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节
作者:安化军      更新:2024-07-07 19:41      字数:10543
  王宵猎抬起头,看见墙根边的大银杏树枝叶翠绿,一动也不动。轻轻摇了摇头。
  第485章 理论与实践
  前世的知识总是无时无刻地告诉王宵猎,科学必定是已经存在的样子,而且步骤清晰,一步也错不得。人类社会也一样。分为若干阶梯,一步一步爬上去。而且只有这一副梯子,不爬是不行的。
  到了这个世界,当自己是一军之主,越想越觉得这样的说法有问题。没有办法,一切都只好从最原初的做起。把这个道理讲清楚,才能建立起稳固的政治力量。
  这样的世界,便与其他的世界不同。或者可以说,这是王宵猎的世界。
  历史上,人类社会从来不是一个样子。现实的世界中,人类社会也不是一个样子。认为人类社会应该是一个样子的,只是假设而已。
  清了清嗓子,王宵猎道:“在人类的实践中,进行归纳总结,加上一些想象,人们整理出了一些关于自然和人的规律性知识。一部分知识,因为适用性广,相对来说比较正确,称之为理论。这些理论很重要,是对人类过去实践的总结,对未来的预言。把这些理论学来,用来指导我们的实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就像前面说概念是人来定义一样,理论也是如此。是人类总结出来的,而不是本来就在天地间。这样的知识与道不同,必然不正确,而只是对现实世界的近似。”
  见下面的听众一个一个呆若木鸡,显然已经完全不知道王宵猎在讲什么。有脑子还清醒的,拿着铅笔飞快地记着。听不懂没关系,只要记下来,慢慢就会懂了。
  “理论并不天然正确,这一点一定不要忘记。如果忘记了,以为自己学到的就是真理,如果与事实不符,肯定是事实哪个地方错了。学成这样,就真的是有问题了。理论并不真正正确,指导实践必然有与现实不一致的地方。由此,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就是一个工作中的大问题。”
  很多人以为,人文科学有太多想当然的东西,自然科学严谨。人文科学的理论不一定正确,自然科学的理论应该不容怀疑。其实不是。大部分的科学家,都很清楚自己学的理论是不完备的。只是在现实条件下,只能有这个结果而已。科学家的工作,很大程度上就是对前人理论的颠覆。
  与此相反,人文科学的理论经常受到人们的怀疑,人文科学的研究人员却非常自信。他们自信自己的理论绝对正确,怒斥怀疑的人别有用心。
  某种程度上从文明的角度来说,人类还没有接触过真理。一切的理论,不管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都是阶段性的。只是人类对真实世界的一种认识,一种近似。科学的发展,就是让这种认识更加深入,这种近似更加接近于真实世界。
  人活在世上,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摸到的,感觉到的,是真实的世界。但把这个真实的世界总结出来,描述给别人听,与真实的世界总有一些偏差。这些偏差被汇总进了理论之中,由理论描述出来的世界,就与真实世界不同,是另一个面目。
  很多人不能理解这种差别,甚至以为按照科学的理论,进行严谨的推理,就是真实世界。由科学规律描述的过去与未来,就是世界的真实。
  其实不是。
  人类有考古学,有基因理论,有进化论,由此描绘出了人类进化的图谱。这份图谱,有的人深信不疑,觉得这就是历史的真实。可以肯定地说,这不是。这只是人类某个阶段的认识,依据这些认识对历史的推理与想象。科学的发展,是让这推理与想象越来越接近真实,但不是真实。
  根据物理规律,人类描述了宇宙的起源、发展,豫测了宇宙的未来。这是不是真的?不是。宇宙大爆炸只是假说,虽然令人信服,但还不能说这就是历史的真实。
  这是理论的局限。从理论起步的时候,最初的知识,就是人对世界的一种近似理解与描述。不管进行什么样的推理,近似也不能代替真实。
  “知道了理论不是真正正确,也就应该明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不是真正正确,理论就不能真正地指导实践。我们用理论来指导,不是过是借鉴了其他人、其他地方,对他们实践的总结,让我们的实践有一个大致正确的步骤。由此也就知道,实践不是对理论的检验与验证,实践也不是理论指导的结果。实践的过程,实际上是理论的修正。学一个理论来,只有经过了实践,才能成为我们自己的理论。理论与实践密不可分。没有理论,实践就是盲目的。不经过实践,理论就是不正确的。”
  《实践论》是认为有真理的,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指导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是这么一个过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于无穷。从认识上认为有真理,而后面的过程,其实与真理又没有什么关系。
  王宵猎不知道有没有真理,但最少自己在的这个阶段,真理是不存在的。实践既不是为了发现真理,也不是为了验证理论,实践就是人类社会本身。所谓的理论,只是人们对另一些人、另一些实践的总结而已。理论哪怕在别的地方、别的人、别的事情上正确,对将进行的实践也是不正确的。
  看着众人,王宵猎道:“我们做一件事情,应该找到相关的理论。依据这些理论,制定出行动的计划。而在实践过程中,必然会发现与计划不相符的地方,与理论不相符的地方。出现这种情况,首先应该检查实践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错误、失误,排除掉了实践的不足,就要怀疑理论与计划。切忌在实践中一发现与理论不符,不进行检查,就跳出来说理论不对。如果没有踏实谨慎的作风,不能够认认真真进行实际工作,就是失败的实践。对失败的实践来说,理论正确与否都没有关系。排除了实践的失误,还与理论不一样的地方,就是理论应该修改的地方。”
  这个年代,人们根本就没有理论与实践的概念。听王宵猎讲这些,犹如听天书。有些已经习惯的人,急急忙忙记下来,生怕记错一个字。
  王宵猎道:“总而言之,我们认为道是不可说的。说出来的道,就不是真正的道了。不是因为道有多么神秘,而是因为我们人是有局限性的。不管是对真实世界的描述,还是对别人描述的理解,总会有偏差。这个偏差,汇集于理论之中,就决定了理论不正确。在我们的实践过程中,绝对不能因为理论不正确就不重视,不重视就是对人类过去实践的不重视。但也不要把理论认为是不可更改的真理,应该认识到理论只是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修正。只有经过了实践修正的理论,才是正确的理论。而这个正确的理论,在进行下一次实践的时候,又是不正确的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就是这样循环往复。实践应该被理论所指导,但不能被理论所束缚。而我们的实践,不能仅仅是做过这件事了,应该产生相关的知识。”
  第486章 仁、义与道
  讲到这里,王宵猎道:“前面讲的内容,你们一时不知道讲的什么没有关系。记下来,回去慢慢地理解。这不是说哪个聪明哪个不聪明,你们是刚被招进学校,以前从来没有想过这些事情,不理解是非常正常的。随着学习,随着工作,你们慢慢会明白我讲的是什么意思。这些内容不讲,就说不清楚我们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制度,要选这样的人当官。讲清楚了,大家才能够明白,一切不是没有来由。”
  说完,王宵猎让大家休息一刻钟。
  站起身来,汪若海按着腰,对王宵猎道:“今天之前,还不知道镇抚如此能说。”
  王宵猎无奈地道:“不是我能说,而是这些内容我想了很久,借今天的机会说出来而已。”
  陈求道道:“说实话,镇抚讲的是什么,我云里雾里,连大致意思也没有听明白。看来我要借下面的人记下来的,以后慢慢看吧。虽然不明白镇抚讲的到底是什么,但知道非常重要。”
  王宵猎点头:“不错,非常重要。以后做事情的时候,我会结合今天的讲的继续解释。时间长了你们自然明白。有的东西,我们觉得不重要,其实是非常重要的,避不开的。”
  说了几句闲话,众人回来,纷纷落座。
  王宵猎道:“前面讲的大多是普通人不考虑的问题,大家听起来闷。接下来讲的,应该就不会那么闷了。我们作为官员,以圣人为师,自然离不开仁、义这两个字。下面就讲这两个字。”
  “《道德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还有一句话,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讲这句话的时候到底是什么意思,我是不知道的。后人的那些注疏,也是不相信的。今天我讲一讲自己的看法。你们不要误会,老是不是这样想,没有人知道。”
  “道生一。道本来是我们说不清楚、讲不明白的,生出来的这个一,是我们能够认识的。一是我们认识的世界,而不是道的世界。我们认识这个一,发现不是处处一样。最起码的,里面有一个我,还有不是我的。最基本的这个,我和非我,就是二。我和非我能不能清楚地分开?前面我们说了,有度无界。我们能够分清我和非我,但找不到我和非我的边界。怎么办呢?就在边界的地方,另划出一部分来,这一部分作为边界。划出来作为边界的这一部分,就是三。而如果这个三,再像前面一样划边界,就会生出无数多来,分出万物来。其中的核心,依然是有度而无界。”
  “大家必须理解有度无界这四个字。理解了这四个字,很多问题也就应丸而解了。什么是一,什么是二,什么是三,有许多说法。最常见的一种说法,是说三是众。三个人叠在一起就是众字吗。这种事情不要非要争出个我对你错,只是不同的理解。而万物生于有,有类似于前面的一,但又不同于一。世间总是要有了,才能生出万物来吧。而有,只能生于无,不可能从其他地方来。”
  道德经中的这两句话,用后世的话来说,有极高的哲学意义。不只是人文科学,对于自然科学也是高度概括。从哲学上,有只能生于无,没有其他答案。但是在自然科学中,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我们的宇宙确是从无中生有出来的。
  “刚才讲的是分。因为要分我和非我,人一到二,到生出万物。如果我的角色跳出来,不是我来分这个世界,而是以世界的本来面止区分。道生一出来,在我的眼里,这个地方跟那个一方不同。人和猴子不同,男人和女人不同。这种不同,也是二。分开来是二,那么合起来呢?男人和女人,合起来组成了家庭。一个男人,一个女人,加上家庭,这也是三。”
  “为什么讲这些?因为前面我问过,作为个人来讲,我有我的意志,你有你的意志,那么许多人的集合,有没有意志?比如说一个家庭,有没有家庭的意志?一个宗族,有没有宗族意志?一个国家,有没有国家的意志?这种意志,有哪些与个人的意志相似的?有哪些又是不同的?”
  “儒家学说里,虽然前人不是这样讲的,但是认为有集体意志的。特别是国家和民族,他们认为自己的意志。仁、义两字,要放到国家和人的关系上来说。”
  “子曰,吾道一以贯之,忠恕而已矣。这句话是孔子说的,是他对自己思想的总结。别人总结孔子的思想,总是加上了自己的看法。虽然有当局者迷这回事,但我觉得,怎么总结,也没有孔子自己说的明白。忠恕两个字,就是孔子认为的自己的思想。”
  “大家都是读圣贤书的。什么是忠,什么是恕,应该都明白,但又不那么明白。毫无疑问,这两个字是讲人和人关系的。最简单的,君和臣的关系。臣对君要忠,君对臣要恕。是不是这样?我觉得这样是不全面的。有的时候,君要不要对臣忠?臣要不要对君恕?忠恕二字,讲的是面对一件事情的时候,两个人需要有的态度。你为我做事,你要忠于我。你为我做事,我要知道你做事的艰难。互相理解,这才是与恕。两个字合一起的,不能够分开。一旦分开,没有恕也就没有忠。没有忠,又哪来的恕?”
  “孔子的道就是忠与恕,是讲两个人,或者两个集体,或者是人与集体的关系。总而言之,孔子的道不涉及集体意志。哪怕涉及到集体,也是集体与个人,类比于两个人。后来的人多讲忠,恕不知道忘哪去了。我再强调一遍,忠与恕是联在一起的,不能够分开来说。这两个字合在一起,就是仁了。既然孔子自己是这样讲的,没有必要自己发挥,对仁做过多解释。”
  “仁是讲两个人的关系,不涉及集体。义不同,讲的是人与集体的关系。同样是人与集体,讲仁的时候,类比于两个人,必须忠恕并存。而讲义则不一样,没有忠恕,只有义这一个字。我不想讲太多各种各样的义,只讲一种义,即国家的大义。对于一个政权来说,这才是最重要的。”
  “义到底应该包括哪些内容,说实话,我也说不清。把义的内涵丰富起来,需要大家一起做。但可以肯定一点,更多的是要求个人为国家奉献自己。国家不需要为你做什么,需要的是为包括你在内的全部国民来做什么。也就是说,义里面,有忠,而没有恕。国家的恕,不是对个人的,而是对国民的。”
  “《礼记》的《大学》篇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一个顺序,我不同意。或许在写《礼记?的年代,是这样的。但到了我们今天,就没有必要了。求治国者,设立学校,选拔人才,有比较明确的标准,不需要去那么复杂。”
  “总而言之,仁是指两个人的关系。哪怕是人与国家之间,也类比于两个人,忠恕并存,缺一而不可。义指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只有忠而没有恕。或者说集体的恕,不是针对于你一个人,而是对于全部个体的。了解了仁、义,官员做官,许多事情也就有标准了。”
  第487章 官、吏、差、役(一)
  看着下面的人一脸茫然,自己说得口干舌燥,王宵猎也觉得有些没有意思。抬头看看天,层层叠叠的云彩不知什么时候变了,成了一片一片。挡住了太阳,却不浓密。
  喝一口茶,王宵猎接着道:“什么样的人当官员?或者说,官员要符合什么样的标准?这个问题首先要看官员是什么样的。不同的上司,有不同的要求。对我来说,官府是从最初的神庙传承下来的,依神的旨意,治理人间。现在我们不知道神在哪里,怎么办呢?既然天视即我民视,天听即我民听,便由民来扮演天的角色。官府里的官员,便在这天意之下,治理天下万民。”
  “现在的官府当然不是神庙,里面没有神供着。所以我们的官员,穿上官服,在里面办公,就在扮演众神。官员的要求,就是你演这个神,演得像不像,扮得真不真。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与此没有多少关系。你们进学校,学的内容,是你扮演的这个神所具备的能力。你学会了,便就可以去演这个神。以后演得好不好,就看个人了。演得不好,就换人来演。”
  说到这里,王宵猎按着桌子,看着众人,回重了语气道:“前面说的意思,是诸位当了官,不要以为自己有多么了不起。而是要明白,你只是演得好而已。”
  “我说官员是演员,而不是真的是那个角色,是因为这个角色的要求很高。我们是凡人,不是圣人贤人,更不是神,真要做到那个样子,基本是不可能的。所以对官员的要求,是你们穿着官服的时候。当你回到家里,脱下了官服,依然是个普通人。想吃什么吃什么,想玩什么就玩什么。只要不犯法,不会因为你是官员就对你有更高的要求。”
  听到这里,下面就有人笑了出来。这还是第一次听说,脱了官服,就不受约束了。
  王宵猎道:“当然了,说穿上官服、脱下官服,只是个比喻。因为很多时候,办公事的时候不一定就穿着官服。一天到晚脱衣服、穿衣服,也过于繁琐了。到底要怎么办,以后大家再商量。”
  “官员是朝廷的核心,一切要由官员来做。要做什么,怎么做,来自于民意。对于我们来说,民意就是以前的天意。不是我们不遵从天意,而是因为我们不知道怎么知道天意。或者换个说法,以前的天是天,现在的民意是地。天意不可知,就由可知的地意来代替天意。如果说天是父,地是母,现在父亲找不见了,就由母亲来发号施令。”
  “民意是什么?有人可能认为,问一问百姓不就知道了。这样当然不行。天下万民,对一件事情不知道有多少看法,听谁的?有人就说人数多的说了算。大家举举手,少数服从多数。说实话,从古至今我们并没有这种传统,这样的做法也不符合要求。前面我讲过,个人和集体的关系。集体是由一个一个人组成的,但是集体有自己的独立意志。集体的独立意志,加上个人的意志,才能形成民意。举举手,问的是个体的意志,集体的意志怎么办?少数服从多数,不说些少数人的意志被忽视,更重要的是集体的意志没有表现。所以呢,知晓民意,是一门学问,要由专门的人去做。现在我们没有合适的人选,这个职位暂时由我来兼任。接下来,我会建立一个专门的衙门做此事。”
  “这样的官员有什么要求?大家想一想,什么样的人,才会被百姓视为神?但是呢,我们终究都是凡人,做不到神那样无欲无求。所以,有几个条件,官员必须满足。现在我说的只是最基本的,以后会随着实践慢慢修改,尽量合理。”
  “第一就是回避法。对于官员来说,没有什么举贤不避亲,没有大义灭亲。关于自己的亲友,必须回避。上任的时候,官员要主动报告,有没有要回避的。如果不报告,以后被查出来,应该认为不适合继续做官员了。我要求的回避,比现在朝廷的回避法更加严厉。简单来说,官员的公务,不应该跟自己的社会关系发生交集。如果公务涉及亲友,官员必须回避。”
  “第二条是实事求是。不管是处理政务,还是向上级报告,不允许弄虚做假。事实是什么,就是什么。不允许以任何理由,文过饰非,欺上瞒下。不管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还是为了公事,都不允许隐瞒和修改事实。道理其实很简单。私事不必说,私心太重,是不适合做官员的。为了公事,欺上瞒下,说明你不相信你的上级,不相信上级的公正。一个政权,失去了互信会怎么样?这样是不行的。如果不能够实事求是,同样不适合做官员。可能有人会觉得,什么事情都实事求是,能把事情办好吗?这样问的人,就是不知道应该怎么做官员的人,还是不要做的好。”
  “以上两条,哪一个犯了,则立即革职为民,没有商量的余地。其他的,比如贪污受贿,比如挪用公款,比如把事情办坏了,是分情况处理。不是说不管,也不是说不重要,而是因为要分情节轻重,采取不同的惩罚。明白说,革职为民不是什么惩罚,而是认为你不具有做官员的资格。不革职为民,你可能面对的是牢狱之灾。这一点要说清楚,不要心存侥幸。”
  “对官员有这样的要求,就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当官的了。我想了又想,天下万民之中,适合当官的人并不太多。要想选出合适的人才来,就必须舍得现有的官员一旦犯罪,该革职的时候一定革职。如果手软了,不但是会带坏官场风气,这些不合适的人占着位置,合适的人怎么办呢?官场不是在社会上面交朋友,当了同事,就不舍得换人了。而是要选出合适的人,坐适当的位置。”
  “对官员的要求高,待遇当然也要高。最基本的原则,官员是千挑万选出来的,应当是高收入。现在官员的薪俸,中间的位置大致是知县。依现在来算,大约一个月三十足贯,一年不足四百贯。这个收入还算高了,不过我觉得还是有点低。从这个月起,知县调整为一个月五十足贯,其他官员,按照这个比例相应上调薪俸。同样的,官员下面的吏员,薪俸也从这个月上调。现在吏员最低的是一月三足贯,中间位置大约是五足贯。调整为最低五足贯,中间为八足贯。”
  “我不喜欢说高薪养廉。为什么呢?因为这样说,好像薪俸高了就不会贪了一样。世间哪有这样的道理呢?贪心不足,再多的薪俸也满足不了贪欲,该贪还会贪的。之所以高薪,是因为官员要求高。既然是选出来的优秀人才,待遇不好怎么行?保证官员不贪,靠的是监察严格。凡有犯法,必受惩治!”
  下面的人听了,不由面面相觑。提高待遇,大家当然喜欢。但动不动革职,哪个喜欢?
  第488章 官、吏、差、役(二)
  看着众人的表情,王宵猎笑了笑。道:“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各种办法都想过。最后发现,要想把天下治理好,最有用的就是把官员管好。官员管不好,任你无数手段,最后终究没有用。当然,对官员要求这么高,非常考验治理手段。说得难听一点,只要统治者没有了理想,官员没有了理想,一切都会化作虚无。我们的理想能够坚持多久?天知道呢。不管怎么样,事情要由我们开始做。”
  说到这里,王宵猎无奈地叹了口气。
  保持理想是件很难的事情,甚至大部分人认为是做不到的。就是王宵猎自己,心里也打鼓。但是除了这个办法,其他任何办法都不可靠。
  有人认为可以依靠制度。说起来头头是道,可古今中外,哪里有这样的制度呢。只存在于理论上的事情,现实中没有,怎么能让人相信呢?更何况就是理论,也没有哪种制度能够长保兴盛。做学问,一定不能脱离实践。不能够说实践这也不重要,那也不重要,就是我的理论最重要。
  良好的制度,随便换个人做官,社会一样可以运行良好。这种话,不过是骗人罢了。只要官员整体腐化堕落了,整个社会就无法挽回下行的态势。
  政治的核心就是官员。如果放弃了对官员的监管,必然面临混乱。这样的混乱,是任何制度都拯救不了的,只能一步一步堕落下去。
  只是,自己的理想能够坚持多久?十年?还是二十年?还是一辈子呢?如果自己离去,下一代的人还能不能坚持理想?再下一代呢?天知道有多久。
  最少,自己在的日子,天下的百姓可以过上相对幸福的生活。连这一点都做不到,说什么能够千秋万代,就是笑话。自己保证不了怎么结束,可以决定怎么开始。
  抬起头来,看着众人。王宵猎道:“进了学校,最后却发现做不了官。或者做了官,突然就被革职了。如果这样,很多人接受不了。说得难听一点,这官那么难做,有几个人愿意来学?用不了多久,这学校也就招不到学生了。所以,对于在学校里正常学习,最做不了官的人。还有没有犯大错,只是不适合做官的人,要有安置的措施。几个办法。一是不做官,去做吏员。吏员的薪俸虽然远没有官员高,但要求也不高。只要认真做,养家糊口没有问题。不愿意做吏员的,可以由官府安排,进专门的学校,学成之后做其他的事情。我们现在与以前不同了,有很多工场,有很多商场,到处都需要人。把离去的人安排好,才能让做官的人安心,让他们不用担心退路。”
  这句话说出来,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一起抬头看着王宵猎。
  王宵猎道:“若是以前,革职为民是非常重的惩罚。如果再加上追夺出身以来文字,基本此人在政治上就没有前途了。人生在这世界上,怎么会只有做官一条出路呢?出路多得很。我们的制度,只是选出来适合做官的,让他们做官。不适合做官的,也不是犯了什么错误,自然有他们的活法。官员的退路,一定要安排好,不能让大家做官的时候战战兢兢。这件事,现在会由我亲自办,大家尽管放心。”
  一众学生长出了一口气,看看身边的人,心中暗道侥幸。
  前边听王宵猎说官员的要求多么多么高,吓得众人胆战心惊。最后发现,原来即使做不了官,进这学校依然有其他出路,大家才放下心来。
  王宵猎没什么音乐细胞,也不怎么听音乐。只是偶尔听到哪首歌,觉得好听,会听一听。前世他最喜欢的一首外国歌曲,是《斯卡布罗集市》。这首歌有什么意义,唱得多么好,王宵猎都说不出来。只是歌曲中那淡淡的惆怅打动了他。
  自己做得对不对?其实王宵猎不知道。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哪怕做得不好,最少自己尽力了。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自己最少留给了这个世界一个理想。
  前世学的东西,很多都很有用。但惟独怎么治理国家,教的实在不多。不管是课堂上学的,还是课堂外学的,实不靠谱。那些知识,大多都是从西方学者那里翻译过来。分成各种流派,互相之间争来斗去。不管是什么流派,用之于验证于实践,结果都令人遗憾。
  有人说这个国家的制度好,有人那个国家的制度好,各有各种各样的理由。但到底是哪种制度好呢?谁说得清呢。看得多了,惟一可靠的,就是官员一定要管理好。
  美国曾经独霸世界,横行无忌。可时间长了,也慢慢开始走下坡路。走下坡路不可怕,可怕的是下坡路没有尽头。不管是制度还是执行问题,王宵猎都觉得不重要。但当听到美国的中情局局长说“我们撒谎、我们欺骗、我们偷窃,我们还有一门课程专门来教这些。这才是美国不断探索进取的荣耀。”王宵猎才感觉到,这个国家真地完了。
  不是高尚的人不做不卑鄙的事情,他们也做。只是他们做的时候,知道这是错的,只是没有办法不得不去做。当把高尚的理想弃,觉得那些卑鄙的事情理所应当,就一只脚踏进了坟墓。
  王宵猎时常觉得,一种《斯卡布罗》集市中的惆怅。有的时候,他很希望一觉醒来,回到自己前世少年的时候。自己会在春天灿烂的日子里,来到门前,左边种一株桃树,右边再种一株杏树。不为吃它们的果子,只是希望春天的日子里,它们春暖花开。
  轻轻咳嗽一声,王宵猎接着道:“我们希望生活在什么样的国家里呢?希望治理我们的官府,是什么样子呢?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对于我们汉人,或许就是这样吧。一个官府,不能不收税,不能不征役,百姓哪得休息。我们只能够尽量少收税,尽量少征役,不要让百姓日日不得休息,餐餐不得温饱。官府的官员,没有用的就不养,尽量少。”
  “要想做到这样不容易。我的原则,所有的官员,必须有明确职责,有明确要求,每一个官员对官府、对百姓都有用。按这个原则,恩荫不可以有,更不可以为了给谁一口饭吃,就让他当个官。对官员的要求一定要严,不适任的,就不要做。觉得自己适应不了管这么严的,也不要做。不适合当官的人,不要当他们跟罪犯一样。好聚好散,官府还要给他们找好退路。”
  “天下除了官员,官府的体系还有这么几种人。一是官,二是吏,三是差,四是役。当然,之上还有皇帝,就是不我们说的了。官和吏,不只是权力不同,薪俸不同,前途不同,而是其职责根本不同。”
  说到这里,王宵猎让一边的吏人拿了一块黑板上来。拿起粉笔,在上面画了一个坐标系,而后画了一条倒扣的钟一样的曲线。
  道:“这条曲线代表的函数,是正态分布。你们没有学过数学的,可能不清楚。没有关系,进了学校很快会学的,现在只要记住。两三个月前,我与研究数学的几个人,终于把这个函数搞清楚,今天讲给你们听。世界上大部分事情,概率密度都是这个形状,包括我们官员处理的事情。”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