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赵匡胤亲征北汉
作者:
洪刘华 更新:2024-10-27 16:30 字数:2801
却说北汉刘钧在位期间,任命刘继恩为太原尹,然而刘继恩资质平庸,刘钧常常对臣下郭无为抱怨刘继恩无治国之才。
刘继恩本姓薛,父亲薛钊因不受岳父刘崇所用,又与妻子刘氏聚少离多,因而在一次酒醉之后,薛钊将妻子刘氏刺伤,然后畏罪自杀。
刘氏先嫁薛钊,生子继恩;薛钊死后,又嫁何氏,生继元。继恩、继元同母异父,二人都做了舅父刘均的养子,都改姓刘。
公元968年7月,刘钧病逝,刘继恩继位,是为北汉少主。刘继恩怨恨郭无为在立储问题上不曾为其出力,而且对自己的地位有威胁,于是一步步剥夺他的权力,降低其职位。
当年,周太祖郭威称帝的时候,郭无为已经大名鼎鼎,郭威见他气质非凡,决定一纸诏书聘请他当军师,不过,衙门内的事情,有着很多不确定因素存在。郭无为当时没钱贿赂行政部门的高官,又长得凶神恶煞,很有雷公的气质。
有一次,郭无为顶撞上级,不料被人谗言,失去了郭威的信任,郭无为一路北上,到太原闯荡去了。刘钧即位后,听说此人自诩诸葛,一合计,北汉朝堂正是用人之际,于是三顾茅庐一样把他请到了朝中,倍加宠信。
刘钧死后,宋太祖见有隙可乘,遂命昭化军节度使李继勋,督军北征【乘丧北伐,不得为义】。继勋至铜锅河,连破汉兵,将攻太原。刘继恩忙遣使向辽乞援。
不料刘继恩没被宋军除去却被自己人杀害了,司空郭无为密嘱供奉官霸荣刺死刘继恩,另立刘继元为帝。继恩即位仅60日,享年三十四岁。
刘继元为人残忍嗜杀,刘钧妻郭皇后既是他的舅母又是继母。继元妻段氏尝以小过为郭氏所责,后患疾而卒。继元即位后,遣嬖者范超杀皇后,皇后正在刘钧柩前啼哭,范超执而缢杀之。郭皇后死后,刘崇诸子皆被其所杀【刘崇子都是刘继元舅舅】,于是刘氏子孙无遗。刘继元动辄将忤逆他的臣属灭族。
王师北征,刘继元闭城拒守,太祖皇帝以诏书招继元出降,许以平卢军节度使,郭无为安国军节度使。无为捧诏色动,继元不从。无为仰天恸哭,拔佩刀欲自裁,继元自下执其手,延之上坐,无为曰:“奈何以孤城拒百万王师?”
可巧辽主兀律发兵救汉。李继勋恐孤军轻进反蹈危机,乃收兵南归。北汉兵结合辽兵,进寇晋、绛二州,大掠而去。太祖闻报大愤,下令亲征,命弟光义为东京留守,自统兵进薄太原。
至于必将出现的契丹,他反而一点都没安排,这让很多人不安。但面对亲政近十年的开国皇帝,每一个臣子都只能默默地遵令执行。就连本来不赞同他出兵北汉的前宰相魏仁浦都一样。
魏仁浦是和范质、王浦一起退出政治中心的,但有所不同,他一直都是赵匡胤的顾问。就在这一年的春节前后,赵匡胤设宴款待老臣,席间突然向魏仁浦微笑致意:“为何不劝我一杯酒?”
于是魏仁浦离席上前,为天子上寿。两人相隔极近时,赵匡胤突然发问:“朕欲亲征太原,如何?”
久经大事的魏仁浦神色不变,仍旧提壶斟酒,小声回答:“欲速则不达,惟陛下慎之。”
但赵匡胤决心已定,不仅一意孤行,而且还征发魏仁浦随军参赞。这一年魏仁浦已经五十九岁了,在古代已经是老龄了,但赵匡胤看中了他的经验。魏仁浦是与众不同的,虽然他的鼎盛时期也不过是后周三大宰相之末,但是郭威起兵反后汉、柴荣攻伐北汉,甚至最初的高平之战,魏仁浦都在生死关头站在皇帝的身边,甚至有记载,当柴荣在巴公原上身陷绝境时,还是魏仁浦提醒他必须“出阵西殊死战”,才挽回了已经崩溃的战局……一切的一切,都显示出赵匡胤对此次北伐必胜的决心。
前面李继勋等人早已经轻车熟路,没费什么力气就再次攻到太原城下。北汉第一名将刘继业(请留意,他本姓杨)在团柏谷被他们轻易击败。
而且,他们很快知道,一直跑在他们前边,怎么追也追不上的“无敌将军”刚刚逃进了太原城。
刘继业,本姓杨,名重贵。祖居麟州,后来定居太原,宋代史书中一般称他为并州太原人。他的父亲叫杨衮,本是麟州的一方大豪,在五代乱世之中,拉起了一支人马,就地占领故乡,自称刺史。但杨衮虽强,也只是一方人物,无论是后汉、后周、北汉,哪一方兴起,他就归附哪里。在后汉时,他被迫派自己的长子杨重贵,到后汉大将刘崇的太原城听令。 实际上就是人质。
杨重贵的一生就这样开始了。纵观他的一生,无论他走到哪里,无论他怎样尽心效忠,他的遭遇都充满了坎坷和遗憾。他的一生之中,别说尊荣显贵,就连起码的尊严和生存都要奋力抗争。
就连他的名字,都要因为主人的名字而不断避讳,他曾经叫杨重贵、杨重训、杨重勋、杨崇贵,后来连自己的姓都没法保留,被彻底改名叫刘继业,成了刘崇的干儿子。
刘继业逃回都城,刘继元盛怒之中将他免职,但是等到宋军真的兵临城下时又马上改变主意,要刘继业再次带兵出城,命令他一定要守住太原城外的汾河桥,那样才不至于被宋军再次死死地围困。
汾河桥就是当年出入太原的重要通道。这时宋朝的人马熟门熟路,来了就直奔重点,满心想着北汉人应该识相了,老实点在城里等着攻城,一切都按去年临走时重来。但是没想到,他们刚到桥边,太原城里的北汉兵就冲了出来,领头的还是那个手下败将刘继业。
宋朝的大兵们愣了,真是没想到,这个刘继业是疯了吗?敌我双方的实力对比已经非常清楚了,能不能在城外野战,应该在去年就心知肚明了吧?那么为什么还要出城来找死?留下实力守城难道不好吗?
此时刘继业的心情是悲凉的,他什么都懂,但他只能出兵决战。其原因和遭遇与他十七年之后如出一辙。因为他忠,因为他无条件服从,就算明知道前面有埋伏,一定会失败,一定会败到不可收拾、全军覆没,他都会服从命令,冲向数倍于已甚至数十倍于己的敌人!
就这样,汾河桥变成了血红色的地狱,当不甘失败的刘继元不得不在城里传令退兵时,桥边已经倒下了一千多具北汉士兵的尸体。而杀敌一千自伤八百,宋朝的损失也可想而知。
作为北汉军方的头号人物,郭无为这时应该马革裹尸,战死沙场才对。但他觉得北汉战胜大宋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于是决定投靠宋军。
他向刘继元请求夜间突袭宋军,实则是打算投降。毫无政治经验的刘继元非常感激,当下就拨了一千精锐给他,并派杨业和郭守斌两人做副手,并亲自率领百官送行到延夏门。郭无为接管帅印,开始召集军队准备出击。谁知杨业被手下特务头子陈廷山出卖,竟被宋军活捉了。
而另一位副手郭守斌领着大部分士兵被宋军铁骑一阵直冲乱撞,在自家的城池里迷路了。郭无为非常生气,大骂两位副将无能,这样狼狈地投靠宋军,一定没有什么好的待遇。 郭无为索性称病领着残兵败将回到太原城中,谋求更大的计划。无功折返,这已经引起北汉统治阶级的猜忌。
宦官卫德贵早就怀疑郭无为,遂暗中四处打探。当得知郭无为企图投降时,刘继元气得昏厥三次。对于郭无为扶持自己登上皇位,他的确很感激;但郭无为身在汉营心在宋,刘继元震怒之下将他当众绞死。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未完待续)