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038节
作者:寒梅惊雪      更新:2024-10-09 17:07      字数:5105
  赵术文听闻之后,弃于谦不顾,抓住看热闹的张一言,啪啪就是两个戒尺,打得那个手心疼,让远处的于谦直吸冷气。
  张一言疼得直喊,另一只手还不忘给于谦比划着三根手指头,于谦清楚,这是给自己解围的代价,三只蒸鹅……
  可怜自己的零用钱,一下子又要见底了,但看着赵训导的戒尺,于谦还是很干脆地跑路了。
  君子嘛,还是少挨打为上。
  回到家中,走向父亲于彦昭的书房。
  于彦昭听闻仆人告知的消息,心情舒畅,正准备出门与好友畅谈一番当下局势,便看到于谦无精打采地走了过来。
  “谦儿,今日不是有课业,怎回到家中?”
  于彦昭有些奇怪,于谦上一次如此没精神,还是四年前他爷爷于文明走的时候。
  于谦见到于彦昭,行礼道:“父亲,孩儿是被训导打出来的。”
  于彦昭打量着于谦,脸上浮现出笑意:“赵训导虽然严肃,可还是分得清是非轻重,断不会无故打你,说吧,到底发生了何事?”
  于谦退后一步:“父亲,你能不能先把棍子放下。”
  于彦昭将藏在身后的棍子丢下,坐了下来,等待着于谦的解释。
  于谦想了想,正色说:“父亲,爷爷教导我,要做一个像文天祥一样的男子汉,这些年来,我翻阅史书,已将文天祥作为毕生之师,当以性命报效朝廷。可今日县衙发了告示,朝廷说要北征,对付鞑靼、兀良哈与瓦剌,还说出此战之后百年无大战的话。”
  “如此说来,这一次战争的规模将是空前,甚至可以说是举国之力去战斗。从建文报上看到,张辅大军已陈兵鸭绿江,倭军在朝鲜境内无人可挡,照此下去,张辅大军定无法协助作战,这也就意味着朝廷需要调京军主力,北方卫所主力出征。”
  “据先生们讲,咱们大明的骑兵数量虽大增,可依旧不足,具体有多少骑兵,这是军情机密,孩儿不知,但知道祁连山、天山马场有无数战马。故此孩儿写了一封文书,希望先生转交朝廷,呈报给陛下,让陛下将马场的战马全都投入战争,将游牧之人追赶到天边,彻底将其可战之力消灭!不成想,先生暴怒,持戒尺追赶……”
  于彦昭看着自己的儿子,伸了伸手,也想将棍子捡起来,你今年才十二岁,竟敢还朝廷上书,还动辄谈论军事,天下大局!
  你小子胆子也太大了吧,再给你个八年,还不得站在皇帝面前,喷着唾沫在那大谈治国之道?
  这孩子,太傲了。
  得治!
  于彦昭最终还是没捡棍子,而是走向于谦,谆谆教导:“孩子,你有报国之志,有效力朝廷之心,这是好事。但军国大事,岂是你一个小小少年可以谈论的?你最近不是在学永嘉思想,难道忘记了,应先调查,先掌握情况,再去说,再去谈论与论证。你所言武装起天山、祁连山马场战马之策,在为父看来,至少是有两个不妥。”
  于谦看着父亲,认真地说:“还请父亲指点。”
  于彦昭指了指西面:“其一,祁连山、天山马场有无数战马,这一点应该是属实。可你想过没有,骑兵与骑马是有区别的,会骑马的,未必是骑兵。天山、祁连山两大马场,又能有多少真正的骑兵,你总不能将所有的养马人作为骑兵吧?”
  “何况这两地面临着瓦剌的直接威胁,尤其是西疆,地域实在是太广阔,兵力只能驻守在重要边镇、城池,一旦抽调地方骑兵,地方空虚,必会给瓦剌可乘之机。若不抽调地方骑兵,也只能处在守势之下,想要凭借着分散的力量去对付瓦剌全族精锐,恐怕不易。”
  于谦仔细听着,默默点了点头。
  于彦昭见于谦听了进去,继续说:“其二,你没有考虑时间。瓦剌、鞑靼、兀良哈成为敌人,朝廷要派兵征讨,建文报从没说过,可以说是毫无征兆之事,也不曾听闻京城中人提起。前段时间,朝廷以接收北平军营为由派遣了五万京军北上,被很多人看作了迁都的征兆,并没想到战争之上。”
  “朝廷内部掌握了多少情报,我们不知,但很明显,京军主力未动,说明朝廷对局势的把握并不明确。如今突然要出征,显然是确定了情报。但此时想要征调祁连山、天山马场的战马,时间上已是来不及了。”
  于谦恍然,有些愧疚地说:“看来,是孩儿想当然了,也是,想要征调祁连山的战马,一个月尚有可能,但想要征用天山的战马,则需两个月之久,恐怕敌人不会给我们这个时间。孩儿这就去找先生道歉,然后再写一封更可行的文书。”
  于彦昭原本听得连连点头,欣慰不已,可听到最后一句话,顿时火起,一拍桌子:“你小子现在回去好好上课,课业都修不好,还想谈论国事,是不是找打?”
  “可是我想报国!”
  于谦坚持。
  于彦昭胸口不断起伏,气呼呼地说:“你现在谈论报国还太早,这个舞台,还轮不到你这种小鬼登场!莫要小看了天下豪杰,莫要小看了英明的建文皇帝,你能考虑到的,他们自然想到了,甚至比你想得更远!”
  于谦很是不甘心:“可等我长大,敌寇都没了,如何成为文天祥的那样的人物?”
  文天祥,明知天下大势难逆,依旧敢站出来力挽狂澜,赌上性命去抗击元朝,抗击强敌!
  眼下,建文皇帝要动手了,他一定会不留余力,真正去消灭这些元廷余孽,让草原至此平静,不再成为大明的威胁。
  若自己此时不出力,为消灭这些人做出贡献,岂不是再无机会与元廷余孽作战?
  自己与文天祥的交集,不是应该落在蒙古人身上吗?
  于彦昭看着好强的于谦,突然笑了出来:“孩子,每个人的使命是不一样的,等你长大之后,或许大明没了强敌,但不意味着朝廷没了人才的用武之地。你应该没有忘记朝廷推动的基础工业战略吧。”
  “自然记得。”
  于谦肃然道。
  于彦昭微微点头:“朝廷推动基础工业战略,自然还会推动基础之上的工业战略。我听赵训导说过,基础工业战略,不过是打通矿产、冶炼、制造、零件加工、蒸汽机制造,但真正的工业战略,是以蒸汽机作为工具,改变百业。”
  “父亲的意思是,让我专攻匠学?”
  于谦疑惑。
  于彦昭摆了摆手:“不,以你天资,专精匠学属实屈才,但你要清楚,朝廷需要人才来管理蒸汽机匠人,需要人才来规划蒸汽机的发展之路,更需要人才来设计未来百年的宏图!孩子,现在大明走的路,前无古人,一切都需要摸索前进。”
  “没了外敌,大明之变化才会更快,专注于发展的大明,兴许十年一个模样,五十年巨变。若没有人才管理,没有重臣把控方向,没有掌舵能手,未来如何来?你现在还年轻,应该稳住心,专注课业。未来,终究属于你们这些年轻人。”
  于谦深施一礼:“父亲教导的是,孩儿知错了。”
  自己还是太心急了。
  此时还轮不到自己,但未来,一定有我!
  父亲说的对,没了外敌,朝廷更需人才内治。
  外敌在明,无外乎防御与征战,可内治却极是复杂,即要考虑百姓,还要与官吏内斗,考虑皇帝的心思,自己现在只是一个小小的读书少年,不是什么朝中官员。
  想要报效朝廷,想要成为未来大明巨舟的舵手,首先就需要成为官员,进入朝廷,得到皇帝的认可与信赖。
  看来,自己要努力了,早点结束社学的课业,进入县学,县学之后,要尝试一次,是否可以直升国子监。
  这是一个高难度的事,但自己不能不努力!
  “父亲,我去社学了。”
  于谦坚定决心,找到了前进之路。
  广德府,建德。
  王家。
  富户王素邀请了李庆、王仁、张宝、张大亨等士绅大户,关了门窗,家中戒严,秘密商议。
  张大亨看着众人,敲着桌子说道:“诸位难道还有什么顾虑不成?建文皇帝对咱们,可是一刀接一刀的砍下来啊。登基之初,他便下了旨意,遏制田产兼并,还让咱们退田给百姓,当初亏了多少,你们还记得吧?”
  “如今呢,建文皇帝又开始乱来了,下了什么旨意,七品官最多只能有三百亩地,包括致仕官员!张宝老爷,你从知县上退下来五年了吧,家里地多少,超过两千亩了吧,退得只剩下三百亩,是不是如刀在身上割肉?”
  ——
  感谢椰小胖不太胖的打赏,惊雪谢过。
  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 没脑子的大户要造反
  田,是立身之本。
  田,是大族象征。
  历朝历代,从没有过建文朝如此严苛的控田举措。
  七品官,三百亩地,这简直就是不给人留活路啊。
  虽说朝廷按市价收走了多出来的田亩,但问题就出在市价之上,朝廷收回一部分土地,转手便将这部分田地不收分文“租给”百姓,百姓可以子子孙孙耕作,只需要缴纳两税,只不过百姓没有这部分田的所有权,无法转手售卖。
  可即便如此,府州县每抛出一批田地,田亩的市价便应声下跌。最初时,建德一亩上田还能卖到二十贯钱以上,如今一亩上田只能卖到十五贯钱左右,就这样,还没几个人愿意买,市价每日下行。
  这种趋势的存在,让不少士绅大户心急如焚,急慌慌找县衙赶紧买走自家多余的田地,可县衙人手有限,还得安排人专门核实调查,厘清所有田地,到底在谁手中,田契是谁的,还需要安排人核查田地质量,然后给价,再上报给府里审批,府里给钱,这才能完成交割。
  衙署办事越慢,士绅大户越是痛苦,甚至不惜折价出手,可此时谁也不敢多入手田亩,朝廷查得严,还规定了田亩数量,超标之后总是个麻烦事。
  私买田亩又不被朝廷认可,一旦发现,会直接没收为朝廷所有。最令人心寒的是,朝廷还暂时停了田亩交易,想要出手田亩,只能等衙署调查好田亩之后再作处置。
  一系列的操作,让士绅阶层损失惨重,尤其是地方官吏,可以称得上哀鸿一片,一些致仕在家,当起富家翁的前官吏,一夜之间,财富也缩水近半。
  张宝心头充满了愤怒,豁然起身:“那位实在是太过可恶,我等辛劳一辈子,不就是为了这点田,竟然还要给咱们给收回去,让我等损失惨重,这件事不能就此过去!”
  张大亨赞同,对其他还在观望的人喊道:“若任由朝廷一次次管控田亩数量,说不得这世上将再无大族,田都成了泥腿子的,那咱们还有什么?皇帝不仁,以我等为狗辈,现在他要屠狗,还不能容许我们咬人不成?”
  李庆拿出手帕,擦了擦额头的冷汗:“诸位,皇帝如此,我们又有何办法?只能认亏不是吗?现如今,朝廷威严不容挑衅,而那些府州县的官吏,又多出自国子监,对建文皇帝的政策十分拥戴,贯彻极是彻底,我们抱怨归抱怨,可没其他法子啊。”
  话说到这里,房间里变得安静下来。
  张大亨低着头,见无人敢接话,便站起身来,严肃地说:“我们未必没有法子!”
  “什么法子?”
  张宝连忙问。
  张大亨呵呵一声,看了看窗与门方向,见没有旁人,便低声说:“简单,换个皇帝。”
  张宝脸色大变。
  王仁、李庆惊慌失措,站起来想逃。
  王素坐着,目光冷冷地看着众人,端起茶碗安静地喝了一口,嘴角微动:“张大亨所言是对的,建文皇帝这些年来施政,将好处都给了泥腿子。今日告示你们也看了,朝廷开始调整两税了,可从头到尾,说过一句调整商税的话吗?”
  “没有!朝廷对商人苛刻啊,浮动税率有多厉害,多狠毒,你们应该清楚的很。洪武年间,价值千贯的古物,商税不过三十多贯。可建文皇帝出了浮动税率之后,同样的古物,可商税一下次就是四百贯!相对于洪武朝,翻了何止十倍之多!”
  “商人活得难,士绅有点地,就靠着这点地过好日子了,可如今呢,朝廷竟然还要限田数量!七品官三百亩地,一年才产多少粮,才得几个钱用?皇帝让咱们没活路可走啊,既然如此,那就只能换个皇帝,换一个能让咱们过上好日子的皇帝!”
  王仁手有些颤抖,看向王素、张大亨的目光有些畏惧。
  他娘的,说好的吃顿饭聚聚,怎么还成了阴谋结党,造反这种砍头的大事?
  换皇帝?
  王素啊,你算哪根葱哪个蒜,你连建文皇帝是什么样都不知道,还敢说出这样的话,真是嫌命太长啊。
  张宝凝眸看着王素,平复着震惊,缓缓开口:“呵呵,王兄,今日没酒,怎么还说起胡话来。”
  王素微微摇头,目光阴冷地说:“诸位还不清楚眼下局势,那就由我说说吧,听闻之后,再作决定也不迟。眼下大明王朝已是岌岌可危,举世攻明,反对建文皇帝的时刻已然来临。为了应对战争,京军已抽调二十余万出征,朝廷此时调整农税,不过是建文皇帝邀买人心之举,希望让百姓供应后勤,老老实实服徭役罢了。”
  “现如今有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趁着京军外出,京城空虚,我们可以做成一件大事,改天换地,再立新主!让大明王朝重新回到洪武皇帝时期,商税统一为三十税一,田亩无人限制,有多少财,买多少地,随我们意愿!说不得此举之后,我们还可以一跃成为新的王侯!”
  李庆、王仁看着说话的王素,心中一万匹马飞过。
  此人该不会是脑子有问题吧,朝廷打仗,你就能换皇帝了?
  夹核桃的时候你把脑袋放进去了?
  你只是一个富户,土财主,有点钱,有三十几个仆人,仅此而已。还妄想干涉朝廷,还说什么改天换地,滑稽!
  张宝敲了敲桌子,盯着王素问:“若当真能让朝廷改了政策,咱也不是不可以冒险。只不过王兄,此事毫无希望可言,你让大家赌上全族的脑袋,去做一件不可能成功的事,没人跟啊。”
  王素哈哈大笑起来,自信地开口:“诸位,我也是有家室的人,焉不知风险?可这一次不同,大不同!我们有七成把握可以将建文皇帝拉下来!”
  “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