个班底之人,随着此人最终进入中枢,甚至成为宰相或者内阁大学士,那么此人不但获得了中枢大全,而且其门生故吏,也遍布于天下,经过他的培养之后,其门生故吏也担任各处要职。
  正因如此,才是胡惟庸败亡,或者是历朝历代,相权尾大不掉的原因。
  当然,历史上也有许多的尝试,既然如此,那么皇帝就干脆频繁地去更换宰相,一两年换一个新的。
  可这样,却又导致了新的问题,即人家位置还未坐热,又有人取而代之,最终的结果,往往是政令无法延续。
  因此,现在才催生出了所谓内阁制,内阁制的大学士,往往起于翰林,几乎没有任何地方上的经历,一辈子可能都在京城为官。
  而翰林的工作,往往也只和文字打交道,使这大学士,彻底沦为了秘书机构。
  这样的做法,确实解决了胡惟庸的问题,可新的问题是,相权虽然遭受到了极大的削弱,且因为没有真正经历过大风大浪,没有治理一方的经验,固然其政治的智慧足够,却无法做到知悉下情。
  张安世自是明白朱高炽的顾虑,便又笑了笑道:“姐夫,这也未必没有办法。”
  朱高炽顿时抬眸看向张安世,道:“哦?说来听听看。”
  张安世却是道:“现在就算说了,姐夫也认为我信口开河,只有眼见为实。至于这章程的事,就交给我吧,我送一份大大的章程给陛下,保管陛下满意。”
  朱高炽笑了:“你这家伙……”
  他露出几分无奈之色,却没有继续说下去。
  对于张安世,他是极度信任的。这家伙是他从小看到大的,折腾的本事有,可办事的本领却也不少。
  当即,他道:“父皇性子急,你赶紧一些,否则到时必是本宫要受父皇的责备。”
  张安世信誓旦旦地道:“姐夫放心便是了。”
  朱高炽此时又想起什么来,便道:“那天竺国,你为何要喊打喊杀?”
  张安世道:“倒并非针对天竺人,而是……我听闻,天竺人历史上饱受侵略,实在不忍……最初的时候,听说先是什么波斯人攻入过印度、此后又有马其顿人,再之后更有塞人、安息人、大月氏人、波斯人、突厥人、现在竟连蒙古人也虎视眈眈,这数千年来,征战不休,无一日安生,所以……”
  朱高炽倒吸一口凉气,好家伙。
  张安世所说的这些入侵者,有一些是朱高炽闻所未闻的,却也有不少……是他略有耳闻的。
  比如安息、月氏、波斯、突厥等等。
  不过以上诸国,不,准确的来说,这甚至谈不上是国,对于朱高炽而言,说他们是诸部更合适。
  毕竟这些人许多连称国的资格都没有,譬如月氏,就曾是匈奴人手下败将,汉武帝征匈奴,曾就想联络被匈奴驱逐的月氏人,一同对匈奴动兵,可惜月氏人被匈奴人打出了阴影,再也不肯东进,没想到……他们居然南下了。
  至于突厥,也算是熟人,只不过……唐朝时,早已被驱逐,只是万万没想到,这些突厥人,竟还能在域外死灰复燃。
  朱高炽看着张安世微微带笑的样子,不禁道:“倒没想到,你还有此善心。”
  张安世居然叹口气道:“姐夫,我只是想给长生积点德。”
  朱高炽:“……”
  好吧,这理由,他无力反驳!
  张安世平日懒,但是他是一个行动派,回到了栖霞,张安世便立即开始修书,而后叫人将这书信送了出去。
  而紫禁城中,朱棣似是突然有了心事。
  郑和所带来的天下诸国的消息,虽没有给朱棣带来巨大的震动,可带来的思考,却也是不小的。
  冲破了地理的迷雾之后,似朱棣这样的雄主,当真开眼看过了世界,又怎么可能没有自己的思考呢?
  亦失哈见陛下心事重重,看了一下天色,便提醒道:“陛下该用膳了。”
  “嗯。”朱棣淡淡地颔首。
  亦失哈本打算命人传膳,朱棣却突然又道:“明日赐一些东西给郑伴伴,他在外不容易,好不容易回京来,该享一享福了。”
  亦失哈忙是道:“奴婢遵旨。”
  朱棣又道:“你说,张卿所言之事,可有道理……”
  “陛下指的是……”
  朱棣此时却露出了几分感慨道:“历朝历代,在经历了战乱之后,文臣武将,大多精良,所以往往开国之后,总是不免进入鼎盛。可数十年之后,天下承平,文臣得不到历练,武将也因此而马放南山,不出数十年,天下看似是承平,却已有疲态了。看来天下承平,也未必是尽是好事。”
  亦失哈笑了笑道:“不是有一句话吗?叫做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想来芜湖郡王所言是这个道理。”
  朱棣点头道:“是啊,朕思来,不是没有道理,朕的儿孙,现在倒有几分样子了,可若是天下的文臣武将,却大多都是庸碌之辈,只怕也难有成就。”
  亦失哈则是关切地道:“陛下思虑甚多,这样下去,只怕……”
  朱棣道:“朕乃天子,能不思虑多吗?这天下的事,朕不去想,就得让儿孙们想。朕手头不去解决,就得让儿孙们解决。太祖高皇帝,当初也是呕心沥血,定下法度,可终究……不也棋差一着,出了一个朱允炆吗?朕不希望自己如太祖高皇帝一样,留下遗恨。”
  亦失哈想了想,便劝道:“陛下何必忧心忡忡?不妨且看看太子与芜湖郡王殿下,进上的章程便是。”
  朱棣颔首:“只好如此。”
  次日清晨,郑和便来觐见,说是两个赤发鬼来了。
  朱棣顿时提起了精神,满腹好奇,当即便召大臣,要教大臣们也一道来见识一二。
  张安世倒没有急于入宫,作为曾经的锦衣卫头头,还是要对这两个“赤发鬼”进行一番核查的,确保万无一失。
  这二人,果然是一头红发,相貌是典型的欧洲特征,胡子拉杂,二人嘀咕了很久,叽里呱啦的。
  大臣们已经陪着朱棣在殿里等候,张安世才领着校尉押解二人入殿。
  此二人一入殿,顿时引起了百官们的注意力。
  众人看着这二人,俱都是骇然之色。
  古人对于欧洲人的相貌,大多都不适应,只觉得面貌奇丑无比,宛如恶鬼。
  现在当真亲见,更觉得毛骨悚然。
  此二人在殿中站定。
  朱棣作为一个帝皇,还是很能稳住自己的表情的,此时他神色平静,只细细打量着二人。
  这二人居然直接跪下了,开口道:“见过陛下。”
  说的竟然是汉话,虽然这汉话……带着一种类似于杨荣一般的福建口音。
  不过细细思来,这倒也合理。
  这二人被船队抓获,回程时有一年之久,在这船队上,作为俘虏,自然而然也有交流的需要,一年的时间,足够和船上的人学习到一些简单的交流了。
  朱棣认真地观察了这二人半晌,才道:“尔二人可有名姓?”
  二人齐声道:“有汉名。”
  朱棣道:“报上来。”
  其中一个道:“我叫二蛋。”
  另一个道:“草民驴球。”
  朱棣:“……”
  殿中顿时哗然了。
  郑和则是急了,慌忙道:“陛下,这可能是船中水手……胡闹……给他们取的名姓……奴婢……”
  第494章 揭穿真相
  郑和简直就是措手不及。
  海上的水手,本就粗俗,不过行船之人,粗俗一些也是理所当然,让人做到在惊涛骇浪中还斯文有礼,那简直就是比登天还难。
  郑和显然也不可能亲自去看管这两个俘虏。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